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技术创新共享促企业转型升级 |
范文 | 姬晓晨 丁洪秀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水泥行业步入新一轮重组整合、洗牌、强弱分化时期,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环境,为了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形成竞争优势,文章先后对企业技术创新内涵、必要性,并以公司技术创新共享机制的构建以及共享机制产生的经濟效益分析等为例证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他企业在技术创新共享机制建设方面提供启示。 关键词:机制构建 创新驱动 共享转换 管理转型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新常态下,水泥行业步入新一轮重组整合、洗牌加速、强弱分化加快的竞争时代,面临着更高层次、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形势。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其出路何在?关键在于企业要练好内功,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形成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以技术创新共享机制构建为目标,推动管理转型升级、推进实施技术创新,让企业置身于新产业革命而处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打造以熟料水泥为核心产品,下游商混、骨料、稳定土、干拌砂浆等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并注重技术研发创新、产学研相融合的平台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它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技术创新共享机制构建活动。 1 技术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的理论观点,首先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1912年在《经理发展理论》提出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赋予了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是指有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和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活动。 2 水泥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共享机制的必要性 2.1技术创新共享机制的内在动力 技术创新的时效性。技术创新本身具有时效性和前沿性,为避免资源浪费,技术创新资源只有及时被传播并得到应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做到这一点,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实现技术创新共享。 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性。技术创新共享机制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激活创新活动,通过技术创新共享,将原来不能带来收益的技术创新资源通过有偿方式提供他人使用,增加企业收入。 2.2技术创新共享机制的外在动力 2.2.1用技术创新共享激励机制适应新常态及供给侧改革 经济新常态下,投资驱动被创新驱动取代,供给侧改革要求水泥行业实施创新驱动。从大的行业环境来看,粗放式放量增长期已经结束,从2010年开始,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增速逐渐放缓。淘汰落后产能速度加快,实际淘汰量屡创新高。从国家环保部到地方环保部门纷纷出台更高的排放标准,区域性环保(大气污染防治)治理措施也不断出台,节能减排、协同停窑的成为行业常态。 技术创新共享机制的构建,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也可以使企业更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技术创新资源,大大提高创新效率,缩短创新时间,为抢占市场创造条件。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共享体系建设,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内在源泉,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原创性成果重大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行。技术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创建现代化企业的根本途径。实施技术创新是水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财富之源,也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因素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的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创新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不创新,企业就不能生存;不持续创新,企业就难以发展。水泥企业只有在危机和挑战到来之前未雨绸缪,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才会使企业永远具有强劲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施技术创新是水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技术化的不断加快,科技竞争进一步加剧,世界500强的先进企业都将技术创新作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利器,不断利用专利、技术标准等作为严密控制产业高端环节的手段,给后发企业技术创新和突破构筑诸多障碍。但随着资源与环境条件的约束越来越严格,仅靠传统产业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局限。因此,水泥企业只有主动适应形势,坚持走技术创新发展之路,才能占领未来发展先机,使企业发展从资源依赖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 实现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2.2用技术创新共享激励机制来解决大企业病 水泥企业基层管理环节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大企业病,管理思路陈旧,活力日益减退。企业部分员工“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市场意识、改革意识、忧患意识亟待普遍提高。为破陈规陋习,克服老旧思想,急需新的思路措施来打破死水状态。 要打破目前大企业病的管理僵局,就要通过为全体员工搭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项目制管理、增节降等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平台,引导大家立足本职,着眼效益,奉献才智,展现价值。通过企业不同的参与者共同参与创新活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企业通过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打破”均而不公大锅饭”收入僵局,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彻底解决公司大企业病。 3 技术创新共享机制的构建 3.1技术创新共享机制构建的战略定位 瞄准国内和世界先进水泥制造企业,立足企业,以人为本,发挥企业科技人才优势,搞好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针对目前水泥企业建材技术设备引进较多,缺乏核心技术的状况,积极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开展技术研发,提高对新型水泥建材产品技术的研发水平,促进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提高,将各项生产技术指标保持在国内一流水准。致力打造“制造服务化、运营高效化、管理精益化、装备智能化、指标先进化、安全标准化、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的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建材企业,跻身中国建材集团和国内建材行业典型示范企业序列。 同时以项目化组织建设为抓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以分享机制建设为目标,不断优化组织机制管理建设,将收入机制由工资制向共享制转换,成为传统产业企业管理转型升级的引领者。3.2技术创新共享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 技术创新共享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形成体系完善、机制健全、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企业。 3.3技术创新共享机制构建的主要内容 3.3.1组织机构的建立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促进和发展技术创新与共享的有力保证。借鉴先进企业共性技术创新与共享的相关政策,进行创新工作机构设置,设立技术中心及技术创新办公室,融合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构成了技术创新平台。借助技术创新的平台,把智能工厂、两化融合、节支降本、环保减排、产品创新、资源利用、工匠技艺、产业链延伸等作为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驱动企业效益提升。项目化、平台化建立管理创新办公室、技术创新办公室合署办公机构,满足管理升级的复杂组织机构的动态管理模式,见图1。 3.3.2加强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夯实转型升级基础。充分发挥产学研用中心对创新因素的整合作用,持续增强公司的创新能力。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向公司的知识转移、技术转移,重点融合聚集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创新资源、创新服务等创新因子,使公司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从而达到资源整合优化效果,进而为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第一,针对目前企业水泥建材技术设备引进较多,缺乏核心技术的状况,积极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开展技术研发,提高对新型水泥建材产品技术的研发水平,促进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提高,将各项生产技术指标保持在国内一流水准。 第二,借脑借智,外引内联,运用实现新产品、新项目的快捷方式,实施“项目负责制”制度,把握时机和节奏,通过引进、嫁接、合作等方式实现快速发展。 第三,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努力开展技术创新,努力进行新型水泥建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企业的技术升级,进一步优化和提高产品质量。 第四,开展实施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根据《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政策纲领,立足实际,推出“水泥+鼠标”模式,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变革运行方式,全面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高资源配置率。 3.3.3加大技术创新支持 人員支持。一是公司成立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下设技术创新办公室,负责技术类创新项目的日常组织管理。二是公司创新管理小组下设技术创新管理办公室,技术创新管理办公室主任为分管生产技术的公司领导,副主任为副总工程师,成员为各部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创新管理办公室负责生产部门创新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负责对创新项目进行立项(备案)、论证、审批、实施、验收(鉴定)、评审、公示等工作。 制度支持。制定《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各部门、分公司、各班组和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指标优化、技术进步。 奖励支持。制定激励制度,根据《技术创新管理办法》,经技术创新管理办公室评审,对公司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类创新成果,给予物质奖励。让员工乐于共享自己的技术创新,同时为企业发展带来动力。 3.3.4完善技术共享机制 促进技术创新在公司内的共享。凡是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或被评选上国家、省、市、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创新成果奖的项目,公司除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外,同时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办公室将全部给予整理汇编后,由公司按照年度装订成《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汇编》印刷出版,作为内部材料对外交流并永久存档。 促进技术创新在公司外的共享。一是提高技术创新共享的认识,通过多种途径的共享活动,推广技术创新成果,倡导共享精神。二是建立技术创新资源公司外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有效改善技术创新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更好地实现技术创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开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 技术创新共享机制的经济效益分析 4.1激发员工创新热情 2017年度,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和微创微改,累计完成各类技术优化项目68项。公司生产部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3项,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得2017年“中联水泥杯”中国建材集团技术革新奖6项,其中“蒸汽低氨燃烧技术的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替代原料降低水泥行业碳排放因子”项目获得2017年度山东省循环经济重大创新成果奖。 4.2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通过配料攻关、密封堵漏、操作优化、技术改造等综合措施,降低煤耗取得重大突破,公司煤耗、电耗等关键生产技术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以后每年可为公司创造降本效益在7000万元以上。 4.3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注重成果汇聚、吸纳、转换、融合,集成,实施联合创新。利用自身企业技术中心优势,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吸收、消化并推广先进经验和成熟技术,转化成自己生产力来创造效益。 技术创新共享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共享体系建设,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内在源泉,是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钱弯弯,江文华,谢子霖,李纲.基于价值链的中小企业状态跟踪和信息共享解决框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8,8(2):68- 75. [2] 周博文,张再生.众创经济:一个亟待正名的经济模式[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34(5):3- 12. [3] 罗瑞珍.广州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构建[J].中国商论,2018(12):111- 113. [4] 韩联郡,李侠.研发活动、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人才培养[J].科学与管理,2018,38(2):15- 20. [5] 汪晓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员工信任与知识共享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