标题 |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的影响探究 |
范文 | 田拂晓 朱智云 陈婷 王兆娟 【摘 要】目的:探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58例胃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共有29例患者,均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干预,研究组共有29例患者,均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加以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白蛋白测定结果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对照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测定结果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应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安全又可靠,可在短时间内更好纠正机体营养状态,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之维持在较低水平,有利恢复。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胃癌;营养指标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9-0049-01 胃癌患者在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后,一旦形成创伤后遗症,则机体脂肪将被大量消耗,此类患者普遍存在进食困难情况,易引起相对严重的生理代谢紊乱。相关研究提出,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其必要性,特别是对多项营养指标的改善、疾病转归、保证生命安全等多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1]。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一方面可帮助机体更好吸收、利用营养素,另一方面可对肠黏膜结构产生一定保护效应,更好维持屏障功能,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2]。基于此,本研究观察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5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7.18±7.56)岁;研究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21±7.59)岁。对比2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胃癌诊断标准;②满足胃癌根治术相关手术指征;③在手术实施前并不存在梗阻症状,能够进食;④本研究已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⑤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术前已经接受放化疗;②合并代谢性疾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④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⑤消化道出血或者肠梗阻等肠内营养实施禁忌。 1.3方法 對照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干预,具体干预方案:①术后每天输液总量45ml/kg,其中热量100kJ/kg,氮量0.15g/kg;②氨基酸注射液;③脂肪乳剂、葡萄糖盐水;④维生素、微量元素。 研究组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具体干预方案:①术后1d:补水;②术后2d:肠内营养制剂,服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用法用量:口服,450mL);③同上述流程,服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用法用量:口服,900mL);④食用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干预时间:7d。 1.4观察指标 (1)营养相关指标比较。营养相关指标选择:①白蛋白;②前白蛋白;③转铁蛋白。测定时间:干预前(具体时间:术前1d)、干预后(具体时间:术后8d)。 (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安排1名医师负责评估,术后并发症包括:①切口感染;②肺部感染;③腹腔感染;④吻合口瘘。 1.5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营养相关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组内比较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百分数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营养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白蛋白测定结果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对照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测定结果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感染、1例吻合口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9%,研究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0%,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50,P=0.037)。3.讨论 胃癌患者机体普遍处于营养状况不佳的状态,再加之胃癌根治术会引起机体创伤、术后患者进食困难等,诸多因素影响又会加剧机体营养状况不佳的状态,对术后恢复所产生的不利程度将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死亡风险骤增。临床认为,胃癌患者在接受胃癌根治术后,应在恰当时机给予恰当的营养支持,方可对减少并发症、加速术后恢复、顺利开展后续治疗均可产生积极影响。现阶段营养支持疗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肠外营养干预,另外一种是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对比上述两种营养支持疗法,结果提示后者优势更明显。 胃癌患者在接受胃癌根治术后,本研究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机体营养状况改善程度十分明显,考虑可能是由于肠内营养制剂能够更好满足机体营养所需,脂肪酸、氨基酸等在内多种物质均得到合理补充,促使机体蛋白质合成进程不断加快,且易被吸收,对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极大帮助,机体营养不良状况得到很好纠正。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王亚明等[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全面提升胃癌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效果更佳,可促使营养风险明显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梁涛等[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减少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谢荣臻,曾祥福,邓伟,等.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病人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7,24(4):225-228. [2]王丹,张丽莉,程晓娜,等. 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7,22(5):423-426. [3]王亚明,张桂东,温桂海,等.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5):767-769. [4]梁涛,呙宇兰,伍晓汀.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25(02):197-201. 作者简介:田拂晓,男,主管药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肠外肠内营养。 通讯作者:王爱英,女,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