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中的应用研究
范文 戎蕊++兰月新++张鹏++夏一雪

[摘要]基于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工作实践中实时高效的优势特点,本文选取近年来的典型案例进行实例验证.从微观角度说明了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工作实践中发挥的巨大效能,为切实提高社会民众的监督权、提升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形象、优化网络反腐机制提供有效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政务微媒体;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网络反腐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5-0009-05
1 现状分析
腐败是社会发展的痼疾,不仅对国家稳定和社会政治合法化带来挑战,还对现代化建设成果和政府公信力造成损害。信息化条件下,利用微媒体网状发散、多层次交互高效传播的特性进行网络反腐,已成为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一种现实存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隐匿性,促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极易发生信息异化现象,生成不同于原始舆情的衍生舆情。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务微媒体已迅速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社情民意表达、监督公共权力、举报贪污腐败的新渠道和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我国社会反腐倡廉的助推器。
目前,国内学者对利用政务微媒体进行网络反腐的研究已初具成果。如,徐斌(2013)运用因子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我国网络反腐成功的典型个案进行研究,提出应建立官民互动的网络反腐长效机制,发挥网络反腐的最大效能;王琳等(2013)通过坚持政务公开,从思想上重视微博反腐、从行动上提升微博反腐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升微博反腐的有效性;朱海滔(2013)针对微信反腐事件,深入剖析了微信反腐平台所带来的利弊影响,提出微信反腐平台必须精心运作,规范管理;陈玉(2014)对当前微博反腐存在的大量谣言、侵犯公民隐私等问题,提出规范微博信息平台反腐功能、健全微博反腐法律法规等相关对策;刘怡等(2014)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从网络反腐事件发展的阶段、内在机理以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对网络反腐的未来提出建议。上述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现阶段我国利用政务微媒体进行网络反腐的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但就政务微媒体如何在网络反腐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方面的研究却是少之甚少。
本文从政府视角出发,基于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工作实践中实时高效的优势特点,选取近年来的典型个案对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实例验证,从微观角度说明了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工作实践中发挥的巨大效能,为切实提高社会民众的监督权、提升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形象、优化网络反腐机制提供有效参考和决策依据。
2 政务微媒体与网络反腐
2.1 政务微媒体与网络反腐的内涵
2.1.1 政务微媒体
政务微媒体,是指我国政府部门及其公职人员开设的官方微博和微信,通过有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利用智能手机、大尺寸移动智能终端(如平板电脑)和台式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向带有特定标志的社会单位、社会群体和公众用户等受众群体进行相关政务工作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微信息传播,如政务微博、政务微信。
政务微媒体为党政机关与社会民众的有效沟通带来了无限的新鲜能量,它是基层民众与党政部门之间“零距离”对话和“全天候”互动的重要平台,有效实现了党政部门及公职人员与民互动、倾听民声,及时向公众发布和传达各类权威信息,进行新闻及网络舆论的引导等多项功能,并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我国公共事务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130103个,其中党政机构官方微博94164个,公职人员微博35 935个。截至2014年8月底,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8 803个。
2.1.2 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民众进行权力监督的一种新形式,即官方反腐力量与具有反腐意识的民众,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流畅的信息沟通,共同对出现不勤国政、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恤民情、不解民怨、玩忽职守、纵恶养奸等现象的党政部门及公职人员进行执政行为的监督和权利行使的约束,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曝光、举报、转发及深挖相关腐败个体或腐败行为线索,引发强大的社会公共舆论,促使反腐职能机构积极做出回应,从而推动事件进入政府视野和司法程序,达到惩防并举的新型反腐败方式。
从本质上来说,网络反腐是群众基于网络的政治参与和权力监督,其凭借手段是互联网背景下广泛信息搜索的能力和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其运行方式是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二者线上线下的互动联合,其生效机制是因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产生的强大舆论环境及压力,其终结是官方机构介入,进行司法程序审定。
2.2 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中的特点及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民众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增高,我国的反腐手段与时俱进,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工作中以其独有的技术特性和明显的反腐效果,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政务微媒体进行网络反腐的大体流程是:知情人士通过政务微博或政务微信平台进行爆料,其他用户进行广泛评论或转发,反腐舆情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微博或微信迅速做出相关回应,查明事件的真实程度,接由纪检监察部门对真实的腐败案件依法进行立案调查并公布处理结果。
2.2.1 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中的特点
(1)即时性
通过政务微媒体进行网络反腐不需要繁琐复杂的程序,在网络畅通的状态下,民众只需将身边发生的腐败事实或证据进行记录,并以文字、图片或音视频等形式第一时间发布在政务微媒体的信息平台上,其他关注者就可以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设备实时对反腐内容进行阅读、评论、转发,保证了反腐内容发布的时效性,使得反腐职能部门基本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并展开调查。这种实时高效的处理模式能充分调动民众通过政务微媒体进行网络反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裂变性
通过政务微媒体发布的反腐信息被其他用户关注、评论或转发后,每一个用户又会成为新一轮的信息发布中心,并将该信息扩散至自身的粉丝群体中。2013年8月27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30日公开审理被告人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后,关于“表哥”杨达才的舆情热度迅速升温,仅27日当天的相关微博数就已超过1万条,至30日公开审理当天的相关微博已达3.6万条,见图l。
(3)多样性
通过政务微媒体进行网络反腐的种类多种多样,如政务微媒体自身发布的涉腐信息、民众通过政务微媒体发布涉腐信息、公职人员利用微博或微信炫富引发网友不满进而引发网民人肉搜索的腐败事件、为了举报腐败官员主动曝光自身的涉腐事件等。通过对以往的政务微媒体网络反腐事件进行梳理后,利用政务微媒体进行网络反腐可主要分为官方反腐、民众举报反腐和自首式反腐三大类。
2.2.2 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中的作用
(1)为反腐部门提供情报线索
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中发挥的最重要作用就是搜集反腐情报和提供腐败线索。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的突发期,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不一致,党政部门通过开通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多种形式的政务微媒体,积极与民众沟通互动,了解社情民意,随时关注、收集和发现相关反腐线索和举报信息,并迅速、及时地对曝光事件的真实度进行核实调查,充分发挥政府在网络公共舆论中的引导作用,避免党政部门及公职人员在网络公共舆论形成中处于被动地位。
(2)提高反腐部门侦办效率
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的腐败事实通过政务微媒体举报或曝光,容易引发民众的舆论聚集热潮,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信息传播纵横交织的舆论环境,极具影响力的社会舆论压力会使腐败事件直接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地方纪检监察部门也会立即介入进行核实,对于查证属实的情况可直接立案调查,对于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案件则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通过政务微媒体进行网络反腐,不仅打破了传统反腐举报流程中无人敢问、无人敢管、无人敢查的“三无”局面,还提高了反腐职能部门的侦办效率,促使事件的解决与处理更加公开、透明。
(3)有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作为制约和监督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监督平台,政务微媒体既是民众举报或曝光官员腐败的新途径,也是反腐职能部门获取相关腐败信息和线索的新渠道。利用政务微媒体进行网络反腐已成为我国现实反腐机制的有力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实反腐工作的不足,不仅使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能够接受更为全面、有效的社会监督,塑造党政部门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而且对于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落实官民互动机制、创新群众路线、推进我党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随着网络反腐事件的逐渐增多,民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积极性和热度逐步增强,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中官民互动的桥梁作用,不断拓宽反腐渠道,增强反腐实效。
3.1 科学定位,深化认识,合理高效运用政务微媒体
政务微媒体的科学定位应是如何更好地提高民众在网络反腐工作中的政治参与度,如何利用政务微媒体更好、更快地响应反腐主体提出的各种利益诉求,并对民众所反映的腐败事件立即进行核查,即时公布调查结果及处理方案,建立公正、高效的服务性政府。因此,利用政务微媒体进行网络反腐,必须要本着正确、科学的角色定位,本着“基于本地、面向全国”的战略定位,以公开为先、服务为本、尊重群众、顺应民意为原则,提升政务微媒体发布主体对网络反腐职能、作用的思想认识,营造一个利于民众自由表达的空间,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为准绳,不受公权力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公正、平等地对待各类举报信息,不断强化政务微媒体信息发布内容的“适用性”与“价值性”并重,确保信息发布和传播扩散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合理、高效地运用政务微媒体参与和打击腐败行为。
3.2 专人负责,深度挖掘,确保反腐工作公开透明
党政部门及公职人员在使用政务微媒体时,必须配备相应的工作团队,严格落实专人轮流值班制度,并将当F{管理人员在账号页面固定位置显示,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发言责任,接受社会民众的全面监督。在使用和维护政务微媒体进行反腐倡廉工作时,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分析和处置问题,始终围绕具体的腐败线索或腐败事件灵活、有效地开展相关政务工作。
对于不够具体、清晰的涉腐信息,管理人员应针对信息来源,及时跟踪事态的发展,从网络的关注度、活跃度、传播速度、影响力等维度出发,快速进行评估与查实,积极纠正错误信息,快速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对于比较明确、可靠或者掌握直接证据的涉腐线索或举报信息,政务微媒体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即时关注,积极与举报人进行沟通交流,确认相关证据线索后,应在第一时间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核实调查,始终本着认真负责的原则,及时、谨慎地发布有关该事件的最新进展,并积极通过政务微媒体与社会民众就相关的腐败线索或事件的发展进程进行交流沟通与信息反馈,以拉近官民之间的心理距离,提升民众与官方平等对话的积极性,扩大反腐信息的公开范围,提高反腐信息的公开实效,促使政务微媒体成为反腐信息公开、增强政务工作透明度、扩大政府影响力、塑造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保障。
3.3 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谨慎应对民众过激言论
运用政务微媒体开展有效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须以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为基准,把尊重放在第一位,改变官方话语体系,亲切的面对民众,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为社会民众举报腐败行为、履行监督权利提供更加方便、安全、便捷、即时的人性化的政务服务。在对待和处理反腐情况线索或事件时,政务微媒体必须始终站在尊重舆情、尊重事实、尊重民众的立场上,扩大官民共识,正确引导舆论,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解疑释惑,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批评,不随易关闭政务微媒体的评论功能,并尽量保留评论的客观代表性,除了违法信息和人身攻击的言论外,一般不可删除网友评论;对个别民众带有一定情绪性和主观性的言论或观点,要尽量避免与民众进行激烈争辩,可以通过适当的态度和方式与之沟通,理解和排解其不满情绪,努力化解官民之间的矛盾,疏导民怨,以认真负责的精神,真诚、谨慎地应对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尽力避免官民矛盾的积累和扩大升级。
3.4 实时更新,操作谨慎,增强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作为民意与舆情的“观测站”,政务微媒体是距离人民群众最近、最便捷和最贴身的移动政务信息平台,也是政府部门了解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平台,在政府信息公开、群众政治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政府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应以实名注册和认证多种形式的政务微媒体,始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约束,接受社会民众的全面监督,客观、理性地发布和更新相关涉腐信息,及时查看和回复民众留言,并依照党和国家政策向民众准确、规范的表达或转述相关政策规范和具体问题。对于在政务微媒体中出现商业广告的跟帖以及含有色情、暴力等违法内容的跟帖,专职人员必须及时予以删除,切忌一看了之,使政务微媒体成为一幅空壳。在添加其他粉丝和关注时,必须考虑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的公共形象,对于明显有色情、暴力、商业广告等违反法律或功利性、商业化明显的人物或机构用户严禁添加关注,更不能转发其信息内容,以免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4 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工作中的案例分析
网络反腐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重中之重。2014年3月,在人民网开展的“2014两会调查”中,“反腐倡廉”以44万票高居关注度第二位。自2012年始,“微博反腐”、“微信反腐”大放异彩,其传播扩散、挖掘深度、影响范围都在不断扩大,且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娱乐化、常态化,“房叔”、“表哥”、“雷冠希”、“局长日记”等一系列党政干部均是在网络的“围剿下”迅速落马。本文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重庆微发布”及时发现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为例来说明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工作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及成效。
4.1 “@重庆微发布”定位科学,合理运用
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新浪微博实名认证并开通其官方微博“@重庆微发布”以来,始终坚持与群众“零距离”,对腐败“零容忍”的工作态度,不仅通过“@重庆微发布”积极宣传党的反腐倡廉工作进程以及涉腐信息查办的情况通报,还时刻关注“国务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监督网”等多个党政机关的微博,并随时随地接受社会民众@的各类涉腐信息,及时、认真地回复,确保反腐信息发布及传播扩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重庆微发布”及时捕捉,深度挖掘
2012年11月20日16时41分,记者朱瑞峰在人民监督网上发表了“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接受性贿赂与少女淫乱”的图文信息后,“@重庆微发布”的管理人员在人民监督网上及时捕捉到了这条涉腐信息。随后,“@重庆微发布”的管理人员立即在互联网空间中展开了全面搜寻,深挖相关线索,以甄别此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度。当晚,网友“@资深调查记者”纪许光又将此图文信息转载到自己的新浪微博中,并将雷政富改为“雷冠希”,向“@重庆微发布”求证事件真相,引发了社会民众的积极关注。“@重庆微发布”的管理人员收到举报后,立即将信息上报给重庆市纪委及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重庆市纪委随即对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迅速展开了全面调查。
4.3 “@重庆微发布”真诚为民,化解矛盾
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重庆微发布”在接到举报后,始终以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为基准,站位于尊重事实、尊重民众的立场,坚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和朴实作风,实时向广大民众如实公布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的全程调查情况及问责处理结果。同时,以平等、包容的态度积极与热心民众交流沟通,听取反馈意见,随时了解、掌握民众的思想动态,对事件调查过程有疑问的社会民众进行即时解答,对于民众的各种留言及评论能够及时、客观、公正地回应,努力疏导民怨,化解官民之间的矛盾,并将所有言论进行留存,增强了反腐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4.4 “@重庆微发布”操作谨慎,树立威信
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曝光不足22小时,“@重庆微发布”就已在第一时间内捕捉到了该事件的相关信息,并于11月21日14点23分发博告知民众重庆市纪委已在调查核实事件内容。事件曝光不足63小时,”@重庆微发布”于11月23日向社会民众发布公告,证实“不雅视频事件”中的男性确系雷政富本人,依据重庆市委研究决定,立即免去雷政富北碚区委书记职务,并依法对其进行受贿罪的立案调查。
“不雅视频事件”曝光63小时内,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重庆微发布”连发的两条微博,不仅实时更新事态信息,紧跟涉腐事件进展,及时、客观地让民众接近和了解事实真相,而且内容准确,字眼精炼,核心凸出,操作谨慎,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进一步确保了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重庆微发布”的公信力。
5 结语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作为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反腐方式,网络反腐在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补充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关于政务微媒体进行网络反腐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常态机制,使得网络反腐事件从曝光到最后查处都具有一定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做媒体在网络反腐工作中效能的发挥。本文从政府视角出发,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务微媒体在网络反腐工作中的功能作用,确保公职权力行使公开透明,高度重视隐藏在网络背后的公民权利,切实提高社会民众的监督权,为提升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形象、优化网络反腐机制提供有效参考和决策依据。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