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论述
范文 尤 苗
摘 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员工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承担经济责任之外,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企业员工、顾客、企业所在的社区、环境保护及政府是否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文将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发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这两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整理论述,希望有助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绩效 相关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近年来在发展经济同时产生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员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让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实现经济、环境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目标只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还是在追求最优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承担经济责任之外,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企业员工、顾客、企业所在的社区、环境保护及政府是否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不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最早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20世纪初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初步形成,这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首先,在美国工业化过程中,大公司的出现是一个标志;另外,现代公司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两权分离是现代大公司与资本市场共同发展的结果,管理者资本主义开始挑战自由经济及其所信奉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从而产生了现代公司社会责任的思想。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出现,立即成为一股挑战传统企业理论、改变人们对公司性质和管理者受托责任的认识并影响公司立法的重要思潮,同时也动摇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根基,即利润最大化原则。同时随着人们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同,西方社会掀起了一系列广泛的社会责任运动,包括消费者运动劳工运动、环保运动、女权运动、社会责任投资运动和可持续发展运动等。在这种新的社会环境下,企业实现利益的途径已经从原来依靠单纯的市场竞争变成要以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为前提,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机已经从当初被动地处理消费者矛盾、劳工冲突和环保问题为主要内容,提升到通过主动地承担一系列的社会责任,从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自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提出,学术界除了一部分学者从理论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进行界定和发展外,还有一部分学者就一直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希望从实证上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验证,对企业实践企业社会责任帮助提供支持,促使企业进行决策时,除了股东利益之外,还会考虑其它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很多学者都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但所得到的结论却大不相同。到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会促进企业绩效呢,还是会降低企业绩效呢,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据Margolis和Walsh(2001)统计,对从1972年到1994年间这一领域中经过同行评审发表的51篇研究进行了回顾,得出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负相关结论的论文共20篇,认为正相关的文献共33篇,还有9篇研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这51篇研究中,部分文章还同时得出正相关和负相关,或正相关和不相关,或负相关和不相关等不一致的结论。同时关于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有社会影响假说,提供资金假说,正协同效应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相关解释主要有权衡假说,机会主义假说,负协同效应假说。
虽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结论,但在世界企业实践中,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已是各大公司的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目前全世界有几十家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专业机构,向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消费者、政府等机构提供企业社会责任的专业评估报告,有些机构还推出了专门的评估指数。在这些专业评估机构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的KLD, KLD公司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最初有八类,前五类指标是关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包括社区关系、员工关系、环境绩效、产品特征,如何对待妇女和少数民族等,后三类指标是军火合同、涉足原子能业务和在南非业务。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各个企业也在不断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定期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最近几年才刚刚开始,但一些企业已经定期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如国家电网、中国移动公司以及许多银行机构;另一方面参照国际惯例,我国纺织行业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带有行业自律性质的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这些都标志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正在与国际接轨,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都将于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宏辉,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 卢代富,国外公司社会责任界说述评[J],现代法学,2001(6),137-144。
[3]Margolis,Joshua D.& Walsh, James P.,2001, Social Enterprise Series No.19,Misery Loves Companies: Whither Social Initiatives by Business?[R],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Series,1-58.
[4]Griffin Jennifer J., and Mahon, John F., 1997,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 25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ch[J], Business and Society, Vol.36(1), 5-3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