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数据背景下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 |
范文 | 于丽娜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技术将会为社会治理创新带来新的变革,包括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大数据将促进宗教事务管理决策更加科学,促进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促进宗教应急事件管理能力提升。政府要从建立宗教数据库、数据平台及系统、培养大数据人才着手,不断促进大数据在宗教事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推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 社会治理 宗教事务 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信息终端和信息平臺的不断普及,一个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结合而成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浪潮已经来临。2008年,《科学》杂志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 2012年2月,《纽约时报》发表了头版文章,宣布“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2012年以来,大数据概念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扩张,引起了商业、经济、文化、研究、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1 大数据的涵义及其特征 “大数据”是什么?大家的理解莫衷一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字面来看,“数据”是“大数据”一词的重心,而“大数据”无疑是指巨量的数据,也就是规模巨大的数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认为,“大数据是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作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1]今天的大数据已经不仅仅是当初大数据所指的意思。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是无法完成的。 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大数据还为改变市场、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服务。”[2]大数据延伸成为一种可以为人类服务的分析工具。 人们对大数据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最有代表性观点是3V或4V的特征。所谓的3V是指Volume(体量)、Variety(多样)、Velocity(速度)。Volume是指数据规模巨大。Variety是指数据类型多样。数据的巨量不仅仅表现在规模上,同时也表现在其类型的多样化,包括结构型数据,也包括半结构型数据及非结构型数据。例如,文档资料、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社交网络数据、网络搜索点击记录、各种购物记录等,一切信息都可纳入大数据的范围。Velocity是数据快捷高效,指的是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速度快、时效高。4V是在3V的基础上增加了有用性Value,指数据数量大,价值密度低但潜在价值高,需要高技术进行挖掘分析。 根据这四个特征,大数据可理解为由规模巨大、内容复杂多样、速度快捷高效且价值密度较低的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合。其次,大数据还是一种复杂的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是一次颠覆性的技术革命。 大数据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事物的预测能力。“大数据不是要教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而是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去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3]大数据帮助提高人们的洞察力,为人们的决策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参考。“大数据的这种能力已经在现实生活中被证实。如2009年,谷歌公司对美国流感传播的成功预测。许多国家认识到大数据将是下一轮竞争制高点、是国家间战略博弈的决胜关键,将大数据置于国家战略的层面,开启了大数据开发利用的大幕。 如联合国“数据脉动”计划;欧盟在力推《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改造传统治理模式;美国的“大数据”战略,英国于2013年发布《英国数据能力发展战略规划》,日本“面向2020年的ICT综合战略”、韩国大数据中心战略等。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大数据的作用及其应用,于2015年8月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该纲要描绘出了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图景,并提出要在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数据第一次写入党的全会决议,标志着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数据的国家战略意味着国家要全面发展和应用大数据技术。《行动纲要》提出了社会治理领域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在未来5至10年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行动纲要》为社会治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大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 2 大数据对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大数据战略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推进,将会推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社会发展给人们的宗教生活带来了变化,也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的落实带来了宗教在我国的复兴。人们的宗教活动越来越活跃,但这也为宗教活动场所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宗教的传播路径,以及人们的宗教生活方式。互联网宗教活动越来越丰富,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面临很多新情况。大数据工具的兴起,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应积极运用大数据的理论和技术,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模式,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优化宗教管理决策,进一步推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型。 2.1促进宗教事务管理决策更加科学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数据支持对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宗教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宗教的兴起,传统的仅仅以经验为基础的决策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宗教发展的现状。落实国家的大数据战略,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宗教事务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是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将为宗教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基础。由于信息的缺失、信息不足必然对科学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大数据可以捕捉到手机、互联网等各种媒介有关宗教的信息;能够整合存储在不同部门、不同主体的宗教数据,打破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壁垒。 充分全面的信息数据有效地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另外,大数据的真实性和质量也是获得真知和思路最重要的因素,是制定成功决策最坚实的基础。大数据将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传统的决策模式是建立在有限的调查数据以及经验基础上的。大数据则是利用相关关系,通过对这些分散的数据的分析,对事物的现状做出判断,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让数据说话的决策模式,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宗教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决策向科学化迈进。 2.2促进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借助大数据能够准确把握社会需求,能够提升宗教服務的精准化水平。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4]互联网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宗教生活。宗教依托互联网传播宗教信息,开展宗教活动。一些涉及宗教的平台逐渐兴起,如宗教类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手机APP等。人们通过网络终端平台参与宗教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个人的信息、宗教观点等等。 大数据通过处理大量来自手机的数据发现和预测个体行为。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个人数据的分析,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个性化的宗教服务。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加强对网络宗教事务的管理。大数据将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互联网宗教活动因互联网的特点使其具有了不同于传统宗教活动的特点。例如信息性、去时空性及自由性。互联网宗教信息传播摆脱了物质载体,可以在网络上自由传播,不再局限于一个区域。 互联网宗教活动为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例如对宗教信息、宗教出版物的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平台有关宗教信息的抓取、分析,了解宗教的传播现状或者公众的宗教态度等等,加强对互联网宗教活动的管理。 2.3促进宗教应急事件管理能力的提升 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是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部分宗教活动场所由于年代久远,建筑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大数据有助于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预防和减少消防、建筑等安全事故发生,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另一方面,在一些宗教节日,由于信众多,存在发生踩踏事件的安全隐患。大数据技术可以做到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监控,预防宗教活动时的踩踏事件发生。 大数据还能提高网络宗教应急事件的管理能力。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宗教活动可以跨越省、跨越国家。网络很容易被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发布不良言论,以宗教的名义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互联网的便利也会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借学术研究之名或以炒作社会热点事件为噱头,攻击我国宗教政策、反对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串联组织群体性事件。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及时抓取网络宗教信息,使政府能够在大数据技术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及时做出准确、科学的应对之策,从而提升宗教应急事件的管理能力。 3 大数据背景下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3.1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 数据是大数据的核心,大数据应用的前提或基础是丰富有效的数据源,如果没有基础数据与信息,或者掌握的信息与数据不及时更新,决策者就难以真正及时了解社会的各种需求,也无法规划和选择合理的提供服务的路径与方式。而我国的数据资源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因此,加强数据的收集能力,完善基础宗教信息数据库,是应用大数据、创新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涉及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等方面。只有掌握基础数据,才能实现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关于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基础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对此,一些大学正在做出努力和尝试。中国人民大学组织了一项以宗教为主题的大型连续性社会调查项目——中国宗教调查。该调查第一期是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调查,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的243个县、市、区的4383家宗教活动场进行了问卷调查。后续的调查还会进一步向宏观与微观两个方向延伸,高质量的采集社会与个人两个层面的基础数据,建成系统化、层次化的中国宗教研究数据集。这样的调查会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我国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数据支持。 3.2建立数据处理平台及系统 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一个平台来承载,完成数据收集、存储、分析的功能。因此,开发建立一个完善的宗教管理平台,对于提高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水平十分重要。一些地方的实践为大数据在宗教事务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例如,温州应用大数据提升宗教事务管理水平的实践。温州针对宗教活动场所在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时,短时间会有人员大量集聚,而场所本身建筑老化,通道狭窄,可能发生踩踏事件,有鉴于此,开发了温州市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覆盖了温州 1 万多个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数字化安全隐患档案。“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系统”形成了一张信息网,一张承载着温州万余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安全状况的动态信息网。同时,温州正在开发建设的宗教(民间信仰)场所热力图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感知场所内人数的变化,当场所内人员达到或超过警戒值时,便及时报警,通知当地民宗、镇街等派员前往现场维护秩序、疏散人群。[5] 3.3着力培养大数据人才 大数据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数据价值,发现事物背后所隐藏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的价值,发挥其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想成功驾驭海量的信息,需要大量的大数据人才。 大数据人才要知道如何管理数据,建立分析系统,帮助解读数据。数据科学家是复合型人才,是对数学、统计学、机器学习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掌控。初级的分析人员只能是对数据进行报表、描述性分析,真正高级的数据科学家需要对数据做出预测性的、有价值的分析。 数据科学家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工作中既包含IT的成分,也包含主要业务的成分;二是具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了解数据和信息如何与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产生相关关系;三是拥有其他多种能力,既了解信息、业务以及二者关系,也知道如何整合信息。大数据相关人才的欠缺将会是影响大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应用的重要因素。所以大数据人才的培养是将大数据应用到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很关键的因素。 事实上,大数据可以与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相结合。如孙燕刚、韦波、黄俊华在《基于ArcGISEngine的宗教事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一文中,提出了建立对正常宗教场所、非正常宗教场所、清真網点等其他场所的地图定位系统,对宗教事务进行方便的、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为辅助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6]王昕在其硕士论文《基于Web GIS的宗教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中,提出了将互联网新媒体方法应用于宗教文化传播保护,建立宗教信息平台的想法和设计。[7]相信大数据将会不断推进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晓科.大数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5. [2]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9. [3]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16. [4] 来源于:http://www.cnnic.net.cn/ 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 t20170803_69444.htm [5] 辛永刚.温州:“大数据管理模式”提升宗教事务管理水平[N].中国民族报,2017- 5- 2,(8). [6] 孙燕刚,韦波,黄俊华.基于ArcGISEngine的宗教事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测绘通报,2007(11):65- 66. [7] 王昕. 基于Web GIS的宗教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中山大学软件学院,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