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范文 | 卢志海+邓凤珠![]() ![]()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视觉,以“校企互动、理实一体、多管齐下”为总体思路,本文从能力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师资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的探索,构建起全网联动、实时互动、立体化的互联网时代特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旅游管理 高端 人才培养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正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方式、评价方法等具体方面悄然发生着变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这些都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难免会受到一些新的因素的冲击,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和“互联网+”视觉下,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去更好地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不断探索完善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疑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综述与现状分析 随着旅游业和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旅游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高职旅游教育现已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教育系统。但当前这个系统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导致人才培养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一直是旅游学术界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及企业管理者不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从有关文献检索的情况来看,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料和论文还是比较多的,笔者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篇名检索,搜索到179篇相关文献,比如有“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孟迪云,赵芳,2015)”,“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五所院校的调查研究(闫荣明,2011)”,“十二五背景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王颖,2013)”。大部分文献都是围绕着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且都是基于大众化的培养目标去探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除此之外,甚至有脱离培养目标而空谈人才培养,或者没有进行特定目标下的特定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基于“互联网+教育”视点,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的文献暂时没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和享受,高端服务业的正在兴起,现代旅游业属于高端服务业的一种,社会对于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高端职业教育的理念正在兴起,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职业教育是系统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也应该以培养旅游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而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显得意义重大。基于“互联网+教育”和“高端”视角下去重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和其他各方面与人才培养相关的环节,将有利于旅游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高端技能人才的定位和特点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内容。一直以来,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度不高,这主要是基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给人比较低端的感觉。基于“高端”视角,重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重新塑造旅游行业职业的光辉形象,让学生认同旅游管理专业。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为了达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确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为“校企互动、理实一体、多管齐下”。 (一)“校企互动” 即学校和企业联手,共同建构学生专业技能,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宽学生的专业边界。一方面,学校积极寻求合作企业,以“合作、共赢”为目标,让企业真正地全程参与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另一方面,以行业的标准作为相关课程教学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编写课程标准,把课堂延伸到企业中去,通过大量的实训活动,把学生送进企业,让学生“真题真做”,真正参与企业的相关工作,为企业创造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夯实专业底蕴,增强实干本领。 (二)“理实一体” 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具备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进学校等于进企业,进教室、实训室等于进入工作岗位。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内容、实践的内容均来自企业,企业做出的产品就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企业的订单就是学生实践项目。教学中既讲授知识要点、训练能力,又讲授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完成企业订单的设计与制作。另一方面,为便于教师把企业文化、最新管理理念融入教学中,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进企业挂职,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实践,丰富教学内容。 (三)“多管齐下” 就是不断开展教学改革,营造专业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种有关活动,提升管理能力。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院的有关社团活动,拓展与人打交道的本领。其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企业兼职,了解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熟悉不同企业的管理文化,增强对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再次,组织部分学生参与老师的教学改革,协助老师开展专业讲座,不断拓宽知识边界,最后,组织并培养部分优秀学生,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有关专业技能竞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