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创新: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及思考
范文 摘要: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创新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对可能存在的诸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客观、全面地认识地方政府创新工作,进而为探索地方政府创新发展的可能性措施拓展思路。
关键词:西部区域 地方政府 创新发展 影响因素
当前,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于政府机构而言,因其所处层级以及区域不同,影响其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相应存在差异。那么,具体到西部地区,地方党政干部是如何认识创新发展诸多影响因素的,又对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是如何看待的?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访谈,试图对该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数据来源
2014年4-11月,笔者在四川省绵阳市和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两地党政干部中发放《创新发展现状认知及变革建议调查表》[1]问卷342份,回收有效问卷321份。通过对问卷中半开放式多项选择题“您认为创新工作的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那些因素(可多选)?”的统计,获取数据如下:
选项 选择人数 占样本比例人数 备注
主要领导支持 298 92%
社会公众参与 216 67%
部门之间协作 207 64%
规章制度完善 135 42%
内部员工配合 96 30%
经费支持 93 29%
其他(请注明) 2 1% 创新与实际发展相适应
二、数据分析
依据数据图表以及柱状图可以发现,在西部地方党政干部中,有如下看法:
第一,认为当地政府创新工作的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依次为主要领导支持、社会公众参与、部门之间协作、规章制度完善 、内部员工配合、经费支持,以及创新工作与实际发展相适应程度。
第二,主要领导支持在影响因素中占有绝对重要性。表明在西部地方党政干部头脑中,对目前创新发展过程中各层级、各部门主要领导的创新发展意识、领导能力和魄力、领导方法等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期待。在创新过程中,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调配资源所形成的执行效率要远远高于个人的自发行为效率。另一层面也说明目前创新发展在党政干部心目中,依然是一个顶层设计问题。
第三,社会公众参与在影响因素中的重要性仅次于主要领导支持。表明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党政干部的公仆意识被激活,能够意识到目前我国正在发生着由政府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这一大趋势。已经清楚认识到创新发展不是仅仅依靠政府单方面能够推动的工作,而是必须考虑社会公众的参与意愿,应该体察民情民意,关注民心向背。
第四,部门间协作在数据统计上居于第三位。这和我国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有着必然联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指出,我国目前进入改革深水区的特点[2]:一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容易改的问题都已经改了,留下来的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这些硬骨头又不是来自某一方面,而是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二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必然要涉及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三是深化改革必然要涉及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如所有制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诸如此类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涉及其他多项改革,涉及千千万万人的直接利益。四是改革涉及面越来越广,不仅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国防和军队体制以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诸多方面。显然,这样的国情特点,势必要求地方政府在创新发展中部门间密切合作。
第五,规章制度完善在影响因素中居于第四位。充分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理念在地方政府党政干部心目中的深刻影响。表明行政规章制度对个人活动影响巨大,更说明地方政府党政干部法制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以及防范意识不断增强。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法律规范,依照规范标准行事。一般而言,完善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能够确定做事的边界,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明晰准确,易于执行;另一方面能够起到客观判断作用。再者,完善的规章制度,就是给大家提供一套公平的游戏规则,类似于在公开场合按照大家公认的规则进行比赛,裁判、比赛参与者的一举一动既受到比赛规则的约束,更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六,内部员工配合在统计数表中居于倒数第二,引人深思:一是表明地方政府党政干部有较强的纪律观念,认为内部员工为了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应该无条件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二是表明行政层级制深深植根于行政系统,下属干部长期以来只是机械地遵从上级领导的指示完成工作,不愿意或者是不敢轻易地违背上级的命令,因而给各级党政干部造成的印象是内部员工配合不配合都得执行上级命令;三是经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地方政府党政干部的服从意识。
第七,其他因素虽然仅有2人填写,占样本比例人数1%,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在本数据统计中的重要性。该因素提醒我们,还有1%的党政干部认为地方政府的创新工作还存在与实际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充分利用本土经济社会的特点、优势,规避可能阻碍创新发展的因素,持续有效地推动地方政府的创新工作?显然,这是未来需要迫切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三、由地方政府创新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引发的思考
第一, 关于授权机制可否引入地方政府创新工作
数据分析显示,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是主要领导的支持。众所周知,主要领导往往承担着各层级、各部门的全盘工作或者某一领域的全盘工作,承担的责任沉重,心理的负荷超压。突破常规承担创新工作,必然要面对诸多方面的挑战和尝试,加上创新工作往往牵涉到专业性极强的领域,为了保证创新工作的科学性及前瞻性,运用授权管理不失为一条值得斟酌的路径。
所谓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授权是组织运作的关键,是以人为对象,将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的权力授给部属人员。即主要领导将处理用人、用钱、做事、交涉、协调等决策权移转给部属,不只授予权力,还托付完成该项工作的必要责任。
在授权过程中,主要领导可以借助目标管理落实拟授权工作任务:一是明确授权工作的目标责任。权力跟随责任者,用权是尽责的需要,权责对应,保证责任者有效地实现目标。二是通过授权调动部属投身于创新工作的积极性。目标管理对人的激励,是通过激发部属实现个人价值的动机,将部属的行为引向目标。三是通过授权提高部属的能力。部属作为目标责任者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权,以便对全盘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改变靠上级指令行事的局面,有利于能力发挥并不断提高。四是通过授权增强应变能力。现代管理环境情况多变,要求管理组织系统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很强的应变能力 。而实现这一点的重要条件就是各级管理者手中要有自主权。
第二,关于容错机制可否引入地方政府创新工作。创新意味着突破,不是简单地改变旧有秩序,而是要找出一种适合客观实际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帮助推进工作进度、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能,不走老路,不走邪路,走一条有特色的路。然而探索这样的路径有可能会出现意外的现象,假若因为这样尝试性的工作有可能出现偏差而将其一棍子打死,无异于给前赴后继投身于创新的勇士们泼冷水。那么,既要保证创新的积极性,又必须控制创新出现偏差的影响,引入符合这种情形的容错机制就值得考虑。
容错机制就字面理解,即由某种系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一种允许或包容犯错情况发生的工作机制。2013年,上海市政府提请上海市人大审议《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3],其中明确指出,可以通过责任豁免来解决改革创新不成功怎么办的问题。《决定》称,依法保障改革创新、宽容失败。对依照《决定》规定程序决策、实施改革创新,而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且未牟取私利的,在政府政绩考核中对有关部门和个人不做负面评价,不予追究行政责任及其他法律责任。
当然,实际工作中,为确保某一事件顺利推进,通常会划分为一级容错机制、二级容错机制甚至三级容错机制等等。同时,为防止容错机制被泛滥使用,还应制定相应的纠错机制。
第三,关于公众参与机制可否引入地方政府创新工作
公众参与是排在第二位的因素。67%的党政干部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影响因素,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论证在绵阳创新发展工作中可否引入公众参与机制。
依据智库百科提供的资料,社会参与机制是以社会公众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和对社会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自觉认同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发展活动的积极参与实现发展的过程和方式。
支持者认为该机制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其一,该机制能够促使社会公众真正成为处理自己相关事务,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仅仅只被看作工具或手段,从而强化公民的公共意识,提高公众在社会中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空间。其二,该机制可以动员、组织、支持和推动公众采取行动,自己解决相关的发展问题,形成以社区或其他活动场所为载体的自治机制,将社区性的或某一活动范围内的公共事务交由成员自己来治理。其三,该机制可以起到一个渠道的作用,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它进入更大的宏观决策领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方政府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更不能把它与常规性工作割裂开来。本文仅从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党政干部的视角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及数据分析。由其引发的问题令人深思,同时也给我们提示:地方政府创新发展,既要有激情、有魄力,肯担当、敢冒险,更要有能力、有方法。
参考文献:
[1] 孟凡蓉,黄艳茹,刘亚娟. 西安交通大学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开发的调查问卷.
[2] 赵振华.改革进入深水区有四大具体表现[N].南京日报(南京),2014-12-02
[3] 程贤淑 .“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施行.新闻晚报.(2013-6-20)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06/20/content_1045181.htm.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