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几何学的二叉树遍历教学设计研究
范文 魏霞 郑胜



[摘 要]本研究通过把几何学的相关知识迁移到《数据结构》教学中,应用几何学的对称特性和等腰三角形巧解二叉树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把文字描述变为图形表述,思路清晰明了,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数据结构;二叉树;遍历;几何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O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3-0155-03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树形结构是《数据结构》课程中的一种非线形数据结构。二叉树是树形结构的重点,也是难点。遍历是二叉树中一个最重要的运算,是在二叉树上进行其他运算的基础。因此,掌握二叉树遍历相当重要。[1]然而,二叉树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其遍历不像线性链表那样容易,无法通过简单的循环实现。如何通过简便可行的、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叉树遍历,值得广大教师探索、研究。
一、二叉树遍历算法
二叉树遍历就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依次对树中的所有结点做一次且仅被访问一次,即按一定规律排列成一个线性队列。[2]二叉树是一种递归定义的结构,包含根结点(N)、左子树(L)、右子树(R)三个部分。根据访问根结点与左右子树先后进行命名,二叉树的遍历有三种方式:前序遍历(NLR)、中序遍历(LNR)、后序遍历(LRN)。对于这种传统的方法,教师讲解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与应用。特别是在做一些遍历运算的题目时,虽然学生上课时听得明白,但是做起题目来却无从下手,思绪混乱。
二、几何学在二叉树遍历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我们每个人都比较熟悉几何学,尤其是对称性和等腰三角形。如何将我们熟知的几何学应用于二叉树这一复杂的数据结构教学中,简化复杂的问题呢?本文将充分应用牵移法思想,基于几何学的浅显概念及属性,将几何学与二叉树遍历教学联系起来,让二叉树遍历教学由繁变简,让学生能够深刻掌握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一)应用对称对比,掌握二叉树遍历算法定义
从上述的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三种遍历的递归算法对比分析,可以以一个对称性图形对三类遍历类型进行教学。通过对比,可以让三类遍历类型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图1是二叉树遍历类型图。
图1演示了二叉树三种遍历的过程。从整体来看,图1是一个对称的图形;从中序遍历本身来看,它也是一个单独的对称图形。图1演示图应用了软件工程UML图形设计元素、开始和结束的图形标记,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形,了解二叉树的三种遍历的对比关系。
(1)开始:前序遍历开始在根结点,中序遍历开始在左子树,后序遍历开始也在左子树;
(2)结束:前序遍历结束在右子树,中序遍历结束也在右子树,后序遍历结束在根结点;
(3)根结点遍历情况:前序遍历的根结点最先遍历,中序遍历的根结点在中间遍历,后序遍历的根结点最后遍历。
(二)应用等腰三角形巧解二叉树遍历的运算
若要写出图2二叉树的三种遍历,很多学生无法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在此,本论文引入等腰三角形这个几何图形。
从图2可见,A、B、C三个结点就好比一个三角形的三个点,其中,B、C为底点,因而A、B、C三个结点可以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B、D、E三个结点也好比一个三角形的三个点,其中,D、E为底点,因而B、D、E三个结点可以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以此类推,可以把二叉对所有结点进行组合,看做多个三角形的组合体。而对于像CF、FH和DG这种只有两个结点的,我们可以假设其存在第三个点,比如,对于D、G两个结点,可以假设其还存在一个左子树结点,虚拟一个等腰三角形。在应用等腰三角形进行遍历书写时,我们将按照从上到下,一层一层地查找三角形。这种不会出现混淆情况。以下是图3所示的二叉树的三种遍历巧解过程。
1.前序遍历巧解过程
如图3所示,按照①②③④⑤五个等腰三角形的顺序,逐一按前序遍历的定义书写二叉树各结点,并结合图1所示二叉树遍历的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向右,按顺序写出二叉树遍历。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写第①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三个结点的前序遍历是ABC。
第二步,写第②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三个结点的前序遍历是BDE。此时,结合第一步所得,综合得到一个遍历顺序ABDEC。也可这么理解,即相当于用遍历BDE替换了遍历ABC中的B。
第三步,写第③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个三角形没有左底点,即以C为父结点的二叉树没有左子结点,即为空,在此,我们以“□”表示。同样,根据前序遍历规则,这三个结点的前序遍历是C□F,在第二步综合得到的遍历顺序ABDEC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遍历ABDEC□F。道理与第二步相同,即相当于用遍历C□F替换了遍历ABDEC中的C。
第四步,写第④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个三角形也没有左底点,如第三步一样,我们以“□”表示。同样,根据前序遍历规则,这三个结点的前序遍历是D□G,在第三步综合得到的遍历顺序ABDEC□F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遍历ABD□GEC□F。道理与第二步相同,即相当于用遍历D□G替换了遍历ABDEC□F中的D。
第五步,写第⑤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个三角形没有右底点,如第三步一样,我们以“□”表示。同样,根据前序遍历规则,这三个结点的前序遍历是FH□,在第四步综合得到的遍历顺序ABD□GEC□F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遍历ABD□GEC□FH□。道理与第二步相同,即相当于用遍历FH□替换了遍历ABD□GEC□F中的F。
第六步,①②③④⑤五个等腰三角形都已按前序遍历规则逐一遍历到,最终得到了ABD□GEC□FH□遍历。此时,我们把“□”去掉,最终得到了遍历ABDGECFH,应用传统二叉树遍历解法进行检验,ABDGECFH就是图2所示的二叉树的前序遍历。
2.中序遍历巧解过程
如图3所示,按照①②③④⑤五个等腰三角形的顺序,逐一按中序遍历的定义书写二叉树各结点,并结合图1所示二叉树遍历的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向右,按顺序写出二叉树遍历。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写第①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三个结点的中序遍历是BAC。
第二步,写第②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三个结点的中序遍历是DBE。此时,结合第一步所得,综合得到一个遍历顺序DBEAC。也可这么理解,即相当于用遍历DBE替换了遍历BAC中的B。
第三步,写第③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个三角形没有左底点,即以C为父结点的二叉树没有左子结点,即为空,在此,我们以“□”表示。同样,根据中序遍历规则,这三个结点的中序遍历是□CF,在第二步综合得到的遍历顺序DBEAC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遍历DBEA□CF。道理与第二步相同,即相当于用遍历□CF替换了遍历DBEAC中的C。
第四步,写第④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个三角形也没有左底点,如第三步一样,我们以“□”表示。同样,根据中序遍历规则,这三个结点的中序遍历是□DG,在第三步综合得到的遍历顺序DBEA□CF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遍历□DGBEA□CF。道理与第二步相同,即相当于用遍历□DG替换了遍历DBEA□CF中的D。
第五步,写第⑤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个三角形没有右底点,如第三步一样,我们以“□”表示。同样,根据中序遍历规则,这三个结点的中序遍历是HF□,在第四步综合得到的遍历顺序□DGBEA□CF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遍历□DGBEA□CHF□。道理与第二步相同,即相当于用遍历HF□替换了遍历□DGBEA□CF中的F。
第六步,①②③④⑤五个等腰三角形都已按中序遍历规则逐一遍历到,最终得到了□DGBEA□CHF□遍历。此时,我们把“□”去掉,最终得到了遍历DGBEACHF,应用传统二叉树遍历解法进行检验,DGBEACHF就是图2所示的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3.后序遍历巧解过程
如图3所示,按照①②③④⑤五个等腰三角形的顺序,逐一按后序遍历的定义书写二叉树各结点,并结合图1所示二叉树遍历的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向右,按顺序写出二叉树遍历。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写第①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三个结点的后序遍历是BCA。
第二步,写第②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三个结点的后序遍历是DEB。此时,结合第一步所得,综合得到一个遍历顺序DEBCA。也可这么理解,即相当于用遍历DEB替换了遍历BCA中的B。
第三步,写第③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个三角形没有左底点,即以C为父结点的二叉树没有左子结点,即为空,在此,我们以“□”表示。同样,根据后序遍历规则,这三个结点的后序遍历是□FC,在第二步综合得到的遍历顺序DEBCA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遍历DEB□FCA。道理与第二步相同,即相当于用遍历□FC替换了遍历DEBCA中的C。
第四步,写第④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个三角形也没有左底点,如第三步一样,我们以“□”表示。同样,根据后序遍历规则,这三个结点的后序遍历是□GD,在第三步综合得到的遍历顺序DEB□FCA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遍历□GDEB□FCA。道理与第二步相同,即相当于用遍历□GD替换了遍历DEB□FCA中的D。
第五步,写第⑤个等腰三角形所在三个结点,这个三角形没有右底点,如第三步一样,我们以“□”表示。同样,根据后序遍历规则,这三个结点的后序遍历是H□F,在第四步综合得到的遍历顺序□GDEB□FCA的基础上,通过替换,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遍历□GDEB□H□FCA。道理与第二步相同,即相当于用遍历H□F替换了遍历□GDEB□FCA中的F。
第六步,①②③④⑤五个等腰三角形都已按后序遍历规则逐一遍历到,最终得到了□GDEB□H□FCA遍历。此时,我们把“□”去掉,最终得到了遍历GDEBHFCA,应用传统二叉树遍历解法进行检验,GDEBHFCA就是图2所示的二叉树的后序遍历。
三、结语
在计算机专业里,数据结构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可以通过建模,使数据结构可视化,反映出其中的规律。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蕴藏着很多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联想迁移的方法,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常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数据结构在计算机教学中,虽然看起来非常复杂,但通过数据挖掘、数学建模,数据结构能在很多日常的生活上得以反映,并能让数据结构教学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几何学中最通俗的对称性和等腰三角形进行挖掘,查找出了它们与二叉树这一非线形数据结构的潜在联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讲授也显得轻松。
[ 参 考 文 献 ]
[1] 乔良才,赵奇.二叉树教学方法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2):124-126.
[2] 陈莉莉,刘琴琴.中序遍历二叉树的教学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2100-2102.
[责任编辑:钟伟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