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移动支付安全问题探究 |
范文 | 杨婉月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支付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支付俨然扮演了新时代支付方式的主角。然而,扫码支付业务面临着多重风险问题,客户端的身份信息易被盗取,容易陷入“二维码面具”背后的“木马圈套”当中。本文旨在分析出现信息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以及如何引导和完善二维码后台系统的设置,以达到尽量规避移动支付风险、提升中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扫码支付 二维码 扫码支付 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A 1 扫码支付的含义及发展态势 扫码支付是移动支付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新型的消费和支付模式,这种模式运作十分简单便捷。如果你是需要进行支付的移动用户,将银行卡与微信支付等绑定,那么你就可以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工具完成个人的消费。在1990年前后,二维码技术引进我国,之后的近二十年里二维码应用初具规模,二维码被扫描过后可以完成一系列交易付款、信息验证等服务。由于操作简单便捷,使用准入门槛低,所以近年来扫码支付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支付宝、微信二维码,乃至中国银联此前推出的银联云闪付二维码都是二维码在各个领域内的应用,这也证明了二维码所占据的巨大市场份额和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2 中学生选择扫码支付手段的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支付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现金支付、信用卡支付、转账支付、移动支付等。通过数据处理,制作出以下国内各主要支付手段所占比例见图1: 通过图1可以分析得出,移动支付是当前所占市场份额最高、潜力最大的支付手段,扫码支付是移动支付的方式之一,二维码应用广泛,拥有购物支付、信息验证、网址搜索等功能,下面图2是二维码主要应用领域。 通过图2可以看出:购物支付是二维码主要的应用,扫码支付是主要的移动支付方式。在采用扫码支付作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易手段人群中,以一定年龄段作为分界,得出各年龄对扫码支付的贡献率: ![]() 通过图3可以分析得出,进行移动支付的人群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最高值点出现在18岁,在10-18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加,使用扫码支付的人数增加幅度大,即斜率不断增大,这说明青少年使用二维码进行支付的频率很高,中学生选择扫码支付的主要原因有:方便快捷、不用带大量现金、操作简单、从众心理等。同样集中在18-24岁之间,也有大量人群采用扫码支付,当前二维码应用面拓宽,只要持有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就可以“一扫结账”,这样的便利也是很多大学生的渴求,较为年轻的在职人群也常常使用二维码,为扫码支付带来了较广阔的市场。但是相对于低龄者的二维码高使用率来说,年龄较大的工薪阶层使用机会大大下降,尤其是35岁以上年龄的二维码使用比例较小。一方面,由于年龄较大,对于高科技的事物接受起来速度较慢,甚至部分老年人存在抵触心理;另一方面,高年龄段的人口很多长期居住在农村等互联网应用不发达的地区,也会致使二维码市场受到局限。 3 扫码支付的弊端 在国内刚刚兴起的二维码支付虽已普及,但是由于新生事物的不成熟,二维码支付的确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用户安全的保障就是其一。 3.1支付过程中没有统一标准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诞生是IT技术的快速发展的结果,但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扫码支付出现了标准不统一,甚至私自确定二维码运作方式等情况。扫码支付过程混乱,法律监管比较滞后,这些都给这一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2用户的安全缺乏保障 二维码是一把“双刃剑”,简单的操作虽然为用户提供了快速付款结账的捷径,但同时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在“二维码面具”之下很有可能隐藏着一个木马病毒,威胁用户安全。事实上,二维码本身并没有危险性,但是二维码支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二维码连接的信息和交易平台众多,这才是危险所在。由于后台操作保护系统尚未完善,所以极易导致用户的电子支付密码或者身份信息泄露,这对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摆出了一道难题。 3.3可能有资金沉淀的风险 二维码支付与一般的支付手段有一个明显区别,即交易的账户管理人不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而是大小不一的企业,一旦企業经营不善,支付者的资金就很可能被捆绑在企业中取不出来。甚至还会伪造交易信息进行信用卡套现和洗钱的不法行为,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会因此加剧。 3.4行业合法化进程缓慢 二维码支付技术刚开始的时候存在知识产权不明确的问题,我国二维码的码制在初期采用国外技术,底层科技保障不足,央行甚至在2014年叫停了这一产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二维码逐渐完善起来,目前官方也承认了其合法地位,但是我国二维码市场的开发和技术的投入应用相较于韩国、日本等国较晚,所以有“先天不足”之嫌,如果当前的二维码制的知识产权仍然得不到保障,则又容易陷入“后天畸形”的困境之中。 4 解决措施 4.1国家颁布相关政策 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法治建设时期,要在经济领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面对二维码支付遇到的种种困难,国家首先应该以长远眼光进行宏观把控,深化改革,尤其应在二维码客户的审核环节进行严格的法律监管,细化责任承担的规定。同时,对于相关的企业经营者进行实名制管理,制定经营守则和交易规范条款,防止企业从事不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对有力的政策扶持,从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扫码支付环境。 4.2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扫码支付领域面临的困境与我国二维码支付技术不成熟有关。在二维码技术水平尚待提升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加强技术要素的资金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研发更加完备的二维码支付系统,理清二维码交易后台的运作程序,进行自我完善,促进这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 4.3个人提升安全意识 进行扫码支付的用户个人应该提升自己的防范意识,在付款前要仔细审查二维码信息,提升辨别能力。一旦发现二维码后有钓鱼网站或者出现手机中毒等问题,为防止银行卡金额被非法提取,身份信息曝光,应当立刻冻结资金并报警,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5 二维码前景展望 消费是我国拉动经济的“三辆马车”之一,目前我国居民消费还在持续增长,在这样的趋势下,扫码支付拥有巨大的活跃性。作为热门的消费支付手段,如果企业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健康的运作,国家加强经营过程的合理控管,扫码支付必然会有着更加光明的未来,有利于我国居民的消费支付过程降低成本,提升消费水平,促进居民安全意识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鲜血液,助力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参考文献: [1] 罗晓霞.对标支付宝微信 银联正式推出二维码支付[N].证券时报,2016- 12- 13(A04). [2] 苏文君.二维码支付风险防范分析[J].金融科技时代,2016(11):52- 5. [3] 于芬芬.二维码支付安全性[J].电子世界,2016(7):157- 158. [4] 陆睿敏,刘南君,莫晓贤,裴爱瑄.二维码支付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5(9):65- 67. [5] 周国涛,袁舟舟.浅谈二维码支付的风险与防范措施[J].中国信用卡,2015(1):79- 82. [6] 袁菲. 二维码支付技术安全性分析框架[J].金融科技时代,2014(10):64-66. [7]文国军.基于手机二维码支付的售货机物联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3. [8]崔莹.手机二维码支付应用技术和发展概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4):945- 947+95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