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规范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
范文 | 莫韶琳 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水平与医院服务医疗水平具有直接联系,本文阐述了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目前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规范化管理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指的是从论证、申请、采购、安装、验收、应用、维修、保养、报废等各个方面对医疗设备的档案信息进行的全程跟踪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文字、图片、声像、影像资料以及计算机资料等,具有重要的保存和参考价值,是医疗设备运转正常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的综合实力得以提升,医疗设备作为医院综合实力提升的基础平台,对设备的管理必不可少,建立健全标准规范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体系,利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器械的开机率和使用率,有效避免医疗设备故障。 1.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内容 根据我国卫生部和财政部的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医院为归属固定资产、单价超过1万元的医疗设备建立完整的档案信息,并长期保存;若医疗设备需要报废,则应同时处理设备档案[2]。目前,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申请购置医疗设备过程中的档案信息和使用医疗设备过程中的档案信息。 1.1 申请购置档案 申请购置医疗设备时需要的档案信息主要包括申请报告、购置论证会议记录、论证表格、产品合同、产品一般信息、发票、安装记录及验收报告、销售公司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准字号注册证等;对医疗设备进行招标采购时,还应留存相关招投标资料、全套医疗设备资料、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对进口医疗设备进行采购时,需要境外制造商对国内销售公司的销售授权书、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销售公司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海关报关单、质量保证书、产品装箱单等。 1.2 使用档案 医院医学装备管理科对全部医疗设备的运转负责,并保障其运转正常,还需要对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进行记录,主要任务是制定定期维保的计划和方案、记录使用情况、记录维护维修情况、记录经济效益情况等。 2.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意识有待加强 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建立档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管理的关键环节。此外,由于这项工作无法创造直接效益,相应降低了医院对建档工作的重视,目前,大多数医疗仍存在重视医疗、轻视医疗档案的现象;而且一些医院人员在进行档案信息收集时,工作态度不端正,存在普遍应付心态。由于文书档案的收集和保存较为简单,因此准备充分,而科技信息档案却普遍缺乏;与动态档案相比,静态档案的生成简便、耗时短,因此通常静态档案翔实,而缺乏动态档案。在目前医院医疗设备档案构成中,设备论证、说明书、验收等前期文书材料相对完备,但在设备维修、运转时的记录档案相对缺乏[3]。 2.2 缺乏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有效协作和监督检查 动态档案是医疗设备档案中的重要内容,设备的日常运转以及定期维修保养资料需要管理者、使用者、维保者协作完成,若存在某一方遗漏或不配合的情况,则会降低档案的完整性,从而增加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难度。此外,由于缺乏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没有明确的管理范围,导致档案管理混乱,由医院各个职能科室留存各自档案资料,容易造成档案信息漏填、收集不全、技术档案缺失等问题,为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甚至影响临床医疗服务,导致医院经济利益的损伤。 2.3 医疗设备档案的完整性有待提高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包含从医疗设备申请购置直到报废淘汰全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资料。收集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一项耗时长、周期较长的工作,为医疗设备档案完整性的保持增加了难度。而且目前在医院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缺乏认识的情况,也不利于保持档案的完整。例如只重视医疗设备的购置,但对所购置设备并没有建立系统、完整的档案,或者建立的档案信息缺乏完整性等。 2.4 缺乏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较少,尤其是档案管理方面,在使用、维修医疗设备档案资料中,仍以手工收集、检索为主,建立的信息化档案较少,而在管理医疗设备档案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相对不足。 3. 规范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应用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应根据我国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规范要求和基础标准,结合医院具体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和模式。规范化管理是一种依靠规章制度实施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强调在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人的价值,通过确立一整套完善的价值体系对职工进行引导和管理,要求每个岗位、每个资产、每个活动、每一时刻均处在管理控制中。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是系统化、常态化、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以及信息化,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且较为艰巨的任务,只有实施规范化管理,才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和价值。规范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立完善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和体系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应不断适应医疗市场和医院发展的需要,因此医院需要建立健全有助于满足患者需求和医院长远发展目标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明确各级档案使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职能科室对医疗设备档案的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纳入医院整体管理责任制中;其次,应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监督考核,将档案管理纳入科室考核,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与科室相关人员的职称晋级、考评、年终考核联系起来;再次,要求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做好日常运转记录,并负责对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做好维保记录,由医学装备管理科组织定期检查,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最后,完善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保养、维修、大型设备保养维修、重点设备管控、设备报废等各方面的制度,明确负责保养的人员职责,对精密、贵重仪器应安排专人保管,并进行定期检查,做好重要设备的保养、维修记录,包括故障类型、发生时间、现象、故障判定方法、配件更换情况等;医院每个月、每季度组织检查,重点检查医疗设备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档案记录,并将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当中,有助于保障医疗设备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 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培训和宣传,使相关医务人员树立档案管理的意识,增强档案动态资料收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将设备论证、购置、验收、运转、维修过程的真实情况反映在档案中,将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使用科室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 3.3 提高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的利用率 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的应用价值是增强档案管理意识、贯彻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真实完备的医疗设备档案是医院临床工作的“跟踪器”、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纳入购置、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定期检查或临时抽查医疗设备档案,重点检查医疗设备的运转状况、设备质量和检修情况,以充分发挥医疗设备档案在医患服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医院应开通医疗设备档案检索、查询的便捷通道,以满意临床工作和管理人员的需求。 3.4 增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取代人工管理是为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医院应结合具体医疗设备特点,建立相应的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处理登记和查询设备购置、出入库信息外,还需要完善申请审批、投招标合同、固定资产、财务、技术和维修等管理功能,建立医院档案内部链接平台,实现远程管理和浏览,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便于医院整体管理模式的构建[4]。为了方便医疗设备档案的统计、查询和浏览,医院应规范设备术语,结构化、标准化记录各类数据,为后期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奠定基础;对无法以数据形式留存的记录信息和重要文件加以扫描存档,也能够保持医疗设备档案的完整性和长久性。 4. 总结 医院医疗设档案管理能够为充分利用医疗资料提供可靠支持,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树立规范化管理理念,应用规范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际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医疗设备档案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燕,种银保,胡晓霞,等.医院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8):118-119. [2]张丽霞.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8. [3]周建学,杨继庆.探讨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2. [4]刘亮菊.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卫生资源,2010(1)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