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组织变革理论的基层公务员薪资改革分析 |
范文 | 陈珍珍等 摘要:本文选取基层公务员体制改革为案例,分析了基层公务员体制现存的一些问题,同时结合组织变革理论,提出了体制变革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组织变革 发展 基层公务员 自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来,在全球的多元化经济背景下,变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不论是企业组织或是政府组织,都必然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压力,因此为赢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变革与调整就势在必行。 1. 理论建构 组织变革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所有组织不可避免的变革,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另一种是组织成员有计划地进行的变革。历史经验证明,组织变革必然会受到阻力。对于个体而言,对于变革的未知恐惧会引发的经济担忧;对于业已存在的组织而言,原有的组织文化、结构、目的等,都限制着变革。笔者认为,克服阻力需要变革推动者与组织成员的有效沟通,借以减少信息失真的不良影响,传达变革的必要性,并为成员提供支持和承诺,让其看到变革后的积极影响,从而减少他们对于未知变革的恐惧心理。其他例如参与、发展积极的关系、公正实施变革等都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变革阻力。 对组织变革理论与模型的研究和构建,笔者结合案例,选定了卢因的三步骤模型。成功的组织变革应遵循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解冻,要求变革者解冻现状,激励成员寻求变革的动机。变革者可以通过增加引导行为脱离现状的力量即推动力、减少组织脱离现有均衡的力量即抑制力,或者两者的综合运用来实现对组织现状的解冻。第二步改变,组织者必须指明组织变革的方向,实施变革同时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而为了意外事件的爆发,变革速度必须快。而想要获得成功还需要重新冻结新形势,即第三步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新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固定下来并使之持久化,否则组织成员的行为或态度可能在改变阶段完成后不自觉地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变革也就前功尽弃。 2. 案例研究 2.1 案例回顾 案例一:凡提给公务员涨薪,必会挨骂,已经成为一个舆论规律。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也没逃过这个规律,其“建议大幅提高公务员工资”的提案成了网友炮轰的靶子。 案例二:基层公务员一年工资收入不到3万元,最低的一个月仅为775元。 近日,一名叫“乡镇公务员”的网友在湖南红网城市论坛的邵阳板块发了一则题为《乡镇公务员来晒工资了,绝对真实》的帖子,并附了一张银行存折流水明细表的照片。有人根据“乡镇公务员”的说法进行了计算,发现他每年的工资收入总额约为26560元,平均每个月2213元。虽然有网友对此工资表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并要求其晒出社会抚养费等其他“灰色收入”,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此帖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当前基层公务员的生存现状。 2.2 现存问题 基层公务员福利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公务员福利主要有四大来源:福利分房、政府买单的养老金、补贴式医疗保险、其他。 第一,福利分房是中国特有的公务员福利,仍然保留在公务员系统中。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新京报》显示经济适用房的土地指标中,59.3%是中央政府的福利分房,郑州市在2005-2009年中所有经济适用房有三分之二都用于各机关单位当作福利分房,深圳、邢台情况相似。 第二,养老金双轨制,政府为公务员养老金买单,易造成社会不公。一般企业员工个人需交纳8%的养老金,而公务员群体则直接由国家财政补贴。但目前养老金亏空超千亿、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养老压力巨大,公务员养老金双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公平。 第三,补贴式的医疗保险。我国医疗改革仍不彻底,如2008年天津地方政府规定,各级公务员可享受80%的医疗补贴,离退休人员享受90%。 基层公务员基本工资低、工资结构不合理。公务员工资由四个方面构成: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基层公务员薪资如果仅看工资是相当低的,以湖北省荆州为例:2007年毕业的基层公务员其月工资仅700多元,加上津贴,每月1800左右,春节500元购物卡,外加200元红包,一共700元,全年发13个月工资,一年收入23000元,扣公积金1500元,医保280元,余21220元。目前中国有公务员近5000万人,占总人口的3.7%;对比美国,人口3.1亿,公务员占7.74%。中国人均公务员低,基层公务员更少,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民众理解难、积怨多而公务员喊苦喊累的局面。 而工资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同层级工资水平相当。比如地方离退休老干部处级公务员,工作本身清闲,却和地方公安、消防高危部门拿着一样的工资,这本身就存在着一种不合理性。相较之下,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的确让人深感不公。 2.3 解决措施 公务员工作具有特殊性,与人民群众密切相连。如保持现状必将给人民群众以距离感扩大二者之间的对立情绪,加深社会矛盾,加大变革阻力,不利于组织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基于上述现存问题,改革方向应在以下三个方面。 提升基层公务员基本工资。针对公务员基本工资低的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基本工资水平,与之配套的政策还应该有:引入公务员职位聘用制;增加基层公务员编制人数,尤其是服务岗位,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裁撤闲散机关单位编制人数。此项的变革阻力较小,在2014年下半年,部分地方基层公务员基本工资已经开始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提升基层公务员基本工资是大势所趋,且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措施将得到全面推行。 逐步削减公务员各项福利、废除福利分房政策。第一,取消任何形式的福利分房。取消福利分房,取消公务员群体的“超国民待遇”,将房屋需求更多地满足普通百姓,缓解社会矛盾。对于公务员买房问题,统一由各机关部门承担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标准同样与市场挂钩。对于个别经济困难的基层公务员群体,机关单位可提供租房优待。第二,加强立法,严格规范送礼。十八大以来政府加强反腐力度,“八项规定”以及“反四风建设”有成效但依然不够彻底。送礼、宴请等必须有严格规定,多少金额以上的送礼属于违规,私人宴请也严格规定金额,且禁止单位报销。立法部门严谨、详细、公正立法,缩小公务员灰色收入的领域。 确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公务员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是财产申报的主要适用人群。公务员的国家性应当高于社会性,即从加入公务员队伍的第一天起,其包括个人行为的一切行为,都应受到广大民众的监督,遵守“公意”的各项要求,即公务员个性的法定“自我丧失”。正是这种法定“自我丧失”,为财产申报制度奠定了合法性基础。早在1989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出了尽快制定《财产申报法》的立法建议。而《公务员法》于2006年实行,该法第1条明确其立法目的为“规范公务员的管理…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勤政廉政…”。笔者认为,为促进立法目的的实现,作为“反腐利器”的财产申报制度应该被吸收。 财产申报制度法制化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在立法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如何解决已有的收入申报和财产报告规定难以有效实行的要害问题,注意以下的问题: 第一,改革主体。从申报主体看,由低级往高级逐步实施推行,变革阻力最小,又能维护我国市场秩序稳定。既然是从全局上维护国家的利益,那么任何国家工作人员都不能例外。所以财产申报向上级逐步推行,最终推及面向所有公家公职人员,这样也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第二,申报程序和相关法律配套。建议在行政监察机关中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财产申报专门受理机构,有专门编制。由各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指定的人员录入电脑,最后汇总到受理机构,由受理机构酌情核实后报上一级。受理工作结束后申报原件存入个人档案。主要的配套法律包括《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审计法(修订)》等等;相关制度有:不动产所有权实名制、金融真名制、财产申报纳税制度。此外,还应设计一套电子软件,将所有资料录入电脑。第三,申报公开。对申报情况进行科学整理,酌情将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开,并允许公开查询,使之接受群众监督,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对公开程度和范围如何确定更科学,还应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未来基层公务员体制的改革,还需要广大人民以及政府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但不容置疑的是目前的基层公务员薪资体制在福利结构、基本工资以及财产收入透明度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为了保证基层公务员组织更好地发展改革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王重明,李凯.企业组织变革特征、人力资源策略与变革应对行为的实验研究: 组织学习的视角[J].应用心理学, 2011. [2] 杨钋.以就业能力为新的使命—高职高专院校组织变革的案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13. [3] 高静美,陈甫.组织变革知识体系社会建构的认知鸿沟[J].管理世界, 20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