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探究
范文 康峻珲
摘要: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总目标。而加快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确保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的常态化公开,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和制度保证。透明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特征,保证社会公众的广泛有效参与和知情权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要义。当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探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信息公开 政务公开 透明政府 公众参与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提出与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全球一体化下的深度融合,社会公众对于自身权利诉求和政治参与的意识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作为各国政府推行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倒逼机制,不仅有助于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为公权力戴上公民监督的枷锁,更是各国建立法治政府、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应有之义。[1]时至今日,信息公开现已成为各国话语体系的热门词汇,它涉及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是无处不在。我国颁布施行的《信息公开条例》也仅仅是以“信息公开”为名,其中也并没有对何为“信息公开”这一问题予以确切的规定和解释。所幸的是,在理論研究领域,人们对“信息公开”的认识已经有所深化,各研究者中开始出现了有意识地将“信息公开”进行分类并加以区分研究。
自2006年研究起步至今,国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研究共经历了三大阶段,其研究主题也一直在不断发生变化。2006-2009年间,一方面,从公民的知情权出发,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开始允许公民在档案馆和图书馆查询信息。另一方面,也开始进行电子政务的研究,多集中于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及电子政务平台下的信息安全问题。2010-2012年间,国内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为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并且开放政务微博、满足社会需要、调节社会矛盾、提高公众参与度。2013-2015年间,则着重对政府公信力进行探究,针对信息不对称提出了构建透明性政府。[2]虽然国内外都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的政策、公众参与度的提高进行了研究,但相比国外研究而言,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途径的基础理论问题,较少涉及到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应用领域,不具备较强的现实应用性。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信息公开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村务公开”实践到丰富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的“政务公开”,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开启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制度建设上的先河,这是我国将政府的行政行为公开化、规范化的一次制度性尝试。目前为止,我国已然将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探究和制度建设提上政府工作的日程。
(一)政务公开制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探究和制度建设,成为党和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联系群众的桥梁,政务公开制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府信息向公众公开的理念得到深入的发扬。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高度重视和着力推进下,在全社会范围内成功营造出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透明开放的现代民主政治的良好氛围。政府信息公开的常态化理念已经深渗到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血液当中,尤其是重大工作的部署更离不开信息公开。二是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对于政府行政行为本身也是一种监督和规范。常态化地公开政府信息,客观上增加了对于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制约渠道,促使政府行为更加合法,推动着我国政府向着透明化、法治化的政府发展。三是政府向社会公开信息,对于公众的合法信息需求给予了满足。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要求,公众依法取得政府信息是合法、合情、合理的。不得不说,从以前的不公开到初期的政府向公众主动公开,再到依合法申请特定信息公开,本就是建设现代政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四是信息公开的多年发展,我国在机构建设、制度建设、公开渠道和方式上得以不断完善。各级政府依据实际不断完善制度和组织,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将传统渠道和新型平台相结合,使政府信息公开更加快捷高效。
(二)存在诸多挑战和不足,
1.行政机关人员信息公开意识观念需更新
个别政府部门或工作人员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缺乏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准确深入的理解,思想观念上需要跟紧形势变化的步伐,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和行政思维,将政府信息公开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升信息公开在心态上、观念上、思想上的认知度。
2.行政机关人员素质待提高
信息公开工作对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各组成部门的相关知识。然而,政府部门中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系统地训练,在信息公开展开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公开的顺利有效开展产生了负效应。另外,政府部门中专业人员的配备也不足以满足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的要求。
3.行政机关能力、资源有限
《条例》仅对公开的范围予以原则性的规定,致使行政机关对于涉及到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事务尺度难以准确把握。信息公开意识的普及,致使来自公众的信息公开申请数量暴增,公众往往对于政府信息公开抱有较高的期望,而当行政机关对于众多的需求难以满足时,还要应对来自公众的舆论压力。
4.政策配套欠完善
政府信息公开的顺利有效开展,离不开一系列予以配套的政策措施,目前政策配套还存在大量盲点。比如,一方面,政府信息公开展开过程中要么缺乏一些相应的制度规范,要么就是相应的规定与某些部门规章条例存在不协调甚至冲突。另一方面,开展信息公开的领导管理机构职能分工模糊,缺乏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动力。
三、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
(一)着力继续推进政府信息的公开
日前,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中提出,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涉及到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对政府的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给予公开。各级行政机关应确保以上五方面的公开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切实落实到公文办理程序中,在拟制公文时要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的属性,同时对不予公开的应当依据法规说明理由。二是落实到会议办理程序中,对于重大政策措施和改革方案应该在决策前向社会公布草案和决策依据并广泛收集征求公众意见,同时建立健全各利益相关方列席政府会议的制度,以增强决策透明度。三是推进建立健全的主动公开目录体系,对要公开的各领域信息内容、主体和方式等予以明确。四是动态扩展公开内容,并对其定期审查。五是规范标准化政务公开。在全国建立多个试点单位,并围绕税费收缴、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环境治理、扶贫救灾等人民群众主要的关切问题开展“五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
(二)对各级政府的政策予以准确有效地解读
对于中央政府发布的重大政策,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运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传媒工具予以及时准确全面权威的宣传和解读;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各地方各部门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严格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对政策文件和解读工作协同进行,善于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对政策解读工作进行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部署和推进,保证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有效沟通。
(三)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
建立健全的政务舆情收集,评估,回应机制。对于社会公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重大问题应予以及时准确的评估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对虚假信息涉嫌违法的线索应移交公安机关作进一步处理。
(四)加强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各级办公厅应加强对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增进各级政府部门间的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提升政府网站间的集群效应,形成协同联动一体化的政务服务网站。另外,充分运用新闻媒体资源对于政务公开工作的辅助作用以及政府公报的标准文本作用。
(五)进一步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各政府部门要保证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等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方面让社会公众更大程度的参与到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过程中,对于法定不需保密的信息可通过召开座谈会、列席会议、媒体吹风等方式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拓展各类公众参与渠道。
(六)加强对组织的有效领导
一是必须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建立健全政务公开领导机制,协调处理政务公开顶层设计和重大问题。二是各级政府通过与宣传网信部门协作,指导协调新闻媒体网站,运用全媒体服务于政务公开工作。三是应该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关切回应等方面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务公开绩效考核的参考指标。四是各级政府应将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关切回应等作为政务公开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到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进一步强化对政务公开绩效的考核和问责。
时至今日,新的发展形勢需要新的行政管理方式,而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落实对于构建透明型、服务型政府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王琪,田莹莹,吴金鑫.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6(4):113- 119.
[2] 朱晓峰,崔露方,陆敬筠.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基于WOS与CNKI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可视化[J].现代情报,2016, 36(10):141- 14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