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特钢之魂
范文 何达平:
江苏如东人。现任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全国第十、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何达平,是淮钢四十二年的建设者,是淮钢二十三年的“掌门人”,是淮钢成长壮大的“神投手”。 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何达平将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职工的深厚情谊,对淮安这片热土的无私挚爱,全部融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之中。淮钢由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为苏北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跻身全国钢铁50强,列全国最大工业企业257位,被誉为“江苏冶金工业的一面旗帜”和“淮安市工业战线的排头兵”。2007年淮钢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市首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011年,淮钢实现销售收入143.7亿元,利税10.6亿元,企业人均产钢、人均利润、人均利税水平居全国钢铁行业前列。这几年淮钢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现已跻身全国特钢前三强、世界特钢前六强,成为淮安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企业发展壮大的成功典范。这个阶段,是淮钢突飞猛进、嬗变重生的重要阶段,也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凝聚了何达平的心血、汗水与奉献。淮钢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百佳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何达平先后荣获省优秀企业家、省优秀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全国冶金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企业文化建设贡献人物奖等荣誉。何达平先后光荣地当选为全国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
新决策 抢占特钢制高点
1971年,何达平从淮阴发电厂抽调筹建淮钢的前身——清江钢铁厂。他从技术员、电工班长,到车间主任、分厂厂长、公司副经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淮钢“一把手”岗位。
1986年,何达平担任淮阴市冶金工业公司经理,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时的冶金公司,总资产只有2000万元,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生产规模小,能耗大,污染重。何达平感到肩上的担子是异常沉重。但何达平没有退缩。他说:既然组织上把我放到了这个位置上,就不能辜负市委的重托,不能辜负职工的信任!
经过反复调研,何达平提出了企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改造老厂区,打好发展基础;建设新厂区、争当苏北第一;瞄准世界先进、全面参与竞争。何达平知道,自己面临着一条艰难、艰辛、艰险的企业发展之路。他也清楚办工业难,在淮安这块无资源、资金不足、技术不足、交通不便的地方搞钢铁企业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何达平坦然面对:困难很大,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困难与挑战的创业大道。
1987年,何达平带着企业财务人员多方求贷,一次性举债2000万元,对老厂区进行一系列改造,扩大了生产规模。对沉睡多年的450轧机进行两次改造,一举改变了将钢锭运往苏南开坯再返回轧材的历史,掌握了生产主动权,仅往返运费、加工费每年就可节省1000万元。
1988年,何达平捕捉到这样的市场信息:国内矽钢片即将走俏。但要上矽钢片,淮钢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怎么办?何达平多次奔走于淮安-上海之间,想方设法同国内矽钢片生产老大--上海矽钢片厂套近乎、求支持。何达平硬是用诚意与恒心换来了上海矽钢片厂的信任,双方最终达成联营合作协议。上矽厂不仅在技术上给予无私支持,还借款2000万元给淮钢添置设备。淮钢的矽钢片厂投产五年获利5000万元,全部收回了投资,曾经多年是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柱,成为全市早期模向联合的成功范例。何达平形象地比喻说:这就是“ 借人家的脑袋,掏人家的口袋” 。
何达平认为:淮安地处欠发达地区,发展钢铁“先天不足”。淮钢要参与市场竞争,不发展是死,慢发展也是死。只有超常规、跨跃式、“快半拍”发展,才能免于一死。为此,他和企业领导班子经过反复论证,最终作出了一道道关系到淮钢生死攸关的决策:1991年不扩大钢产量而是大上铁的规模;1992年不上50吨“二手”进口电炉而上全新全配套的70吨超高功率电炉;在70吨电炉建设后期即着手续建二期轧钢工程;在老厂区拆除落后轧钢线新建达国际先进水平的70万吨连轧生产线;“十五”技改上长流程生产线和特殊钢棒材生产线,这些体现出何达平敢冒敢闯、敢想敢干的胆识和勇气。尤其是1993年淮钢仅有一个亿的自有资金,何达平却大胆地运作10亿元资金,成功地建成了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首条短流程炼轧钢生产线,避免了淮钢被淘汰出局的命运。尤其是因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原港商投资受阻,已建的二期轧钢厂房竖在工地上,意大利设备已到上海港口,拿不到手还要被海关罚款,且面临退回意大利的险境时,他顶住巨大的精神压力,东奔西走,四处求援。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解决了2个亿的资金缺口,二期轧钢工程终于建成投产,使淮钢完成了由“小钢铁作坊”到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的质的飞跃。2003年,何达平审时度势,淮钢进行了“十五”技改,总投入12.6亿元人民币建设了一条长流程生产线,2005年公司登上年产200万吨钢、200万吨材的台阶。何达平始终关注国际冶金科技发展前沿方向,着手转炉生产特殊钢的研究。2004年,何达平随温总理赴欧盟访问时,同意大利达涅利公司签署了共同建设中国第一条转炉特钢大棒材生产线的协议,2005年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该项目及其配套工程总投资34亿元,大连铸机于2007年3月1日拉出世界最大的500毫米直径的大圆坯,受到市场热捧。2007年12月20日拉出直径130毫米的棒材。至此,淮钢的国内首条转炉特钢棒材生产线全线建成,淮钢“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前三年完成,登上了年产300万吨钢、300万吨材的重要台阶,成为全国特钢产量最大的单元基地
何达平全力推动淮钢同天津钢管集团关于大无缝钢管项目的合作,在淮钢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世界最大口径无缝钢管项目,目前已建成正在调试,预计五月底出管。该项目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淮钢延伸产业、淮安市打造千亿元特钢产业战略的重要支柱。
人才科技 特钢制胜法宝
何达平深刻地认识到: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各自掌握的核心技术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为此,何达平方向明、目标坚定,在企业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创新创优,进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
1996年,何达平从一家杂志上看到一则国外有“铁水热装”电炉炼钢的报道,但是报道没有披露任何技术内涵。何达平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国内钢厂亟需攻克的新课题。何达平组织起攻关小组,亲任组长。在那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带领攻关人员吃住在车间,夜以继日地试验、攻关。经过半年的探索,“铁水热装”关键技术终于被攻克了,5吨电炉平均冶炼电耗降至200kwh/t,最低达173kwh/t,创造了全国同类电炉钢电耗的最低水平,在全国冶金行业引起很大震动。这一工艺不但大大节省了能源,又改善了入炉原料结构,使钢水的纯净度得以大幅度提高。该项技术成功应用到现代化的70吨电炉,被评为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2月,何达平赴京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受到江泽民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领回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和奖牌。2003年8月,该技术又获国家发明专利,进一步确立了淮钢在这一领域中的首创地位。中国钢铁首席科技专家翁宇庆曾经高度评价这一技术,认为 “淮钢这一创新堪称国内冶金工业的一次革命”。由于何达平潜心钻研钢铁工业的前沿技术并获得可喜的突破,他先后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被钢铁研究总院聘为博士生导师。
着眼长远,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何达平孜孜不倦的追求。他除了组织淮钢自身的科技人员进行自主创新,还攀高亲同钢铁研究总院合作,参与国家973计划中新一代钢铁材料的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淮钢今后在长材项目上的发展夺得了专利上的商机。何达平眼界开阔、思维超前,他感到人才对于企业的极端重要性。他舍得花本钱,下力气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积累后劲。淮钢副总经理、博士后王忠英同志,原是代表钢研院来淮钢参与科研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接触,何达平发现王忠英博士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也是淮钢下一步发展特钢的急缺高端人才。于是,何达平多次找王忠英博士谈心,热情挽留他在淮钢,还几上北京登门相邀。王忠英博士为何达平的真诚与人格魅力所感动,毅然决定来淮钢支持发展特钢事业。王忠英博士自2005年来淮钢后,就成功主持开发192个高附加值新产品,新增效益2.86亿元。公司每年都要拨出200多万元用于科技人员的技术培养,对科技人员设立继续教育补贴,鼓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何达平对一线工人也倾注了满腔热情,从工作、生活、学习上给予关心和帮助。何达平在全市企业率先建立了评聘内部工人技师的制度,工人技师享受工程师的各项待遇。何达平对人才的关心、关怀和尊重,深深感动着每一个科技工作者,也深深影响着每一个职工。轧钢厂工人周成江立足岗位,钻研技术,攻克难题,摸索出一套加热炉节能技术措施,每年可为企业节省30万元。为了表彰这些来自生产第一线的革新能手,以职工名字命名的“成江保温法”、“立成刀具法”、“家宝润滑法”等相继走进了创新发明的条目。
科技和创新在淮钢备受推崇和尊重,何达平也备受科技人员和职工的尊重和热爱。
淮钢建成高标准的理化检测中心和钢铁研究所,建成了省级技术中心,每年用于科技研发的相关费用近亿元。同钢铁研究总院联合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6年5月,淮钢被国家人事部批准正式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冶金学院、东北大学、江苏大学,、淮阴工学院等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2001年起,淮钢参与了被列入国家“973”计划中新一代钢铁材料研究课题组,承担并完成了“全等轴晶技术开发”和“400Pma超细晶碳素钢筋”两个子课题的研究,达到了美国、德国等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公司生产的锚链钢先后获得英国、挪威、日本、美国及中国船级社船用钢材工厂认可;“淮钢”牌III级螺纹钢于2000年1月份首家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省内空白,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认为全国免检产品,被应用于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上海南浦大桥、地铁及京沪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弹簧钢获“省质量信得过”产品;热轧带肋钢筋、合金结构圆钢、弹簧圆(扁)钢、船用锚链圆钢、汽车大梁用扁钢、锅炉用无缝钢管坯等7个产品获“冶金产品实物质量认定”证书,并继续保持国家冶金产品实物“金杯奖”的称号。“淮钢”牌系列产品连续多年保持“江苏省名牌产品”荣誉称号。“淮钢牌”为江苏省著名商标。2005年,在首届中国消费者喜爱品牌满意调查新闻发布会上,“淮钢牌”弹簧钢获“中国弹簧钢市场用户满意第一品牌”美誉。
淮钢主要产品主要用在汽车制造、铁路、机车、造船、电站、机械制造业。产品畅销国内外。铁路轨道用扣件弹条市场占有率80%;货叉车用扁钢年产10万吨,国内排名第一,为美国卡斯卡特中国唯一供应商,市场占有率70%;合金管坯钢年产30万吨,国内排名前五,市场占有率10%;直径380~500mm大圆坯用于高压锅炉、油井等钢管制作和大型环锻件的制作,国内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70%;弹簧钢、锚链钢、轴承钢市场占有率也大幅提升。2009年公司又成功开发出直径600毫米的连铸大圆坯。公司获国际性汽车工作组颁发的汽车用钢管理体系[ISO/TS16949] 认证证书。公司主要产品出口至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深受客户欢迎。
淮钢目前已有10项指标进入全国同行前5。仅仅2011年淮钢就开发17个新产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了战略储备。
勤政廉洁 领导者人生信条
何达平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从人为本和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发展企业的原则,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企业的民主管理,高度重视提高职工的收入和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构筑和谐企业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断创新,持之以恒。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