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 |
范文 | 郑育周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水利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管理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这种背景下,现行会计制度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已经无法满足水利事业单位在预算控制、成本考核、经济核算、信息披露以及绩效评价等各方面的需要。因此改善会计制度是水利事业单位非常迫切的需求。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现状 改善措施 1.水利事业单位的特征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水利事业单位都具有双重的特性。一方面要承担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接受政府给予的水利资金;另一方面由于承担着一定的经济压力又不得不面向市场,通过向市场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来创收,进而弥补经济上的空缺。这种矛盾的特征决定了水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仍向事业单位看齐,支出、收入还必须纳入国家预算之中。 2.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现状 2.1 缺乏良好的会计控制环境 会计控制作用的效果与会计控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包括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此外,单位管理者对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决定会计控制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立的基础是领导的重视和全体职工的认识。没有建立好这一基础,就不能从本质上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绝大部分单位并没有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缺乏针对性几乎成为水利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的真实写照。没有好的会计环境,会计工作就会缺乏有效的控制,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 2.2 会计风险意识不强 会计风险是对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最大威胁,但是这种风险预防的意识并没有在水利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思想中形成,更没有在会计制度中体现出来。以至于财务工作缺乏紧迫感,人力资源不足,职工能力与岗位不相匹配的现象很多。有些大搞“形式主义”,顶着内部会计控制的光环私设小金库,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行为,都是因为单位缺乏会计风险意识,不对会计行为加以控制,让会计行为处于“失控”状态。 2.3 专项经费不“专用” 水利专项经费是专门用来支持水利事业发展的经费,主要包括抗旱经费、防汛费、水文专项经费、岁修费、水政水资源管理费、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器、勘测设计费以及技术推广费等。这些经费都是政府调拨给水利事业单位用以支持水利事业发展的有专门用途的经费,必须要严格控制支出范围,做到“专款专用”。但是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做不到这一点,国家调拨的专项经费很多都被私自变更了用途,用于规定的项目以外的支出,严重的影响了国家水利事业的建设。 2.4 预算执行不严格 预算问题也是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预算执行不严格就是问题的重点。可以说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在经过人大批复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力,是严肃而不可更改的。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就会将一些预算中没有的项目列入到支出项目之中。造成这样的后果,一方面是开支控制不严格造成的,同时也与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有关。这不但造成了预算执行上的疏漏,也导致专用经费没有明确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实报实销的经费支出制度,让财务监控工作流于形式。 2.5 信息沟通不畅 信息沟通不畅是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一个最普遍的问题,会形成这种沟通不畅也要归咎于会计制度的不合理性。因为在会计制度上,事业单位往往都将预算作为头等大事,但是这种重视只停留在预算编制阶段,一旦得到人大的批复,就不再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这种“虎头蛇尾”的做法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而且大部分的单位并没有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当做是会计信息的一部分,使其从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在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的前提下,会计与单位领导之间就会发生信息沟通上的阻塞,不但使会计人员无法发挥其信息提供者的作用,还会延误领导及时掌握预算执行的相关信息,以至不能及时的做出合理的调整决策,错过了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 2.6 监督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不从实际出发、缺乏针对性也是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一大特点,笼统而没有实际的操作意义,只能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加以控制,资金的安全问题却无法保障,这种脱离了实际、跟不上时代的会计制度是满足不了单位发展的需要的。 3.完善水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若干建议 3.1 优化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良好的氛围,是完善单位会计制度的最基本条件,一个单位从上至下都被“正气”包围着,所有工作,特别是财务工作一定可以顺利开展。如果水利事业单位能够本着从自身实际和自身特点出发,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出一套适合水利事业单位,有实际操作意义的会计制度包括内部牵制制度、资产清查和处理制度、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制度等等,那会给会计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 3.2 增强会计风险防范意识 会计风险关乎单位的资金安全,必须要树立从上至下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组织全体职工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此外,为了给会计风险防范工作一些制度上的保障,单位要尽快建立起责任控制制度,并切实落实执行,让一切会计风险在发生前和发生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3.3 加大对专项经费的管控力度 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上,务必要做到“收支两条线”,并按资金来源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有结余发生也要按规定用途分配使用。专项经费要做到专门管理,并进行独立核算。具体实施方法如《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办法》是水利事业单位部分专项资金的使用依据,防汛费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管理办法中规定,为了对各个项目的成本费用及用途进行具体、如实的反映,就要按具体的项目来设置成本明细,通常将成本分为材料费、人工费、设备采购费、机械使用费等成本项目。在会计核算处理时,一定要正确归集并合理分配各种费用。 3.4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会计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顺畅是水利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工作开展的基础 ,单位务必从自身实际出发,以一套可行性较强的信息沟通方式,如用定期的简易报表向领导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加强会计信息和业务活动的沟通等,将更多有效和有利于决策的信息依据及时传递给领导。 3.5建立健全预算控制制度 以小组为单位建立起预算管理体系,由单位管理者直接领导,提高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重视,要切实做“预算编制科学化,预算执行严格化”。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实效性。 结 论 可见,要改善水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要从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入手,改善会计制度的控制环境,增强防范和控制会计风险的意识,同时做好预算管理、信息沟通和专项经费的使用工作,保证水利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朝着更加健康、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霞.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50). [2]王耕,李百彦,陈峰.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22). [3]包慧萍.刘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初探.江苏水利2010.02 [4]李君.辽阳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4:1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