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信息化及其标准制定初探 |
范文 | 刘 芳 [摘 要]伴随着信息化革命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统一标准,信息缺乏有效共享。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制定相应的高校信息标准,为高校内部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性条件,进而为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标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4.034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4-0100-02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飞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发挥信息时代先进科技的优势,在促进高校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等发生根本变革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许多高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也暴露出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统一标准,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因此,研究高校信息化及其标准的制定对促进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信息化的内涵 要正确把握高校信息化的内涵,首先要正确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之一,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而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却是众说纷纭,在目前国内学者提出的众多教育信息化定义中,主要以“过程说”居多,即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因此,教育信息化应被理解为:“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未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要求的过程”[1] 。 高校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一脉相承,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实体表现。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信息化”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如校园信息化、数字化校园、虚拟校园、电子化校园、电子校务等。事实上,根据对高等教育和信息化本质与特点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把握高校信息化的内涵[2] : 首先,高校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社会信息化、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并且是与后者大致同步、相生相伴的。 其次,高校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对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管理体制及业务流程等不断改革和优化的过程,有利于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其本身也在这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健全和完善,并注入新的内涵。 再次,从静态的组织结构形态来看,高校信息化具有系统属性,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从其表现形式来看,它是一个观念信息化、组织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事务信息化、工具信息化等有机结合的整体;从其体系结构来看,它是由网络平台体系、信息资源与数据库体系、信息化应用与服务体系、信息化规范与标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技术与安全保障体系等构成的完整体系。 最后,从目的来看,高校信息化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创建与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教育形态为目的”,“将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使高等教育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突破高校的围墙,超越国界、区域的樊篱,为构建全球化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基础”[3] 。 二、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10000M,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高校对信息化建设制订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 虽然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软硬件发展不够协调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软硬件建设不同步,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这种非协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信息化的水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浪费。 2.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高校内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教务、科研、财务、后勤、行政等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政,分别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各应用系统间也缺乏集成,形成了大量的异构数据,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4.存在异构数据,信息无法共享 高校内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导致了大量的异构数据。数据的异构性导致了应用对于数据交换的需求。所以异构数据的相互转换是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遇到的一个难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各种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的共享程度。 要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制定相应的高校信息标准,为高校内部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性条件,进而为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三、高校信息标准的制定 1.信息标准的含义 所谓信息标准[4] ,就是在信息的产生、传输、交换和处理时采用的统一的规则、概念、名词、术语、传输格式、表达格式和代码。通常所说的信息标准指狭义的信息标准,即信息表达的标准,实质上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人们能共同使用的对某类、某些、某个客体抽象的描述与表达。对信息系统的运行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来讲,信息表达的标准化至关重要。而广义的信息标准涉及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包括信息传递与通讯、数据流程、信息处理的技术与方法、信息处理设备等。对于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来说,往往包括所有信息标准的应用。 2.现有的国家教育信息标准 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5] 是我国第一部相对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标准规范,包含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信息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和教育管理软件设计规范4个部分,内容涵盖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可以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信息的需求以及全国范围内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需求,在我国高校信息化规范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该标准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缺少学生招生部分,存在不少的数据冗余,层次、概念还不够清楚,代码不规范等。近几年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和IT的迅速更新,原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修订原标准和研制新的高校信息标准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于是2006年10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上又推出了《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征求意见稿,该标准基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是该标准高等学校管理信息部分的升级版本[6] 。 3.高校信息标准的结构内容 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的目的在于满足学校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建立信息化标准的管理体系,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做出应有的贡献[7] 。 信息标准覆盖面很宽,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呈现立体化、结构化的趋势。信息标准的体系结构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础设施规范。 基础设施规范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系统(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其他设备等)、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应用平台等)、网络基础设施与服务的规范性要求,不仅要满足校园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当前需要,更要适合长远发展的需要。 (2)应用系统规范。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各应用系统的建设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如系统的数据设计要符合信息标准及应用规范,系统的功能要齐全以充分满足需求等。 (3)信息标准及应用规范。 信息标准在全校范围内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信息标准在信息化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在新的形势下应该有新的拓展[8] 。高校信息标准体系主要应包括管理信息标准和信息交换标准,其中管理信息标准包括数据元标准和代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包括交换信息描述标准和信息交换接口标准。 以上是系统建设方面的规范。目前高校各类信息系统几乎都是在校园网环境下运行,因此只有规范它们的数据应用属性才能促进资源共享,使信息有序流通。应用规范主要是为系统开发及运行提供数据使用规范。 (4)用户规范。 系统用户的素质是影响应用水平和效益的最终制约因素,因此,用户素质的提高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应切实加强用户的系统安全操作和信息保密意识。 (5)信息化管理规程。 信息化管理规程是指学校在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应遵循的管理规范,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纳入统一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 汪玉凯.电子政务基础[M] .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2. [2] 张佑祥.高校信息化体系建构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学,2005. [3] [美]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单长革.高校信息标准实施的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S].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 沈锡臣,蒋东兴.高校信息标准呼之欲出——《CELTS-33 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全接触[J].中国教育网络,2007(3). [7] 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