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加强新时期军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研究
范文 李涛
摘要:军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一个包括招募、调配、培训、激励、考核评价、退役等在内的、具有很强整体性的制度体系。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新时期军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总体情况,科学分析其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调整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军事人力资源 管理 研究
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战略格局和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军事领域发生深刻变革。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通过加强我军军队人力资源管理,逐步适应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军队政策制度的创新,适应军队技术构成的深刻变化和知识密集程度的提高,更好地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不断增强军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新时期军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总体情况
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切实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紧紧围绕建设高素质的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突出培养人才、提高素质这个核心,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军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制度,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在征募制度方面,2005年颁布《文职人员条例》,实行文职人员制度;2008年颁布实施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生暂行条例》,2010年又颁布实施了《国防动员法》。在调配制度方面,2002年起施行新的《现役军官职务任免条例》,2009年出台了《军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规定》,2011年并重新加以修订。在培训制度方面,200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2007年,中央军委出台了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四个政策文件,逐步建立起完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在考核评价制度方面,2006年颁布实施《考核与考试相结合选拔领导干部办法》,2008年至2010年建立了指挥军官、参谋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考核评价制度。在激励制度方面,2005年建立士官优秀人才奖,2006年又设立和实施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参谋人才奖,同年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人才奖励规定》,设立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奖和奖励性津贴,2007年又颁布《军队吸引保留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规定》。在退役制度方面,针对退役安置遇到的安置工作秩序不规范、自主择业待遇保障落实难、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2001年颁布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此后又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2011年颁发了《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进一步规范转业安置办法,完善退役机制。
二、当前军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军队人力资源的各项制度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
我军人力资源各项制度都是由各个部门制定的,在实施过程中也是相互分离的,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的征募、培训、考核评价、激励和退役等工作不能协调一致的进行,使得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难以统一的调配。
2.征募和培训制度不能适应军队信息化转型
我军现行的征募、培训制度,大部分是对机械化条件下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积累和规律反映,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官兵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信息化素质偏低、能力偏弱,新型作战力量和关键领域人才不足,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极大的制约了军队信息化转型。
3.薪酬激励制度不能反映军人职位特点和能力差异
我军的薪酬激励制度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在军人履行职责、薪酬等激励政策方面,不能合理反应其劳动贡献,高学历、高科技人才与低学历、无职称军人的实际收入相当 ,军内薪酬配置失衡依旧,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到应急部队、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基层部队建功立业,导致军队吸收的各类人才大量流失。
4.选拔任用制度不能体现军队优秀人才的发展
军队人力资源选拔任用制度的思想观念、标准条件、程序办法、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等与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观随意性大,用人标准比较笼统,决策程序执行不规范,干部交流难以落实等问题,使得军队大部分优秀人才无法得以使用。
5.退役制度不能适应国家经济改革及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
我军现行的军人退役制度已经明显滞后于国家制度改革的步伐,退役制度没有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挂钩,不能有效考虑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军人退役后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相对弱化,其利益诉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三、进一步改革完善军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措施
1.借鉴外军管理先进经验,构建军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宏观调控机制
军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一个制度体系,在管理中不能单独的割裂开来,需要各项制度相辅相成。由于美军实行人力资源统一的管理,其人员调配可以统一实施,所以其人力资源成本效率就比较高。为有效整合军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必须构建军事人力资源政策的宏观调控机制,以此促进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充分发挥军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整体优势。
2.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人才需求,健全人才征募和培训制度
建设信息化军队必须要有大批的人才作支撑。近几年来,我军通过提高士兵入伍学历、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等措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必须着手进一步改革征募和培训制度,尤其是能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高科技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制度,扩大大学生士兵入伍范围,加大依托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四类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整套促进人才建设发展的军队人力资源征募和培训制度。
3.适应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完善薪酬激励制度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以及人们对于改善物质生活的不断增强,我军现有的薪酬激励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军队人员的诉求。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调整改革,继续完善体现军人风险收入性质的补贴、津贴,增设种类、数量,规范全军标准外的福利,建立法制化的军人收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既能体现军人社会价值又能满足军队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需求的军队人力资源薪酬激励制度。
4.紧跟国家制度创新步伐,健全选拔任用机制
军队人力资源选拔任用机制必须与国家制度的改革紧密衔接,完善任职资格制度,明确提升使用必备的任职经历,改进后备人才选拔制度,规范人力资源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党委用人决策方式,健全选人用人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强化责任追究,把严格监督、严肃纪律贯穿选拔任用的始终 ,形成一整套具有我军特色的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
5.围绕职位分类和任职资格,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目前,我军已经建立起指挥军官、参谋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考核评价制度,文职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也在进一步的规划当中,但是我军的人力资源组成庞大,现有的考核评价制度还不能满足所有人资源的需要,必须紧紧围绕职位分类和任职资格,对其他类军官及义务兵、士官等所有人力资源逐一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形成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注释:
《军事斗争人才准备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刘滨等,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9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