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和谐社会的有序与管理
范文 摘要: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参量。它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坚实基础。有序分为简单有序和复杂有序,简单有序排斥无序,而复杂有序则一定要有无序的参与,它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管理追求的是充满活力而非僵化的复杂有序。
关键词:和谐社会 简单有序 复杂有序
一、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参量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和谐社会”概括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从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思想道德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动力机制和整合机制等诸多方面,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所作出的精辟阐释。其中指出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就是社会的有序问题,有序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参量。
一方面,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有序已经成为社会正常运行的象征。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的最终反映。和谐是物质或过程内各种有质的差别的部分协调共进的关系,和谐关系就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或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完善、相互推动的关系。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即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交融、彼此适应、相辅相成的状态之中。各个有差异的要素之间在有机联系中表现出协调一致性,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关系。和谐社会的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另一方面,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坚实基础。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在这种和谐或均衡的状态中,各个利益主体对自己所处的状态或获得的利益感到满足。古往今来,一种文明的孕育生长,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无不依赖于国内局势的长治久安。稳定有序,才可能发展,才可能有财富和文明成果的积累。在当代,有序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强大的动力和持久的支持。只有保持社会的有序,才能更加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所有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得到共同的和全面的提升,社会才能走向和谐。但是要注意对“有序”含义的深刻把握,不要对它做庸俗化的、简单化的理解。
二、简单有序与复杂有序
1.有序与无序
有序性是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规则性、重复性和相互的因果关联性。而无序性则表现为不稳定性、不规则性、随机性和彼此间的相互独立性。经典科学的世界观认为有序性构成世界的本质,而无序性纯属表面现象,从而使有序性和无序性相互对立起来。现代科学的发展揭示了无序性也是世界构成的一个本质要素,如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了宇宙中物质和能量的自发的无序化倾向。人们曾长期对这个定律怀有一种恐惧心理,因为无序化意味着衰退、死亡。直到20世纪末叶,人们才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有序性和无序性紧密相关、相互促进。
在常识中人们还认为,有序带来效率而无序造成混乱,所以偏好有序而厌恶无序。其实从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有序性和无序性对于自组织活动都具有辩证的作用。有序性使人们易于实行追求既定目标的工作,它也给予人们可遵循的规律性,但是过多的有序性会束缚主体的创造性的发挥;无序性除了会干扰主体工作计划的实行外,它也是给主体带来自由和机动性的因素,但是过多的无序性会使主体失去在行动中可凭依的条件。总之,有序性和无序性都既是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必要条件,又是其限制条件。因此它们彼此适中的结合才会构成自组织系统最佳运作的环境。 [1]
2.两类有序
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的理论指出存在着两种有序现象。一种是静态有序现象如晶体、雪花等,它们在热平衡条件下形成,不需与环境交换能量加以维持,虽然在空间上展现一定的规则性,但是不会进化,而只能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步退化,我们称它为简单有序。另一种是动态有序现象如在生物体、人类社会等领域,它们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形成,通过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维持自身并使内部出现熵减趋势,因而能够向前进化和发展,我们称它为复杂有序。
简单有序现象是排斥无序性的,而复杂有序现象则必须包含着无序性。复杂有序的事物之所以能够成长、进化而不僵化在一个结构里,就是因为内在的无序性因素对既有结构的破坏作用帮助了系统不断对自身进行重组。新兴的复杂性科学已指出,像生命这种自组织系统只能在有序性和无序性并存的复杂环境中才能产生。法国生物学家亨利?阿特朗在1979年出版的题为《在晶体与烟雾之间—论生物组织》一书指出,晶体代表严格有序(简单有序)的状态,而烟雾代表极端无序的状态,这两个状态都是死亡的形式。只有复杂有序才是“活”的有序,是真正的有序,它孕育着前进的力量。哈肯的协同学从根本上回答了系统宏观现象的微观机制,即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使系统由无序状态走向稳定的有序状态。协同学认为,任何系统的子系统都有两种运动趋向,一种是自发的趋向无规无序的运动,这是系统走向瓦解、无序的重要原因;另一种是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引起的协调、合作运动,這是系统自发的走向有序的重要原因。系统是自发地发生从无序到有序还是从有序到无序,取决于其中哪一种运动趋势占据主导地位。
3.复杂有序往往是浑序
美国圣塔非研究所提出复杂适应系统在“混沌的边缘”运作最好,“混沌的边缘”就意味着有序性和无序性彼此适中结合的条件,是复杂有序。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也指出,系统内部只有处于远离平衡态,才能出现有序,并进而形成自组织。法国当代思想家莫兰提出“来自噪声的有序”。有的科学家建议称这类有序为“浑序”。“浑序”(chaord)一词是借用“混沌”(chaos)和“有序”(order)这两个英文词的第一个音节所组成的复合词。它所描述的是处于混沌和有序之间的某种状态。
三、和谐社会的管理追求复杂有序
和谐社会需要简单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序,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和谐的有章可循。社会和谐的首要标志是稳定和有序,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在不安定或动乱中正常运行,更谈不上发展了。但社会稳定不是一潭死水,不能把稳定理解为“万马齐喑”的简单有序。简单有序可能意味着良好的秩序,也可能意味着保守、滞后、不公平等酝酿危机的秩序。它要求人们只是服从、遵守固定规则,实现角色要求,而这些东西导致了对人的自由本性的压抑,使人被物化和异化。有时候表面的稳定可能在为激烈的社会动荡酝酿爆发力,良性、持续的政治发展才能为社会与政治稳定提供长治久安的活力。现代社会显然需要一种客观的社会控制体系,但是这种社会控制体系必须以承认人的自觉性为前提。
VISA国际的创始人迪伊?哈克认为,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都是浑序的。现在的世界是浑序的,而我们的组织未来也必须变为浑序的。随着社会日益演化为多元与复杂,这也是一条通道,引领我们前往一个宜于生存的未来。在浑序时代,成功主要源自活用理智而非死守规定,源自多数人的判断而非少数人的权威,源自动机而非强迫,源自内在纪律而非外在控制。这要求人们努力挣脱机械性、分割性和线性的思考模式,走向复杂性和整体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复杂有序。邓小平早在1978年就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许多社会事物在表面稳定和平静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危机,只是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一旦达到一定的极限,固有的平衡即告破裂。发展伦理学的奠基人德尼?古莱认为靠群众冷漠取得的一致或者靠精英分子操纵人民大众都是假的一致。靠威吓那些“捣乱”社会平衡的人们而建立的团结是脆弱的。任何关于同意和决议的严肃理论必须同时也是关于不同意和决议所不能涵盖的情况的理论。由于矛盾冲突表达了社会需要和呼声,所以它是取得团结的一种前提。[2]所以不能轻易将偏差和异议看成是社会系统均衡状态中的病态现象,复杂有序具有维护社会系统的积极功能或“正”功能。它是非平衡状态的有序,是浑序,是“充满活力”的。
和谐社会追求复杂有序。和谐社会是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一个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这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主义的活力,是社会主义能够全面协调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其中最集中的体现应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全社会劳动者的思想、知识、文化得到全面发展。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中保持稳定的社会,是一个“活而不乱”,既充满创造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陈一壮.有序性、无序性和主体能动性[N]学习时报,2005,6,6.
[2]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铦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61-62.
作者简介:王耀东(1968-),男,山东安丘人,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技术哲学、复杂性理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