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略论提高会计工作的科学性
范文 刘伯良
摘 要:探讨会计工作在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会计工作必须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并实行全过程的监控以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整性准确性。为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发挥会计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工作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工作的科学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会计工作 经济活动 会计核算
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的一门学科,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都有很大的发展。在治理、整顿中,强调加强会计工作的科学性,清除会计工作中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如实反映经济活动,抵制弄虚作假
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客观情况是会计工作遵循的基本准则之一,只有如实反映,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一点不仅对微观经济十分重要,同样对宏观经济也是十分重要的。试想,如果会计反映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与客观实际不符,那么据此而进行的分析和决策都必然是违背客观实际的,就很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在经济管理中,会计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系统,它能以价值指标综合反映生产、流通、积累、消费的规模,这些指标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就是在对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财务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由此可见,如实反映经济活动是提高会计工作的科学性,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一个首要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前一段时间里,一部分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失实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例如,对财产资金、成本费用、财务成果的计算带有相当程度的主观随意性,造成财产不实,家底不清,盈亏失真。这种问题不仅影响了某一个具体企事业单位的财状况,而且在宏观上干扰了国家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是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一个原因。会计核算失实问题从其性质上分析,是主观地、主动地违背有关会计法规的行为,带有很大的破坏性,必须在治理整顿中加以清理和纠正。
2.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核算和控制,杜绝脱离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
会计应当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核算和监督,只有这样做,对经济活动的微观管理和宏观控制才有可靠的依据和基础。可以设想,如果我们没有一系列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的价值指标,那就不可能对经济活动作总括的认识,也就无法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研究,经济预测和科学决策也就无从谈起。尽管会计理论和有关财务会计法规,明确规定会计要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核算和监督,但是,由于有的从事经济管理的人员对会计这一核算和监督的职能的必要性缺乏认识,把改革和必要的管理制度对立起来,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就是把一部分经济活动置于会计核算和监督之外。
3.保持会计核算的连续性、系统性,克服核算工作中的随意性
会计核算的组织、程序、方法及成本费用的计算口径应当保持连续性、系统性。只有这样,会计核算的各项数据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由于会计核算是经济管理重要的信息系统之一,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实际是十分重要的。核算方法的连续性、系统性,可以保证各项指标的可比,这样有利于正确地观察财务活动的发展、变化,进而分析经济活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对于评价微观和宏观经济效益,进行经济决策是不可缺少的依据。
4.配合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不断改进会计工作
会计理论和实务必须根据经济发展不断充实、完善,会计是发展中的学科。当然,这种发展是以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和监督,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的,而决不是迁就经济生活中某些落后、倒退现象的。十多年来的改革,各方面经济关系发生发深刻的变化,国民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会计工作面临着不少新的课题,亟待充实、完善,才能保证会计对经济的核算、反映、监督发挥作用。例如,近几年来在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价格体系方面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有些企业在确定上交国家收入指标之后,由于价格变化,有的企业增加利税,有的企业减少利税,这样使企业之间的负担不均匀。假设,某企业生产的产品其售价比上期上调10%,同时主要原料也上调10%。本期生产所耗费的原材料都是过去的库存。在这种条件下,按收放和费用相匹配的原则和继续经营的原则,会计核算所反映的本期产品的材料成本是以低于现价10%所组成的,而其收入是以比上期实际高10%的售价计算的(假设没有库存产成品),这样在实际上收入和费用的口径就不一致了。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库存低于现价的原材料在转移到产品中之后,现价与原价的差价以利润的形式反映,按利润分配办法分配。从再生产的角度看,这一部分差价应该是劳动资料耗费的补偿价值,不应该作为剩余产品分配。这样的分配是“吃老本”,是导致经济萎缩的一个根源。可见,现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着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部分,也就是不够科学的部分,有必要配合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发展会计理论,完善核算方法。
5.配合治理整顿,进一步发挥会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加强宏观调控,使国家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是治理整顿要达到的目标。然而宏观调控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数量分析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单靠定性分析,凭一般概念就可以作出决策的。这种为宏观决策所需的数量指标,除了统计方法之外就是会计核算才能提供这方面的数据。而且,会计核算是以价值指标为主要内容,所以它有更好的综合反映能力。但是,目前由于会计核算受行业、地区、预算级次、所有制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它的体系不够完整,还没有形成能够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状况的会计资料。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不全、不准,给宏观决策造成了困难。
一是全社会资金的存量及分配情况。这方面的数据是制定信贷计划,搞好信贷收支平衡的重要依据。由于资金分散在各处方面,没有一个有权威的综合核算部门,因此数据不准,使资金投放和回笼的决策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前几年,给人们的普遍感觉是资金很多,可以敞开使用。可是,时隔不久,资金忽然变得紧而又紧,只好一律收缩,使过热的经济突然冷却,这种忽冷忽热的措施,使整个国民经济失去了正常运行的客观条件,是“滑坡”的重要原因。怎样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资金可供量和分配数据,是会计核算急需回答的问题。
二是全社会的固定产资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效益情况。由于固定资产的资金渠道多,决策比较分散,固定资产投资又划分为基建、技改投资,现在很难准确掌握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一系列综合指标,使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方向的很难全部达到。
三是全社会的效益增长、消费基金增长及其构成情况。经济效益的增长中有多少是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的,有多少是转移性的?有多少是不实的,用于消费的部分总量有多少?构成状况怎样?这些情况都是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综合平衡所需要的依据。但是,现在能提供的会计指标,有的不够准确,有的计算口径不全。使得积累消费之间的分配关系、各阶层之间的分配关系的考核、协调比较困难。
可见,为了强化宏观调控的能力,发挥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优越性,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的体系,提供一系列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指标是十分必要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