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现代西方银行业实践与理论的发展研究
范文 靳一
摘要:本文首先利用OECD欧美主要成员国宏观层面的统计数据,回顾1980—2009年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发展;其次梳理西方银行监管情况,强调银行收益和风险之间相关性以及银行监管重要性;最后探讨西方银行业发展的启示。中国金融业必须正确对待2007—2008年金融危机警示作用,处理好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控、金融监管和经济发展关系。
关键词:银行业务 银行收益 银行风险 银行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1.2 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银行业发展的概况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银行是将黄金和白银转化为纸币,并且将这些纸币运用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和经济发展共同驱动促使发达国家的银行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银行体系根本性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银行业务方面,传统银行业务和非传统业务比重发生显著变化。在传统银行业务(例如存贷款)保持活跃且比重有所下降的同时,非传统银行业务的比例逐年上升。其次,发达国家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不仅体现在银行传统存贷业务,而且表现在非传统银行业务市场份额的争夺;同时,竞争的加剧降低了金融市场准入门槛,中小型银行和外资银行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再次,系统性风险已成为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最严重的风险。第四,银行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更为严格审慎的监管与之相匹配。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银行业基本情况、银行业务和银行风险,其中银行业务包括传统业务和非传统业务,以及银行风险。
(一)银行机构的基本情况
本文首先简述发达国家从1980—2009年之间银行资产、银行收入等变化情况。图1为各国银行资产数量。美国、德国、法国和瑞士为银行资产数量前四位,这与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地位息息相关。另外,我们发现,从2007年开始,所有样本国家的金融资产开始缩水,这与全球性金融危机时间区间基本吻合。根据税前收入的数据表明:1990年之后,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银行收入大幅上升,直到2006年达到高峰。其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所有样本国家在2007年时,银行收入大幅下跌,2009年后才有所回升。
(二)银行机构的业务情况
除了银行的基本情况以外,我们更关心西方银行业务结构,特别是近30年银行业务的
发展趋势及其对银行收入结构的影响。图2描述了银行贷款数量。与上节数据信息基本一致,美国的贷款数量仍然居于首位,特别是2000年(大量美国银行进行合并和重组)以后,呈现显著性增长,德国与法国银行的贷款数量分别居于第二、三位,其他国家银行贷款年度总量均低于一万亿欧元以下。这可能是由于发达国家融资渠道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于银行层面,其他金融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往往是提供资金的主要来源。图3表明银行存款数量与贷款数量吻合,美国居于首位,德国和法国银行分别居于二、三位。值得注意的是,与贷款数量不同,从2007年后,样本国家银行存款有所上升。这可能是由于金融危机爆发促使投资者将资金从证券等投资领域转移到传统的银行业务当中,从而保证其资金的安全可靠。图4 汇报了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体收入比例。我们发现,从90年代后,各个样本国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7年,随后由于金融危机爆发,非利息收入比例明显下降,到2009年有所回升。
(三)银行风险
银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需要面对风险的挑战。根据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例数据,我们发现样本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并不明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在2007年,由于金融危机爆发,部分国家,例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有所上升。根据银行流动性储备占银行资产比例的数据。我们发现部分国家银行流动性储备波动较大,例如丹麦,但是多数样本国家银行流动性储备呈现降低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例如加拿大,投资者更愿意投资资本市场以及非储蓄银行业务。然而从2007年开始,部分国家银行流动性储备有所增加。在美国市场上,流动性出现激增,这是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为维护市场稳定向各大金融机构注资的结果。
二、发达国家银行监管实践
西方各国银行业及其银行监管发生了巨大变化,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首先,虽然银行非利息收入有所增长,但是除美国银行外,其他各國银行总体收入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增长。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非利息收入以及总体收入明显下降,然而多数国家银行净利息收入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我们认为非传统银行业务可以增加银行费用收益,但是如果无法控制风险,其带来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在危机期间,非传统业务不仅不能获取高额服务费,反而会对银行总体收益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解除监管(deregulation)和金融深化改革能够加强金融市场竞争,促使中小型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如此之境况迫使现有市场竞争者必须要增加竞争力来保有原先市场份额。他们通常的做法包括扩大银行业务,从事更多非传统银行业务来增加收益,以及降低利率来吸引更多客户。然而,这可能造成由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银行管理者只追求和注重银行利益最大化,而忽略银行风险管理。

第三,加强银行监管力度。考虑到中央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决定性作用,央行既需要及时救助可能出现问题的银行,以维护整体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又需要考虑道德风险等问题,避免银行过度追求业务扩张,还需要防范已经获得保护的银行从事更多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从1988年开始,《巴塞尔协定》严格控制银行风险,《巴塞尔协定Ⅱ》要求银行资本金至少达到8%。尽管如此,由于银行大量发展表外业务等复杂的非传统银行产品,并不需要计提相应资本金,一旦发生危机,银行业往往面临挤兑问题。
三、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
与西方百年发达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银行业务多样性和复杂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风险管理以及银行监管仍处于较低水平,银行从业人员和监管者实践水平和理论素养相对不足,應对金融危机的经验相对缺乏。因而,研究近30多年的西方银行业发展历程和银行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首先,银行业务多样性、产品复杂性、收入多元化是金融市场竞争和监管的结果,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银行业在注重银行风险管理同时,应该顺应业务多样性、产品复杂性和收入多元化趋势。我国银行业应参考欧美金融监管模式,采取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防范金融传染风险,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第二,改进金融风险度量模型,提高风险监控能力和水平。我国银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避免的要发展多种业务。我国在考虑按照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巴塞尔协定Ⅲ》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我国银行的特点。例如,一般而言,我国银行不存在流动性风险,然而面对巨量银行储蓄又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另外,加强从事信托等表外业务的影子银行风险控制也是目前风险监管的重点。诸如信托投资基金等影子银行的业务涉及与实体经济息息相关的房地产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因而,影子银行风险管理亦应纳入监管当局的视野。
第三,必须加强银行业竞争性,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利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虽然从欧美部分银行实践来看,金融市场的竞争度与稳定性存在负相关性,但是从长远角度出发,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对银行业整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如果提前能够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加强相关银行监管,则可以避免由于竞争而引起的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而提高金融市场稳定性。
第四,重视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及其产生的社会成本和经济负担。各国央行往往对于货币中心银行给予更多的保护,以稳定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而这一政策倾向经常会伴随道德风险等代理问题,从而增加社会成本和经济负担。在大型银行出现危机时,央行往往陷于对其施以援手和任其破产两难之中。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欧洲和美国都出现了银行国有化和银行破产,表明危机达到一定程度时,监管机构必须考虑救助这些大型银行的成本(too-big-to-save)。我国银行业也存在同样问题。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资产占到整个银行业总资产的70%~80%,因而,监管当局应该对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社会成本和经济负担给予足够的重视,审慎权衡救助和任其破产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孔爱国,卢嘉园.市场约束、商业银行治理与风险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6),102- 115.
[2] 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9),31- 45.
[3] 宋清华,曲良波,陈雄兵.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治理与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1,(11),57- 70.
[4] Allen, F. Gale, D. Financial Contag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1):1- 33.
[5] King, R .G. Levine, R . 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108): 717- 738.
[6] Levine, R ., N.Loayza, Beck, T.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Growth: Causality and Cause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0,(46): 31- 77 .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