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下优质教育资源城乡配置研究 |
范文 | 罗依浓+马尚平 摘要:城乡间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严峻现实,如何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大难题,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破解该难题提供了机遇。本文在对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合理配置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对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最后从强化意识、丰富资源、提供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优质教育资源 城乡配置 互联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共筑中国梦的点睛之笔,对于中国“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国恰逢改革发展重要档口,现代型社会由传统型社会加速转变而来,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虽然农村教育受到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良好,农村教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且师资力量提高。但是,中国农村教育仍旧普遍落后,优质教育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导致教育不公。怎样破解这一系列难题,依然是当下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得益于如今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的良好势头,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能够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前所未有的契机。 1 城乡间合理配置的有利条件分析 1.1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系统逐渐正常运行 在2011到2015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中国致力于创建“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分别创立教育资源以及教育管理这两个公共服务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一个方面是指尽力实现各个学校的宽带网络连接;另一个方面是指各个学校在宽带网络连接之下,网络教学环境改善。“优质资源班班通”需要在“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情况下,利用互联网促成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公平配置以便获得教育均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主要是便于老师、学生、家长相互沟通的互联网交流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大量的动态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演化性的特点,不但可以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而且可以使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交流、梳理和优化。“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作用是给予教育管理公共服务精准资料[1]。 1.2互联网教育普及率不断提升 中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2012年末首次试用,自使用以来,中国将近2/3 的省创设省级教育资源平台。2014年,整个中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所有浏览次数大概为10亿次,浏览人数超过5400万,下载教育资源超过3000万次[2]。到2015年8月末,这个平台具有国家和地方教材资源版本个数分别为387和276,教师、学生、家长拥有空间个数分别为396万、194万、184万[3]。这个平台的创立,为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媒介在城乡间合理配置提供了便捷可行的方法。除此以外,由于不少农村地区学校的宽带网络连接率以及多媒体教室覆盖率不断增长,农村教育工作者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下载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知识拓展的现象日渐普及。 1.3 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想要让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想法行之有效,在一定程度上还得取决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水平。中国教育部门先后颁发《2014 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文件,对改善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作用非凡。中国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指导,主动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和交流研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数据显示,到 2015年5月为止,經过中国教育部门培训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数量超过600万、校长数量超过5万;在中国,利用互联网进行教研活动的教育工作者约有407万,在这部分教育工作者中有将近326万人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活动[4]。 2 城乡间合理配置的不利条件分析 2.1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意识和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意识淡薄 中国城乡之间在自然环境、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并且已出台的不少教育政策在无形之中存在倾斜,使得中国的义务教育特别以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为典型的问题更加凸出,因此,使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变得尤为迫切。尽管不少教育工作者支持以上观点,赞同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同时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然而,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时,要是城镇中的教学工作者迫于城乡间教育教学竞争压力共享意识薄弱,把自己独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所保留,不愿通过互联网在城乡间共享,这就制约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5]。 2.2 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的优质教育资源有限 目前能够利用互联网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优质教育资源,通常是一些教学课件和视频、习题库等部分教育、教学的普通资源,例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讲解,教学方法和课程进度的安排,教学案例的分析以及学生作业习题的答疑解惑,缺乏特色教育也很少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感受。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那些能够利用互联网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优质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并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例如除了满足学生文化课智育方面的辅导,还应满足学生德育、美育、体育等全面发展;另外一方面,因为在互联网上有些优质教育资源知识产权不明确和资源描述格式有异等情况,以至于不少优质教育资源错失了利用互联网在城乡间合理流动的机会,由此导致能够利用互联网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有限。 2.3 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教育投入不足 2015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是29221亿4500万,与2014年的26420亿5800万比较多了10.60%,是国内生产总值的4.26%,发展中国家教育平均投入是4.1%。借鉴发达国家以往发展过程经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以及我国现今状况,需有5%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才能够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的教育质量以及实现教育公平。由此可见,中国现今略高于4%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对于农村教育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或许只能够使农村偏远地区得到最普通的教育保障,比如农村地区教学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等最简单的层面。因此,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投入还非常不足,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的方法在一些农村偏远区域仍然不能较好地得以实现。 3 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对策 3.1 强化教育工作者对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意识 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集思广益,不断寻求合作交流的机会,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这个传播媒介得以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6]。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关系到政府、学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等相异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鉴于此,政府应该对于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提出,有一个整体地把握,即可以考虑通过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及精神奖励来缓解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独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所保留的现象,以此来强化教育工作者对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意识,获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3.2 豐富适合通过互联网交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可选择性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由于目前能够利用互联网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优质教育资源,通常为一些教学课件和视频、习题库等部分教育、教学普通资源,因此,在我国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同时,也应注重互联网教育,从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不断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用来实现国民逐步增长的学习需求。然而在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可能会对这突如其来出现在互联网上的大量优质教育资源感到无从选择。因此,中国在互联网上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可选择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要加强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查找知识、识别信息、筛选知识、梳理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选择性学习、合作探究的优良习惯,来加强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理解并且掌握,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 3.3 政府为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实施提供经费和政策保证 政府能够为利用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的实施提供经费保证,是这一做法可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第一,政府应该统筹城乡间教育均衡发展,偏远落后农村增加教育经费设立专项教育基金,达到教育公平。各级省市以及自治区需把农村学校信息化配套设施建设至于关键位置,尤其应当把经费投入置于第一位。第二,学校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资金投入用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水平,进行定期教育培训,借此提供教育工作者之间合作交流,不断与时俱进的机会。第三,对于有些优质教育资源在互联网上知识产权不明确和资源描述格式有异等情况以及一些关系到政府、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等相异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问题时,国家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大教育投入尽可能解决这些矛盾,能够利用互联网促进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 4 结束语 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能够促进城市与农村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与创建和谐社会以及共筑中国梦休戚相关。互联网为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的合理配置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我们应该结合现状,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当前的机遇提出解决对策,促进城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 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全面深化应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EB/OL]. http://www.moe.edu.cn/jyb_xwfb/ 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 xwfb_150515/150515_sfcl/201505/ t20150515_188132.html,2015- 05- 13. [3] 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2015年8月教育信息化工作月报[EB/ O L].http:/ / www.moe.gov.cn/ s78/A16/s5886/s6381/201509/ t20150925_210693.html,2015- 09-25. [4] 吴绍芬.信息化为教育变革注入“催化剂”[N].中国教师报,2015- 05-20(02). [5] 张丽君,段万春,赵霞.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8,(6):176- 178. [6] 陈振华.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方式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44- 4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