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宿舍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
范文 | 张玉刚 林伟英 梁景清 方慧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宿舍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国外和香港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为加强宿舍管理、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提出了相应措施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宿舍 国外 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 文化 高校宿舍,集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和社交等多功能于一体。调查显示,89.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呆在宿舍的时间(包括睡觉时间,但周末除外)都在8小时以上,超过35%的大学生每天呆在宿舍的时间近15小时,1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每天在宿舍达到16至19个小时。这说明,大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因此,宿舍环境和风气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健康,并且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养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针对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现状作一探讨,并借鉴国外及香港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我国高校宿舍管理的措施,以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我国高校宿舍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宿舍管理的制度层面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领导的重视以及相应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也严重不足。有些学校单有宿舍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一旦遇繁杂问题时容易出现处理不及时,力不从心的现象。虽然有部分高校宿舍由各个部门如学生处、后勤中心、保卫处等相关部门都参与了管理,真正是“齐抓共管”。这样的管理模式,对管理者来说,虽已驾轻就熟,但由于协调不利,职责不明确、标准和政策不一以及互相交叉的现象,导致宿舍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较低。相对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各方面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令学生难以接受。因此不少高年级学生擅自到校外或学校规定的范围之外租房居住,以满足自己的学习和今后工作需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调查也发现,超过20%的大学生有到外面租房子的意向。 此外,不少高校在非在编人员的用工方面,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和应聘的公开透明度。目前的宿舍管理员多为安置人员或临时工,存在着综合素质普遍不够高,实际工作能力不够强的现实问题。个别宿舍管理员不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当前学生的自由化和个性化特点较突出,对于各项服务的要求标准较高,部分学生由于对管理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不满意,对有些管理员的管理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宿舍管理的效果。 2.管理理念比较落后 管理理念和方法比较落后及缺乏灵活性,注重“刚性”管理,而忽视“柔性”的人文关怀。以往对学生宿舍的管理比较注重清洁卫生、纪律及物品的管理,但以制度强制学生行为及宿舍工作人员的行为,收效甚微,甚至出现激化师生和干群矛盾的不良现象,进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这也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是违背的。其次,高校半军事化的宿舍管理方式也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和人性的发展。学文学、学设计、学艺术的,常常要靠“灵感”进行创作,而宿舍夜间统一断电关灯,待到天亮,灵感的火花已经熄灭,完美的构思也成了泡影。有的高校为了避免男女生“亲密接触”,甚至在女生宿舍门前高悬“男士止步”的牌子,人性管理欠缺。另外,部分宿舍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仅满足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1],对于如何更好的开展好宿舍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缺乏思考,对于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精神理念没有吃透,导致工作很难真正落实到位。 3.宿舍缺乏人文氛围 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首先,表现在宿舍内学生谈论的内容,调查显示,有约14%的学生在就寝前的“卧谈会” 的内容与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有关,但由于大学生对国情了解不够,对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知之甚少,因此只能凭借各种传媒、舆论去作分析和判断,因此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其次,部分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甚至不假思考地全盘接受,耽于美国大片、韩剧、日本动画至西方颓废的后现代生活方式,缺乏对多元文化的批评分析能力。 此外,由于个别学生追求个性或个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秩序。如有的大学生由于沉迷于电脑游戏,与其他人的交往减少。而也有不少学生喜欢熄灯后用手机发短信,吱吱的按键声搅得他人无法入睡,影响着宿舍内其他同学的正常作息,同时影响了舍友之间的和睦关系。 4.宿舍安全工作存在漏洞 当前高校宿舍存在的安全隐患表现在:一是学生宿舍管理力量薄弱,对出入宿舍人员检查不严,流于形式,文明宿舍的评比往往忽视宿舍内部安全防范的检查;二是大学生防范意识差,安全意识淡薄,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能力较低,社会经验不足,往往缺乏判断力,如近年来因违章用电等引发的失火事件屡屡发生;许多学生敞开门窗睡觉、离开宿舍未养成随手关门(尤其是阳台的门窗经常忽略)的习惯等,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宿舍失窃现象严重(据统计,盗窃案在高校发生的各类案件中是最多的,大约占90%以上),留下安全隐患;四是安全设施不健全。有些学生爱惜公物的意识淡薄,尤其个别学生对宿舍内公共设施的破坏性使用,致使宿舍门锁、消防设施、防护网损坏或铁护栏松动等,电子监控防范体系刚刚起步,门禁系统在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 二、国外和香港高校在宿舍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和香港高校在宿舍管理方面都有很多有益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一是,在管理上体现以生为本,注重吸纳社会团体、企业等优势力量参与宿舍的服务与管理,重视宿舍平台和作为第二课堂的教育和对习惯养成的潜移默化功能等[2,3]。如香港高校把以人为本的服务和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融入宿舍管理和服务过程,十分重视舍堂教育,把课堂和舍堂并行起来,视舍堂与课堂为同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生活指导等方面达到了较为成熟的水平[4];二是,福利性、市场性兼顾,为减少学生个人或家庭的经济负担,国家为学生发放适当的住房补贴;三是,努力从选拔、培训及政策上提高宿舍管理队伍的素质;设有宿舍管理服务的专门监管机构和规范化管理标准;如在英美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视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常由德高望重的教授以“舍监”身份出任学生宿舍的主管,专职辅导老师和从学生干部中选任的兼职辅导员负责宿舍内的各项事务。 三、对策与措施 1.强化宿舍安全管理 首先,要强化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加强法律和自我防范意识教育学习,对学生宿舍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学生的不规范行为或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和进行思想教育。可通过组织讲座、板报、网络等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宿舍安全意识较弱的同学,多做教育疏导工作,发放明白纸,设立安全警示栏等措施。通过及时提醒,消除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其次,还应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学生自防自救能力,每年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灭火、自救逃生等演练,使学生掌握一定自防自救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明确安全重于泰山的道理,做到警钟长鸣。再次,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设施的硬件建设,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完整的现代化的消防安全监控系统,配备先进的通讯设施、电子门卫等,建立新型校园安防体系,使宿舍成为真正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之地。 2.健全宿舍管理制度 首先,是宿舍管理相关部门应整合资源、分工明确、增强责任和服务意识。其次,借鉴国外和香港高校宿舍管理经验,建立和健全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宿舍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诸如住宿制度、卫生制度、熄灯制度、安全制度、网络管理制度及系列奖惩制度等,以科学人文管理约束学生行为。由于学生对奖助学金评定的关注度较高,将学生在宿舍内的表现作为评奖选优的考量指标,无疑可以加强学生在宿舍内的自律性。再次,我们还可以通过构建信访平台,构建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求,提高服务的质量和针对性。 3.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宿舍管理,要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入手,特别要重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学生组织的能动性。学生组织在宿舍管理,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如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通过学生干部或学生组织,及时向宿舍管理部门反映学生合理的意见、要求,协助辅导员、宿舍管理员排解矛盾,拓宽高校后勤部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渠道,并在学生中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成为学生生活指导老师的得力助手,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积极做好学生宿舍思想教育活动 宿舍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合作,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是,负责学生宿舍日常管理的宿舍管理员和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定期召开交流会,做到思想教育和管理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积极开设学生宿舍网站,让学生熟知宿舍管理部门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各种规章制度,并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借助网络交互性强的特点,开辟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等紧密相关的栏目,抢占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三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应尽力解决其生活学习中的困惑等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1],切实树立“我的宿舍我的家”、“我爱我家”的思想,做好宿舍卫生、纪律、安全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让宿舍建设成自己的精神家园。四是,加强党团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和做好党团组织进公寓的活动,如通过举办“示范党员宿舍”、“示范党支部”和“宿舍模范党员”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对普通同学的积极影响作用。 5.优化宿舍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要发挥好宿舍管理功能,实现育人目标,必须大力提升宿舍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素质。首先,严把宿舍管理员的进人关和考察关,同时抓好培训工作,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培训中要特别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宽厚胸襟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急学生之所急的服务意识。其次,努力建设一支具备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具有管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学生宿舍管理辅助队伍。如高校要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并适当从研究生、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选拔辅导员助理参与其中等[1]。 6.加强正面引导,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人文氛围 努力发挥宿舍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教育功能、熏陶功能。以优良的舍风建设带动优良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如完善各类文化设施,设立名人谚语牌匾,注重调动学生自我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以充实学生宿舍的生活、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调查发现,有超过67%的学生认为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增进宿舍成员之间感情和营造宿舍人文氛围具有很大的帮助。如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宿舍管理委员会(宿管委)主办的每年一次的“宿舍文化节”和“校文明宿舍评比”等品牌活动正是基于这种氛围中启动的。以往在学校开展“两大活动”期间,宿舍文明状况大为改观,违纪现象明显减少,文明人文明事大量涌现,这些都是日常创建工作难以实现的效果,是学校和学院有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而取得的成效。 如何把宿舍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开拓出一条宿舍管理的新思路,使宿舍真正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和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第二课堂,为大学生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服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这项关乎和谐校园建设的宿舍管理工作,努力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好的经验和管理模式,深入贯彻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人本方针,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孙光泽.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昌高专学报,2009,(1):77-78 [2]马冬卉,熊享涛. 香港高校学生宿舍生活指导与管理——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 2005,(6) :61-64 [3]刘在洲,张昌斌. 香港高校办学特色与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0(2) :115-117 [4]梁爽,王秀彦,高春娣.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及其对内地高校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225-227 作者简介: 张玉刚(1982-),男,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林伟英,工作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梁景清,工作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后勤集团; 方慧,工作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