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德国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衔接与启示
范文 吴军
摘要:随着经济及教育水平的发展,德国已经建立了大学与企业相结合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双元制体系。本文研究了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的历史、目标、现状和特点,并探讨了其对我国高职和应用型本科衔接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职 应用型本科 德国 双元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B
纵观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教育层次提升加速是其数十年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其从初等发展到中等耗费了数百年,从中等发展到高等耗费了百余年,而从专科发展到本科则只经历了几十年,在本科高职出现以后,硕士甚至博士层次的高职也接踵而至。作为其代表,德国在其第三等级教育层次(即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发展出了完善的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即双元制教育体系,它为德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对我国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衔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的构架及其特点
1.1 双元制体系概述
在德国,第三等级教育层次对应我国的高等教育,涉及本科层次及研究生层次教育,其中综合性大学、应用型本科以及职业学院均实施双元制教育。
1968年l0月联邦德国决定在原有的高级技术学校、工程师学院等基础上组建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简称FH),至1971年前后FH已达70余所。随着德国经济发展,企业对高级管理人才和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增加,原有的FH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70年代中期,FH陆续提升为四年制应用型本科(德文依然是FH,但英文译名是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1999年5月德国通过决议,进一步规范了学位设置的要求:学士学位修业年限为3~4年,硕士学位修业年限为 1 ~2年。在此背景下诸多FH利用这次改革的时机,重新设计了超过1500门学士-硕士学位课程计划[1],这次改革标志着德国形成了本科与高职相衔接的双元制教育体系。
为保证双元制教育的公平性,德国还立法规定双元制考试由与培训机构没有直接关系的行会负责,行会专设由工会代表、教师和企业代表构成的考试委员会,它按照德国的《职业培训条例》中的要求实施考试。双元制教育体系的考试强调统一性和规范性,相同职业的科目或不同职业的同一科目考试会在相同时间举行,并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评分。
1.2 双元制体系的培养目标及现状
在德国第三等级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与我国高职基本一致。
第三等级中的双元制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其创建初期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等技术人才,其学生接受应用性强的职业课程,培养从事维修、制造、施工、管理和运行岗位的专门人才。其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以具备广泛通用的基础理论以及新兴知识为基础,并掌握一定的研究和工艺改进技能,从而满足现代科技密集型企业的需求。
综合性大学在近几年才加入双元制教育体系,目前在德国伍伯塔尔大学、萨尔大学、马格德堡大学、慕尼黑国防大学、卡塞尔大学、希根大学、纽伦堡大学、不来梅大学等大学共开设27门双元制职业课程;应用型本科是双元制教育体系中颇具特色的一个分支,目前全德国共177所,在校学生近四十万人,共计开设约300门双元制课程[2]。职业学院中实行的双元制教育为3年学制,而应用型本科的学制为4到5年,综合性大学双元制教育的学制为4年。
1.3 双元制体系教育模式的特点
图1展示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它具有以下特点:
a、属于后高中教育阶段,是发展成熟的双元制教育;
b、专注于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高科技人才,因此强调实践,且包含职业的岗位性教育;
c、是国家认可的学历教育,且可根据行业发展确定课程教育的内容和难度。
双元制教育体系的核心是把经济领域中国家承认的职业的员工培养与相关专业的学位教育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高等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双元制教育体系可持续的发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双元制教育强调规模较小、学制较短、职业适应度较好、就业率较高和技术应用性强的优势。目前,已成为可与德国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高等教育类型[3]。
2.马格德堡大学与西门子合作实例
马格德堡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其计算机科学学院是第一批加入双元制教育体系的院系,除此以外马格德堡大學的工艺技术和系统学院、电子和信息工程学院、人文社会和教育学院、机械制造学院也提供双元制教育。西门子培训是西门子公司下属业务部门,包括诸多培训点和培训中心,目前其最大的培训中心是柏林、慕尼黑培训中心。西门子培训和大学合作设计双元制人才培养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专业进行职业培训,例如IT行业的双元制教育,其理论学习在合作的大学里完成,而西门子培训将为学生提供职业培训。
西门子莱比锡分公司培训部从2006年开始与马格德堡大学进行双元制教育课程的合作,主要是机械制造专业和电子技术专业,旨在共同培养优秀机械制造工程师和电子技术工程师,而并非是相关科研领域专家。
如表1所示参加双元制教育的学生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的假期会在西门子公司进行职业培训,非假期则在马格德堡大学接受理论教育;第五学期后,学生将参加工业与手工业行会考试,若通过将结束职业实践学习阶段,三个月后学生将得到行会颁发的资格证书;在接下来的学期中,学生将一直在马格德堡大学进行理论学习,第八学期期末将参加马格德堡大学组织的理论考试,若通过考试将获得西门子公司与马格德堡大学颁发的两份证书,包括职业资格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此外学生学位论文的题目必须由西门子公司审核,只有公司感兴趣的论文才能通过审核。3.德国双元制体系对我国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启示
大力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20世纪后期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是大专层次,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暂时处于试点阶段。因此借鉴德国第三等级教育中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经验,探索我国高职和应用型本科衔接和发展方式,构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本科层次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3.1 高移我国高职教育层次,完善我国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仍在中专及大專层次,比德国落后较多且停滞不前;而在国外高职教育层次高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不应该对其视而不见。结合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层次较低主要由以下三个原因导致:首先是观念上的误区,认为高职等同于高专;二是对高层职业技术性人才的社会需求量缺少充分了解,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密集度显著提高,各行业技术改革速度加快,从国外引进的设备、材料以及技术不断增多,企业产品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因此高层技术性人才需求的类型与规格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的专科高职难以适应现代技术密集型的需要;三是教育部门对高职办学层次高移心存疑虑,但从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把高职仅定位在专科层次不仅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时也是弊大于利的。
因此,停留在专科层次的高职若不加以改变,将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高职发展情况来看,当前应首先探索在部分地区部分院校试行本科高职,待办学模式和合作方式成熟后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建立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
3.2教育及考核内容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
我国大多数的高职人才教育方案是由校内专家、教授设计,教学质量评估完全依赖学校自身组织的考试。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能力把握不同,同时对教学质量、考试结果的衡量尺度也不同,因此,少数高职的课程设计和考核水平不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新兴技术的创新,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相差较大。
反观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课程的设计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考核则由学校自身组织的考试和行会考试相结合,使教育及考核内容既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又公正公平。因此,对课程设计而言,学校所授课程应不仅仅取决于学校自身,而要接受外部检验,得到相关行业中大型企业的认可。对考核而言,一方面我国高职必须严格参照国家标准实施教学工作,组织考核;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考核还应由与学校没有直接关系的权威考试评价机构来鉴定和验收考试结果。用国家、社会和企业三者结合的统一的尺度教授学生职业课程、评估学生教育结果,这样课程的设计更加合理,教育质量的认证更具科学性、权威性、公平性和一致性,从而有利于企事业单位选拔录用高职人才,促进学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质量。
3.3 高职教育的考核必须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参考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的考核,我国高职教育的考核也应坚持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并且以技能考核为主。德国高职教育考试有一半是职业资格认证及职业能力评估的考试,其内容主要包括相应职业要求的实践技能及能力。这种重实践技能与能力的考核模式更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即针对特定行业的岗位,强调应用性,注重实践。
参考文献:
[1] 周丽华.德国高专的办学持色与发展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2] 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7).
[3] 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