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
范文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学校的体现,也是青年学生文明素养和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广大学生综合素养,拓宽学术视野,铸就高尚品格,成为“四有”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高校的自身特点和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从营造一个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上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园 文化建设 探讨
一、弘扬主旋律,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针对形形色色的文化产品和各种各样的传播渠道,我们必须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真正做到“不变质”。
首先要下定决心,加强管理。要重点加强对图书报刊、录像制品和网络信息的管理,坚持定期检查,对不健康的内容及时去除,坚决堵塞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广大学生的渠道。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网络改变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必须要针对网上对学生有消极影响的内容,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要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监控,突出教育。
其次要确立关键在引导,出路在建设的思想。始终支持广泛开展“读好书、演好戏、唱好歌、学先进、做好事”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多看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多唱健康向上、鼓舞斗志的红色歌曲,大力提倡演身边的好人好事、歌唱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要用现代信息技术,引进思想教育工作。要找准切入点,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增强正面宣传的影响力。要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热点,精心设计,办好一批高质量的校园主流网站,让广大学生在选择中学会独立自主地选择正确的政治信念好人价值观念,养成健康的社会心理素质,找到正确的学习、生活的方式、方法。
再次要用科学理论构筑青年学生的强大精神支柱。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原则,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大节目为契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融入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之中,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帮助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思想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深入学习贯彻《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大力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青年学生道德规范教育,鼓励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提高青年学生的文明道德素质。
二、活动常态化,增强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不断满足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开展以学术交流、文体健身、社团建设为基础,组织高品位、高层次,既富有教育意义,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1、促进学术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势头,以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为龙头,以与第一堂课紧密结合的专业赛事为依托,以各具特色的竞赛为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创造激情。开展学术讲座、沙龙、论坛、文化节、读书演讲、主题辩论和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倡导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架起第一、第二课堂之间互动的桥梁。
2、积极开展“广泛参与、活动原创、突出主题、师生互动”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和“班级组队、人人参与、趣味健身、师生共赛”的群众性健身运动,形成“班级活动唱起来,俱乐部里乐起来,舞台上演起来,球场上赛起来”的生动活泼局面。以优雅共赏的文艺活动和生动活泼的健身运动,倡导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要组织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和校内外的联谊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着力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使广大学生充分地享受到新时代文明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3、针对学生需求,以生活服务、心理咨询、网络互动为载体,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满足青年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系列活动,发展良好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整合网络资源,建设信息化工作平台,积极引导和发展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主动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为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决策参考,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大局。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理念相结合,营造一种清新、优雅、整洁、便利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是增强校园文化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三、培养好骨干,增强校园文化工作的实效和后劲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政工团、各级组织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领导要重视,组织要健全,人员要定位,合力要形成。要落实到人,由具体人去组织实施。没有相应数量的高素质文化工作队伍,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就会缺乏广泛性和艺术性,思想上也会缺失渗透性。所以,要特别注意教育培养各类文化工作骨干,努力使文化骨干在基层文化工作中充分发挥“种子作用”。
1、把好关,发现并选拔人才。学校要充分利用自主招生条件招收特长生外,还应在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对学生档案进行梳理摸底,并深入院、班进行实地面试考察,从中发现“好种子”、确立“好苗子”。
2、实行定期教育培训制度。宣传、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组织要制定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教歌员,板报员、体育骨干的网络管理、新闻写作、球类裁判等方面的实际技能,有意识地将组织文化活动的教育内容也纳入其中,以此提高他们组织文化活动的能力。
3、想方设法保留骨干,充分发挥文化骨干传帮带作用。努力保持基层文化骨干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不仅要使他们留得住、用得上,还要鼓励他们自身素质技能不断提高,同时,做好师傅带徒弟工作,力保文化骨干队伍做到后继有人,生生不息。
4、要关心、爱护文化骨干,在入党、考学、就业、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有条件的也应给予相应补贴和物质奖励。
四、加大投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搞好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保证。随着文化产品科技不断创新,各类文化产品和文化器材价格也越来越贵,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费也越来越高。对此,在下决心减少各种消耗性开支的同时,多挤出一点资金投入校园文化建设,多办一些凝聚人心的好事和实事。◆
参考文献:
[1]杨欣虎、范晓光.校园文化整体性视野下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11)
作者简介:
周小韵(1985-),女,江苏泰州人,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