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抗战时期党的粤港澳青年工作的历史启示
范文 邵明众
摘要: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粤港澳地区爱国青年的思想覺悟、军事技能和政治工作能力,中共先后在粤港澳举办了一系列的青干班、团校、抗日公学等组织来培训粤港澳地区的青年,增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鼓励他们走上革命道路。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还利用各种识字班、文艺社团、读书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进行爱国进步运动,为华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和青年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出了以课余社、虹虹歌咏团、香港学赈会和澳门四界救灾会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爱国救亡团体。粤港澳地区青年在党的指引下,走上了爱国救亡的革命道路,其中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抗日战争 粤港澳地区 青年运动 华南青运
中图分类号:D231;D432.6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粤港澳地区拥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粤港澳青年历来受革命影响早,善于吸收革命思想,思想进步,在国家危难当头的时候,敢于积极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责任,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为了团结和教育粤港澳地区的爱国青年,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形势出发,先后组建各类青年救亡团体,教育引导青年们参加抗战活动。为了提高这些青年的思想觉悟、军事技能和政治工作能力,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港澳和邻近的广东地区举办了一系列的青干班、团校、抗日公学等培训青年干部。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还利用学生协会、文艺社团、读书社、救灾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粤港澳青年进行爱国进步运动。粤港澳青年在党的指引下,放弃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充分显示了粤港澳地区青年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自强不息,荣誉与共的历史担当。
1 组织救亡团体
五四运动前,粤港澳地区青年就已经表现出较高的爱国进步热情。20世纪初,广东番禺人朱执信、广东香山人杨匏安就开始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思想。抗战爆发初期,在党的领导下,广东地区青年先后成立或参与“广州学生华北抗战后援会”、“广东青年群文化研究社”、“广东青年救亡同志会”。通过设立各种研究会,团结那些只顾埋头读书的青年,使他们懂得爱国抗战的道理,还通过旅行和体育活动团结和教育青年们。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加广泛地发动青年群众抗战,中共中央做出了解散国统区团组织的决定,通过一定形式把全省的爱国青年团结起来。这样,“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岭东青年抗敌同志会”、“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潮阳青年抗日救亡会”、“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廉江青年抗敌同志会”等一大批抗日组织就应运而生了。
粤港澳地区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香港青年成立了“晨钟体育社”(后改名为课余社)、“少年之友社”、“惠阳青年社”、“体育会”等一大批爱国进步救亡团体。
七七事变激发了广大粤港澳青年的抗战热情,在此基础上,在中共香港工委的指导下,一个团结全港青年共同参与救亡运动的组织——“香港学生赈济会”诞生了。同时,香港还出现了一支通过文艺活动宣传抗日,募捐抗战资金的歌咏团体——“虹虹歌咏团”。歌咏团通过救亡文艺活动吸引香港青年,通过宣传党的抗战主张,使香港青年受到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纷纷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
1938年澳门学术界音乐界体育界戏剧界救灾会召集澳门各青年抗日救亡团体,召开了代表大会,通过组织章程,发表成立宣言。香港学赈会和澳门四界救灾会的成立是党在具体的历史形势下,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为最大限度地团结和教育粤港澳地区爱国青年做出的努力。广大粤港澳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是追求爱国进步、响应抗日救亡的具体体现。远在南洋地区的华侨青年也组织参与了吉隆坡的“南洋惠侨救乡委员会”、“东江华侨回乡工作团”、“东江流动歌咏团”、“华侨抗敌动员总会”等一系列抗战救亡团体。
不仅如此,在党的领导下,华南各地青年还纷纷组织参加抗日救亡武装,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祖国,抗击日寇。“琼崖抗日独立队”、“东江纵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些革命团体中,广大华南青年受到了革命的洗礼,坚定地追求爱国进步,逐步成长起来。
2 开展抗战培训
为了团结和教育广大华南青年抗战爱国,党不仅仅利用青年爱国团体开展教育工作,还经常专门培养青年,提高这些青年的思想觉悟、军事技能和政治工作能力。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把军事训练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1938年1月,该组织就在广州的石榴岗举行一系列的军事培训。让青年们学习军事常识、培养爱国热情,受到培训的青年们在日机来袭之际,承担起救死扶伤,严查奸细的任务。不仅如此,在抗先中还经常组织各种会议报告,教育青年们增强抗日信心,加强自我教育,邀请八路军的负责人向青年们讲述抗日战场的情况。1938年4月,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负责人廖承志作《当今国内外形势》的报告。5月叶剑英在中大做《目前战争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报告
潮州、梅县等地的青年抗日团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举办抗战夜校、识字班、读书会、报告会。1938年,梅县学抗会发动数千学生到广大农村宣传抗战,进行抗战教育,为农村培养了大量青年运动骨干和妇女骨干。不仅如此,中共广东省委还派出青年前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归来后组建抗日团体。琼崖地区青年们在抗日组织设立的平民夜校、识字班、阅报社、义务学校的教育下,纷纷参军走上抗日战场。
香港学赈会也邀请在港进步人士如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开展抗战演讲,教育和指导广大学生开展救护和赈济工作。香港虹虹歌咏团利用文艺演出、读书小组等形式开展活动。还举办暑假文艺讲座,邀请黄药眠、黄新波、陈残云等一大批进步人士教育广大青年不断提高文艺水平和思想觉悟。
3 设立青干班
除了组织救亡团体、开展多种培训,在党的领导下华南地区还设立了青干班等开展青年教育工作。在阳山中学、东山中学、梅峰中学等党占领导地位的学校内进步青年集中,除了组织了各种各样的读书会教育广大青年,还组织党员对他们进行报告培训,设立军事课堂,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阳山中学把班级改变成排连,开展军事训练。在卢炽辉校长的带领下,数十名学生参加了东江纵队或者其他抗日游击队。梅县东山中学开展学生骨干训练班,梅峰中学设立小先生制,由学生任教开设农民夜校,对青年农民进行培训教育。
不仅如此,1939年广州沦陷后,大批中学生和知识青年参加了第十二集团军政工总队,在其中积极开展活动,开设了专门的训练班,学习马列思想,进行军事训练,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教育广大群众,团结地方实力派一致抗日。为期5个月左右,培养和发展了一批青年干部。后来又举办了2期、3期培训班。其中还有不少从香港和内地招录来的学生。这些经过培训的政工队员又深入农村和军队,教育当地群众和士兵,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随着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大批干部,在这种形势下,东江人民抗日武裝在惠阳县坪山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东江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受训学生大部分是青年干部。接着又扩大招生,举办了第二期。在大鹏城也举办了青年干部训练班,先后7期培训了1000多人。这些青干班的开办,以陕北公学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安吴堡青年干部训练班为榜样,按照军事化管理,严格训练。帮助学员建立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邀请东纵领导人做政治军事报告,使得广大学员较快地提高了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
在海南,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举办了五期随营军政训练班,后来又举办了琼崖抗日公学。珠江人民抗日游击队也举办了八期的军政干部训练班,每期三个月,每班40余人,绝大部分是青年干部。还有其他地区也举办了类似的青干班。促进了青年干部队伍的成长和建设。
4 小结
这些救亡团体、培训活动和青干班一起成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青年统一战线的重要做成部分,培养了大量的知识青年投身抗日战争。其中还有不少的粤港澳和华侨青年,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总体看来,抗战时期党的青年教育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这些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反思。
第一,把握时代要求。抗日战争时期,党的青年教育基本上是顺应时代要求,把抗日救亡作为首要的目标,也正因此能够吸引争取进步的,要求抗战的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其中。
第二,坚持党的领导。在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视党的领导作用,在组织上、过程中,都注意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尤其是党的领导人积极关心青年发展,开展讲座报告使青年受到良好的革命熏陶。
第三,贴近青年特点。把青年爱好文艺、爱好运动的特点充分地利用起来,培养高尚的情操,使思想教育融汇于文艺活动中去,所以能够吸引青年,团结青年。
参考文献:
[1] 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青年运动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
[2] 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广东青年运动历史资料[M].广州: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1986.
[3] 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等.抗战时期的粤北青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8: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