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协同创新工作探究
范文 陈斌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又称:2011计划)这一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全面实施,我国科研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都进入了协同创新时代。院系科研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最基本构成,也面临着协同创新提出的诸多挑战。本文从院系科研管理的管理理念转变、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管理资源保障、科研管理文化建设以及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协同创新 院系 科研管理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着眼全面提高科研核心能力建设,要求“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教育部、财政部认真贯彻讲话精神,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又称:2011计划)。协同创新的实质是指有效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高校是原始创新的主要源泉,是知识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高校也是协同创新这一极为负责的创新组织方式的核心要素,如何使其充分从体制内释放能力,探索出有利于与协同创新其它核心要素交叉融合的资源共享集成方案和科研活动体系,成为了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大新挑战。
因此,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尤其的院系科研管理工作的协调创新,既是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应结合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转变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突破现有管理体制机制、投入充足的管理资源保障、加强科研文化建设以及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实现高校院系科研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1.协同创新环境下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1科研管理理念的挑战
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通常只是在扮演“二传手”、“中转站”的角色,从而导致院系科研管理工作缺乏目标导向、无章可循等诸多问题,在科研管理中严重缺乏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院系的科研管理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是作为校级科研管理部门在院系中“联络人”的角色存在,其科研管理定位不明确,从而导致其缺少服务创新和主动管理意识、管理目标仅仅局限于完成上传下达工作,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满足院系广大科研工作者对科研渠道等方面的要求。
1.2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挑战
目前,国内高校校级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由于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都较为完备,且能够紧跟国家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而高校院系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处于未更新状态,甚至可以说在科研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因而,面临着在协同创新背景下完备并突破现有的院系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挑战
1.3资源投入保障的挑战
资源投入保障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高校院系科研管理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国内高校院系基本上没有科研管理专项经费,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也制约了院系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其次,高校院系科研管理人力的投入不足,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者是高校最了解、最贴近学校科研一线工作的人,更应该承担寻找市场信息以及可供知识转化机会等工作,而现状却是院系承担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往往只有一个,同时还需要承担其它非科研管理工作;最后,是院系可投入科研资源不足,往往学校的科研资源都掌握在校级机关手上,院系无可用资源来推动内部科研工作。
1.4管理文化和人员素质的挑战
由于高校院系中普遍存在对科研管理工作不支持、不反对的激励不足的管理文化,从而导致院系科研管理人员选择谨言慎行,牢牢遵循院系领导意志行事,不偏不倚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对额外的、有风险的拓展、创新管理工作,总是尽量避免。协同创新也对院系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院系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主动服务等基本素质外,还对院系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对协同创新环境下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议
2.1紧跟协调创新的步伐,创新科研管理理念
面向协同创新,树立以创新服务为核心,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服务理念,准确定位高校院系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以提供全方位、优质的综合性服务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开展科研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创新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建立一套高校院系层面适应协同创新完善、高效地科研管理服务模式。
积极探索一条高校院系、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强强联手、深度融合,具有特色的直通车式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
2.2建立协同高效的高校院系科研管理体制机制
根据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和科研管理制度以及院系学科发展规划,结合院系自身发展状况和资源配置情况,建立完善院系科研发展规划和科研管理办法,让院系科研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将学科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科研发展规划相结合,建立学科带头人、院系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在科研项目申报中的指导和咨询作用,对重点重大项目的申报进行决策、论证和协调,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加强学科团队、科研人才队伍和科研基地的培育工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一套科研目标、学科目标和个人目标三者协调一致的体制机制。
2.3加强投入、形成学校和院系协同管理的新模式
学校和院系应加强院系科研管理工作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实现学校和院系科研管理部门之间的时序化、信息化的管理协同提供必要保障。
明确校院(系)二级管理责任制,给予院系科研管理部门参与或部分主导资源配置权力,最大限度发挥院系科研管理部门的主动性,协调调动院系各类型委员会(如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实现院系内部不同学术群体之间的协同创新以及跨学科、跨院系的协同创新,最终形成一套以学校科研管理为宏观主导、院系科研管理为活跃基本单元、以大跨度协同创新为目标、以科研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学校院系科研协同管理的新模式。
2.4重视院系科研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员管理水平
重视和加强高校院系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需,也是提升高校科研协同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重视院系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性工作能力,采取多种途径开展有计划、系统性的科技管理培训,在提升内部管理服务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院系科研管理人员的对外拓展和协调能力,以适应协同创新的需要。
实行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针对管好管坏一个样的现状,尽量缩小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地位及待遇上的差距,引入合理的竞争和流动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实现合理的流动,淘汰缺乏责任心、办事推诿拖沓的人员,形成一套合理的奖惩体制来推动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协同创新的大环境下,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必须转变科研管理理念,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形成院系科研管理的正向激励文化,建设一支优秀的科研管理队伍,使高校成为国家协同创新工作的重要源泉和基地。
参考文献:
[1]郑咏梅.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个体专业化新探[J].社会科学家,2010(12)
[2]杨荣昌.浅论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技术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