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作业成本法在加工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
范文 | 赵玉碧 摘要:全球化经济已经是当前企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遇到金融危机之后,使得我国经济体系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并且产品市场也开始步入低迷阶段,这给我国加工制造企业运营生产增添了阻碍,严重约制了加工制造企业的今后发展。要想促进加工制造企业的稳定发展,除了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之外,还要提升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说,加工制造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多的问题,这给加工制造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了阻碍。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应的优化措施,并且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加工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处理,同时还能减少企业运营风险的发生概率,促进加工制造企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加工制造企业 成本管理 成本库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诸多加工制造企业在开展生产运营工作时,开始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其中,实现了生产、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严重加剧了加工制造企业运营生产费用的占比。在这种环境下,为了可以保障产品成本核算的精准性,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本数据,从而满足当前企业运营管理需求,就要精准的计算出渐渐制造成本。但是,原始的成本核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由于在原始成本核算方式的作用下,主要是除直接材料以及直接人工之外的费用都纳入到制造成本中,同时运用机械性分配的方式来对各项已经生产完的产品进行配置。这就使得制造成本配置缺少精准性,进而引发成本数据失真现象。因此,为了迎合时代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对制造费用配置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基于此,把作业量当作成本配置的基本要求,把作业当作成本核算对象的方式——作业成本法由此产生,其能够有效对原始制造成本中配置缺少精准性等问题进行处理,完善成本核算机制,给企业运营提供真实、精准的财务数据,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作业成本法在加工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和分析。 1 相关理论概述 1.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也称之为 ABC 法。其主要指在运营生产环节中所产作业为制造成本的配置标准,把产品消耗的成本采用作业方式进行配置,在借助资源动因以及作业动因来实现配置的一种制造成本配置方式。落实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各个产品的资源消耗情况进行核算,从而迎合企业成本计算精准性需求[1]。 1.2成本管理 所谓的成本管理主要指企业在开展生产运营工作时,对各项成本进行计算、探究、决策以及管控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总称。可以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调动企业所有职工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以及运营诸多环节实施合理管控,以最少的成本投放,获得最大的成本效益。 1.3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使用条件存在差异。针对原始成本法来说,其主要适用在生产设施以及方式较为平稳的环境中,人工成本占据产品生产总成本较大份额的情况下,生产作业具备循环反复发热特点。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技术得到了良好发展,这给加工制造企业制造环境的改变营造了良好的条件,高新技术也开始将部分绝对位置的人工操作进行替代,并且企业生产模式也受到大规模生产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产品种类,规模、设备修护、折旧成本、产品规划以及研发等成本开始在产品成本中占据较大的份额,作业成本则是结合外界环境的不平稳因素而得以形成和发展的[2]。 成本核算对象存在差异。针对原始成本法来说,其核算对象主要以生产环节为主,并且核算范畴也常常局限于产品层次方面。作业成本法主要是把核算对象纳入到作业中,对成本含义进行拓展,对产品需求状况进行前推,结合消费者价值对产品投向进行修整。和产品有关的成本支出,都纳入到核算范畴中。 成本含义存在差异。在原始成本法的作用下,成本主要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消耗的运营管理成本,其只包含了产品生产环节中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以及生产成本等,而应用在管理环节中的成本只是当作期间成本进行处理,不将其纳入到产品成本中。在作业成本法的作用下,其主要注重成本投放的高效性和规范性,包含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除了上述指的直接成本以外,还涉及了产品有关的其他成本,属于完全成本。所以,原始成本法只是将成本投放状况进行客观体现,而作业成本法主要是结合动因分析来明确成本投放因素,对增值作业以及不增值作业进行辨别,从战略角度入手,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从而起到减少成本投放的目的[3]。 2 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的特点概述 为了提升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水平,首先就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对一定期限内的成本标准以及水平进行规划,和之前已经落实的成本目标方案进行比较,成本保障成本决策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之后,结合成本决策有关内容,开展成本规划编制工作,并把此当作成本管理的主要凭证,加大成本监管力度,即使在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以应对,防止资金浪费现象出现,在平时成本核算过程中,还要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机制,结合成本支出范畴,合理的选用成本核算方式,从而精准地计算出制造成本。同时,开展成本考核以及评估工作,对加工制造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管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加快企业改革成本管理措施的效率,在提升加工制造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加工制造企业的稳定发展。此外,定期落实成本评估工作,提出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将减少制造成本以及节约成本开支的潜力进行激发。在开展成本管理指标分解工作时,需要把各项指标进行全面落实,分层次开展管理和考核工作,让成本减少的工作指标从组织上得以落实,实现企业各个部门的经济职责机制的有机融合[4]。 3 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3.1分析企业自身的产品成本特点 和原始成本核算方式进行比较,作业成本法存在的主要差异就在于间接成本配置方式存在一定差异。针对原始成本核算方式来说,主要把单一动因当作标准來实现间接成本的配置,而作业成本法由于应用层级有所不同,其主要把成本动因当作核心内容,开展间接成本配置工作,这也是保证作业成本核算精准性的主要依据。加工制造企业应该对成本自身特性有所了解,才能合理选择成本动因。 3.2确定具体的作业成本法实施方法 针对现阶段经济社会来说,大多数加工制造企业把提升效益最大化当作运营标准,而成本效益原则作为企业管理原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针对部分加工制造企业来说,因为间接成本占据总成本份额比较少,结合成本效益准则,企业在落实过程中是无法投放大量的资金,这就使得这些加工制造企业在对作业成本法落实方案进行规划时,不仅需要对成本动因关联性进行思考,同时还要根据企业自身产品特性以及管理标准,合理选择成本动因,从而保证作业成本法落实方案更具合理性和规范性[5]。 3.3确认主要作业,建立成本库 作业身为企业内和产品有着直接关联的活动,是产品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生产一个产品需要消耗的作业比较多,其中在100%的成本中,就有30%左右的成本受到作业的影响。企业不需要对全部成本进行探究,只需要对主要作业有所了解即可,并且把各个细小的作业加以明确,并将其纳入到成本库中。在明确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三项特性,第一项是资金价格较贵,并且资金数量比较多的作业;第二项是产品之间应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作用;第三项是需求形态有所不同的作用。而成本库主要指能够借助同一个成本动因来对同质成本进行阐述的集成体,其中包含了某加工制造企业所消耗的动力成本、检测成本等受到不同成本动因的影响,应该将其设定在各个种类的成本库中。 3.4将所归集的可追溯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成本库 针对任何一个成本库来说,所收集的成本主要是受到作业影响而产生的成本。为了实现核算方式的简便化,在进行成本库设定时,可以将其设定为同质成本库。同质作业产生的成本能够实现合并以及配置,这样可以减少核算工作。该环节中,配置是将作业成本核算法进行体现的主要依据,作业消耗资源,而作业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资源消耗情况,并且资源消耗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质量。 3.5将各个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上 该环节中,主要把成本库中成本按照各个产品消耗作业量的占比配置到各个产品中,这样能够让企业获取作业成本中某个关键的成本价值。在此环节中,配置是将作业成本核算法进行体现的主要依据,产品消耗作业,产品生产数量将直接影响着作业消耗数量[6]。 4 作业成本法有效开展的保障措施 4.1改进生产方式以增大制造费用管理的水平 明确生产程序,精准配置生产成本是作业成本法具备的主要优势。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说,我国大部分加工制造企业还没有将原始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进行舍弃,生产成本比较匮乏,而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据较大的占比。如果才能将劳动密集生产模式转变为技术密集生产模式,是当前加工制造企业首要处理的问题[7]。企业应该将一定成本运用在机械化投放工作中,借助现代化生产设备将手工生产模式进行取代,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成本中有关生产费用的比例,同时还能提升工作效率,给加工制造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4.2根据生产流程合理确定作业动因 针对作业成本法管理形式来说,其需要企业把原始把产品当作主要关注对象逐渐转换成把生产当作关注对象,从生产源头入手,把成本管理理念以及方法运用到其中,并且不管是原材料购置,或者是生产组织,都需要结合消费者要求来开展生产工作,防止资金浪费,真正实现顾客——材料——生产——营销全流程监管[8]。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作业划分,如果划分缺少合理性,就会使得作业成本核算作用无法得到高效发挥,给落实作业成本法带来严重约制。生产流程规划性将可以将作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保证规划的精准性,从而保障作业成本法顺利应用。 4.3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作业成本的核算中 要想将作业成本法进行高效落实,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作业成本核算工作时,需要整合大量的成本信息,并且落实核算工作,由于数量繁多,给核算工作增添了难度。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以及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就爱那个会给产品生产到落实消耗的作业数量逐渐增多,不管是针对于单项作业,还是品量作业,都应该有精准的数据当作支撑,进而提升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将管理信息体系运用到成本管理工作中,可以将企业有较为繁琐的工作中抽离出来,让管理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企业成本数据,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4.4结合自身条件,保证实施效益 从两方面入手,对企业是否可以落实作业成本法进行思考,一方面是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是成本框架。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真实状况,假设可以迎合作业成本法对生产效率以及成本框架需求,才能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企业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效益。反之,不仅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同时还会给企业造成资源方面的浪费。因此,加工制造企业应该对其进行精准思考,慎重判断,结合自身需求合理选择成本核算方式。 4.5加强员工培训,保证实施基础 人员培训是保障作业成本法顺利运用到加工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依据。假设企业一味地重视技术以及机制方面的问题,导致企业职工对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以及重要性缺少认识,不明确自身工作职责,进而引发诸多问题,这样不仅不能实现减少成本投放的目的,反而增加了成本[9]。通过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可以让企业职工对作业成本法的流程以及自身职责有所了解,基于此,在明确作业成本法含义之后,才能确保加工制造企业全面运用作业成本法。 4.6将标准成本思想引入作业成本法运用中 要想把标准成本思想运用到作业成本法中,除了要对企业整体效益进行思考之外,同时还要从细小细节入手,对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加以改正。即便作业成本法能够精准地体现出成本数据以及成本框架,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给予成本数据精准性更高要求。要想将作业成本法自身作用进行高效发挥,就要把标准成本理念融合到其中,根据标准成本法的自身优势,结合企业真实状况,实现资源的合理应用,从而减少成本投放,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同时,还能迎合企业需求[10]。 总而言之,作业成本法可以保障成本数据精准性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局限性。作业成本法即便可以降低当前应用方式在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主观配置,但是并没有从根源上将其消除。换句话说,因为作业成本法基本信息主要源于权责发生机制。所以,其核算结果将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针对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选择来说,作业成本法也不能实现尽善尽美,因此,加工制造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還要结合企业真实状况,将标准成本理念融合到其中,在保证数据精准性的同时,还能推动加工制造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缪红.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师,2014(1):73- 74. [2] 刘思远.如何在现代高新技术制造企业中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J].时代金融,2014(17):174- 175. [3] 马青.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4):81- 82. [4] 沈卫国.浅析作业成本法在制造类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4(23):42- 43. [5] 何静洁.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4):75+137. [6] 王先福.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1):211. [7] 林菡.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5(3):90- 96. [8] 张海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现状及实施对策研究——以A企业为例[J]. 商,2016(2):147. [9] 温素彬,陆柠.管理会计工具及应用案例——作业成本法及其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6(10):133- 136. [10]陈丽贞.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172-17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