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建设生态文明型美丽中国
范文 李照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关键词: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
1.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应对资源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的客观需要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应对这一严峻形势,需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资源约束趋紧。我国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较低。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高耗能工业比重过高,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耗能行业用能占到全社会用能的40%左右。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2013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8.1%;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31.6%;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70%。
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污染加剧。部分城市PM2.5超标,雾霾天气增多。全国近14万公里河流40%的河水遭到严重污染,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近2亿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土地污染引人关注。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
生态系统退化。从生态系统来看,近些年来,我国的森林、草原、湿地、山地、海洋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1.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
有助于满足人民对生态产品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态产品也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他们迫切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安全的食品、舒适的人居环境等公共生态产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满足人民对这些生态产品的需求。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离开资源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来谈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不现实的。党十八大之所以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也正是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来考量才提出来的。要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梦想变为现实,需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需要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焦点。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应为全球气候变暖承担主要责任。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征收碳关税以打压中国产品出口。不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出口就会受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改善国家形象,减少外部阻力,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影响和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
2.1生态文明观尚未完全确立
目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崭新生态价值观未被广泛接纳。有些人还没有认识到个人的生态道德水平高低不仅是衡量道德水平的重要尺度,而且事关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意识还很淡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崇尚奢华型消费和炫耀消费,忽视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进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2.2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完全转变
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还比较大,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因此,要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以最集约的方式达到最大的发展成效。
2.3一些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监管上不力
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还没有很好地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决策,不同程度存在重经济指标忽略环境效益的现象。在一些重大决策的研究和论证阶段,对环境影响评价重视不够。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方式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地方还没有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监督权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4生态文明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方面尚存在缺失,在公众参与、行政指导、行政强制、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方面,还存在法律空白,没有法律调整。生态产权制度尚不明晰,生态补偿机制也不完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缺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还仅仅是初步建立,公众环境参与机制还不成熟,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选择
3.1转变发展方式
一要实现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能源,创新绿色科技,生产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二要实现循环发展。切实提高人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水平,逐步健全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三要实现低碳发展。加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3.2加强生态公共治理
强化政府环境监管责任。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在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中,必须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加以全面考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加大政府环境监督的力度,强化环境执法监督。
发挥环保组织的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环保组织的作用,为环保组织的发展壮大开拓广阔的制度空间。将部分环境公共服务职能交由环保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环保民间组织获取并有效使用环境公共资源,充分发挥环保民间组织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社会功能。
吸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了更好地吸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要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扩大公众保护环境的参与度。
3.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十八大报告要求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因此要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代之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在优先开发区域,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在重点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力,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在限制开发区域,加快建设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和保护,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在禁止开发区域,严格监管,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放活动,遏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科学界定补偿对象、补偿范围、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增加生态补偿项目,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的建设补偿。保证补偿资金有长期稳定的来源。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利用税收手段予以限制,以减少生态破坏行为。
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我国在环境损害赔偿上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法规、制度、规范。要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规范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就我国现行环境法规的缺项看,尤其需要对潜在的损害和公共生态环境的损害赔偿作出明确的规范。抓紧建立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培训专门人员。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必须建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评估机制,培育具有国家相关部门授予资质的、专门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