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内蒙古农牧区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评价
范文 陈佳志 甘月文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需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表述偏好法中的满意度评价法计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值,结果表明内蒙古农牧区群众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较低。本文分析了整体满意度较低的成因,提出了通过提高重视程度和加大资金投入来提升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整体满意度的建议。
关键词:农牧区 基础设施 环境保护 公共服务 满意度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农畜产区,“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需要着力解决重大环境问题新的历史机遇。目前内蒙古城镇化率已达57%,但仍有1464万农牧业户籍人口,其中超过1000万人生活在农牧区,580多万人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4.7%。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把富裕农牧民作为核心任务”,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赋予农牧民更多财产权利,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农牧民过上美好生活。
1.研究综述和方法
本文研究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满意度。衡量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满意度可以从三个放方面来进行评价,第一个方面是需求主体,第二个方面是供给主体,当然也可以邀请在供给体系外的第三方,如专家等权威人士来进行评价。本文评价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选取的是第一方面,即需求主体和第二方面,即供给主体共同来进行评价。因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主要有政府提供,所以供给主体主要以提供相应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相关人员为主。由于内蒙古农牧区地域辽阔,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农牧区较为分散,同一地区之间农牧户也较为分散,农牧户之间的差异度较大,往往专家很难全面真实的了解农牧区的真实情况,所以第三方并未参与评价。
通常情况下,比较成熟的揭示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间接揭示法中的可观察的市场数据法(Observable Market Data Method),比如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第二种是直接揭示法中的表述偏好法(Stated Preference Method),比如意愿调查法、投票法和满意度评价法。这几种方法各有其试用范围,各有利弊,我国在讨论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满意度问题的时候往往使用的是满意度评价法。
满意度评价法可以将满意度分为五个、七个或者十个极度,本文按照李克特量表,按照五级评价设计法来划分评价结果的级别,将受访群体对于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等级划分为5个档次,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分别给5个级别的评价赋予5分、4分、3分、2分和1分的权重。“非常满意”表示对该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最高,也可以理解为受访群众所享受的公共服务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其意愿水平。“不满意”表示对该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最低,也可以理解为受访群众所享受的公共服务远未达到或者接近其意愿水平。
本文的数据来源为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农牧区发放的200份调查问卷,具体调查地点包括: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兴安盟图牧吉村,通辽市开鲁县大榆树镇利民村,乌海市海勃湾区以及海南区,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布尔呼舒村,包头市固阳县, 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包头市西脑包后街井坪村,包头市甲尔坝村,包头市莎木佳村,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牧场三队。调查内容包括受调查群体的家庭个人基本情况及其对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牧区通公路行政村,农牧区自来水普及,农牧区水利设施,农牧区能源设施,农牧区电力设施,农牧区信息化设施,农牧区科教文卫设施,饮用水源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业污染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农牧业面源污染控制,农牧区土壤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和监管,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
本文假设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与其需求强度正相关,而需求强度与受访者对此项服务的不满意程度正相关。那么,一项公共服务的不满意程度即可代表此项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即不满意程度越高,需求越大,重要性越高。我们选定受访者对各项公共服务的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频次来构造判断矩阵,求解重要性权重,所以某一项公共服务的权重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权重=选取某一项为不满意+不太满意的人数和/总的选取不满意+不太满意的人数和
同时根据李克特量表的设计计算所有项目赋值的满意度,根据以下公式求得受访者对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值:
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满意=∑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权重*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值。
2.调研结果
2.1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
在计算中,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的重要性均不可以忽略,这两项调查问卷样本数的数量相同,本文赋予这两类调查主体同等的重要性。本文计算受访者的整体满意度值,计算得出受访者对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值为2.64,介于“一般”和“不太满意”之间。这说明受访者对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供给水平评价不高,供给水平与受访者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2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
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某些基础设施建设却不单单以环境保护为目的,比如农牧区通公路行政村,农牧区自来水普及,农牧区水利设施,农牧区能源设施,农牧区电力设施,农牧区信息化设施,农牧区科教文卫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作为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步骤,更重要的是民生工程,其目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饮用水源地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和监管这三项指标,离普通民众的生活较远,一般不易受到关注,如作为专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则对这三项较为熟悉。所以为探究大众对于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得出更准确的与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相关性更强的满意度值,本文重点考察以下五项公共服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业污染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农牧业面源污染控制、农牧区土壤污染治理。这五项公共服务在内蒙古农牧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代表性,与广大农牧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相关性极大,可以更好的作为指标进行研究。
经计算得出受访者对内蒙古农牧区特定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值为2.47564,介于“一般”和“不太满意”之间,更低于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值。这说明受访者对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供给水平评价更低,供给水平与受访者的期望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3.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满意度较低原因分析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产品供求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城乡差距正在继续扩大,严重阻碍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存在缺陷和需求表达机制严重缺失。长期以来城乡公共物品供给不均衡,国家侧重于城市公共物品的大力供给,而忽视了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过于单一、对需求的动态适应性不强,不能够满足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和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需求无法通过有效途径得以表达、得不到满足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由农牧民自己承担了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制约了农村牧区公共物品的均衡发展和有效供给。
目前内蒙古农牧区环境政策并不以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为先,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入明显不足。比如日前出台的“十个全覆盖”政策,即针对目前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大的现实,内蒙古决定从2014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在“十个全覆盖”政策中并未全面提及内蒙古农牧区环境公共服务,政策的缺失是造成内蒙古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客观上加剧了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和城乡差距。同时,环保治理投入不满足治理任务需求,比如国家“十二五”减排政策、补贴措施等在我区的支持力度较小;各项治理资金缺口较大,影响治理项目推进,我区能力建设规划投资34.33亿元,国家支持了1.35亿元,仅占规划投资的3.93%;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试点项目和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均受资金因素制约,实施进度较为缓慢;农牧区面源污染防治缺乏项目和资金支持等。这些原因均导致了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供给缺失。
4.提高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建议
4.1提高重视程度,突出民生关注的环境问题
“十二五”期间,农牧区民生关注的环境问题均进行对应解决,民生关注的环境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从《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上来看,针对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切实做好农村牧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完善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农村牧区生活污水处理和有效防治农村牧区生产过程污染,切实改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认真做好农村牧区工矿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污染防治”。《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农村种植和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改善重点区域农村环境质量和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出台的“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均将农村地区或者农牧区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作为未来几年内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
4.2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支持资金与项目申报需求资金的差距导致了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的缺失。如下表所示,“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农村牧区环保工程及投资主要包括缓解农村污染问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农村牧区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471个。但国家在我区的支持力度较小,各项治理资金缺口较大,影响治理项目推进,如重点流域治理规划投资130.07 亿元,国家补贴了4.48 亿元,仅占规划投资的3.44%;重金属综合污染防治规划投资23.47 亿元,国家支持了2.43 亿元,仅占规划投资的10.3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需26.57 亿元,国家支持了0.64 亿元,仅占申报投资的2.41%。所以,要弥补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国家加大资金投入是必要之举。同时,也可以探索一些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筹资和运作模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PPP模式或者引入第三方,比如非盈利组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资金不足导致的基本公共服务的缺失。
参考文献:
[1]李炳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10-18.
[2]孙翠清,林万龙.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需求问题研究-基于农户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1-57.
[3]方堃.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0-21.
[4]李媛媛,等.内蒙古农牧区公共产品供求失衡问题及原因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5).
[5]李现华.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北方环境,2013(10).
经计算得出受访者对内蒙古农牧区特定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值为2.47564,介于“一般”和“不太满意”之间,更低于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值。这说明受访者对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供给水平评价更低,供给水平与受访者的期望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3.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满意度较低原因分析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产品供求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城乡差距正在继续扩大,严重阻碍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存在缺陷和需求表达机制严重缺失。长期以来城乡公共物品供给不均衡,国家侧重于城市公共物品的大力供给,而忽视了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过于单一、对需求的动态适应性不强,不能够满足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和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需求无法通过有效途径得以表达、得不到满足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由农牧民自己承担了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制约了农村牧区公共物品的均衡发展和有效供给。
目前内蒙古农牧区环境政策并不以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为先,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入明显不足。比如日前出台的“十个全覆盖”政策,即针对目前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大的现实,内蒙古决定从2014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在“十个全覆盖”政策中并未全面提及内蒙古农牧区环境公共服务,政策的缺失是造成内蒙古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客观上加剧了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和城乡差距。同时,环保治理投入不满足治理任务需求,比如国家“十二五”减排政策、补贴措施等在我区的支持力度较小;各项治理资金缺口较大,影响治理项目推进,我区能力建设规划投资34.33亿元,国家支持了1.35亿元,仅占规划投资的3.93%;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试点项目和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均受资金因素制约,实施进度较为缓慢;农牧区面源污染防治缺乏项目和资金支持等。这些原因均导致了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供给缺失。
4.提高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建议
4.1提高重视程度,突出民生关注的环境问题
“十二五”期间,农牧区民生关注的环境问题均进行对应解决,民生关注的环境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从《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上来看,针对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切实做好农村牧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完善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农村牧区生活污水处理和有效防治农村牧区生产过程污染,切实改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认真做好农村牧区工矿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污染防治”。《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农村种植和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改善重点区域农村环境质量和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出台的“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均将农村地区或者农牧区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作为未来几年内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
4.2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支持资金与项目申报需求资金的差距导致了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的缺失。如下表所示,“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农村牧区环保工程及投资主要包括缓解农村污染问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农村牧区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471个。但国家在我区的支持力度较小,各项治理资金缺口较大,影响治理项目推进,如重点流域治理规划投资130.07 亿元,国家补贴了4.48 亿元,仅占规划投资的3.44%;重金属综合污染防治规划投资23.47 亿元,国家支持了2.43 亿元,仅占规划投资的10.3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需26.57 亿元,国家支持了0.64 亿元,仅占申报投资的2.41%。所以,要弥补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国家加大资金投入是必要之举。同时,也可以探索一些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筹资和运作模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PPP模式或者引入第三方,比如非盈利组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资金不足导致的基本公共服务的缺失。
参考文献:
[1]李炳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10-18.
[2]孙翠清,林万龙.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需求问题研究-基于农户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1-57.
[3]方堃.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0-21.
[4]李媛媛,等.内蒙古农牧区公共产品供求失衡问题及原因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5).
[5]李现华.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北方环境,2013(10).
经计算得出受访者对内蒙古农牧区特定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值为2.47564,介于“一般”和“不太满意”之间,更低于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值。这说明受访者对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整体供给水平评价更低,供给水平与受访者的期望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3.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满意度较低原因分析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产品供求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城乡差距正在继续扩大,严重阻碍了农村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存在缺陷和需求表达机制严重缺失。长期以来城乡公共物品供给不均衡,国家侧重于城市公共物品的大力供给,而忽视了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过于单一、对需求的动态适应性不强,不能够满足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和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需求无法通过有效途径得以表达、得不到满足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由农牧民自己承担了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制约了农村牧区公共物品的均衡发展和有效供给。
目前内蒙古农牧区环境政策并不以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为先,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投入明显不足。比如日前出台的“十个全覆盖”政策,即针对目前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较大的现实,内蒙古决定从2014年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在“十个全覆盖”政策中并未全面提及内蒙古农牧区环境公共服务,政策的缺失是造成内蒙古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客观上加剧了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和城乡差距。同时,环保治理投入不满足治理任务需求,比如国家“十二五”减排政策、补贴措施等在我区的支持力度较小;各项治理资金缺口较大,影响治理项目推进,我区能力建设规划投资34.33亿元,国家支持了1.35亿元,仅占规划投资的3.93%;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试点项目和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均受资金因素制约,实施进度较为缓慢;农牧区面源污染防治缺乏项目和资金支持等。这些原因均导致了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供给缺失。
4.提高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建议
4.1提高重视程度,突出民生关注的环境问题
“十二五”期间,农牧区民生关注的环境问题均进行对应解决,民生关注的环境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从《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上来看,针对农牧区环境保护工作,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切实做好农村牧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完善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农村牧区生活污水处理和有效防治农村牧区生产过程污染,切实改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认真做好农村牧区工矿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污染防治”。《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农村种植和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改善重点区域农村环境质量和实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出台的“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均将农村地区或者农牧区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作为未来几年内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
4.2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支持资金与项目申报需求资金的差距导致了内蒙古农牧区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的缺失。如下表所示,“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农村牧区环保工程及投资主要包括缓解农村污染问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农村牧区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471个。但国家在我区的支持力度较小,各项治理资金缺口较大,影响治理项目推进,如重点流域治理规划投资130.07 亿元,国家补贴了4.48 亿元,仅占规划投资的3.44%;重金属综合污染防治规划投资23.47 亿元,国家支持了2.43 亿元,仅占规划投资的10.3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需26.57 亿元,国家支持了0.64 亿元,仅占申报投资的2.41%。所以,要弥补内蒙古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国家加大资金投入是必要之举。同时,也可以探索一些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筹资和运作模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PPP模式或者引入第三方,比如非盈利组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资金不足导致的基本公共服务的缺失。
参考文献:
[1]李炳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10-18.
[2]孙翠清,林万龙.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需求问题研究-基于农户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1-57.
[3]方堃.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0-21.
[4]李媛媛,等.内蒙古农牧区公共产品供求失衡问题及原因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5).
[5]李现华.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北方环境,2013(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