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清代的中越文化交流
范文 ○何孝荣
清代(鸦片战争以前),越南历史上处于黎朝(1428—1789年)后期、西山朝(1786—1802年)、阮朝(1802—1945年)前期阶段。其间,中国与越南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继续在越南传播。
一、中国各项制度的移植和模仿
中国是东亚首屈一指的文明古国,各项制度的起源和发达大大早于周边各国,为各国仰慕和效法,越南即是其中之一。
1.政治制度
黎朝移植和模仿中国政治制度,在中央设立以尚书为首的六部负责处理政务,六科负责检查各部工作,另外还设置御史台、翰林院等。阮朝的各种政治设施尤其反映出浓厚的汉化色彩。其官制,沿袭前朝的六部、六科等机构,又常随中国情形加以调整。如,黎朝仿照清朝军机处于1835年设立机密院,简用文武三品以上官掌管军国要务。
黎朝把全国分为数道,道以下分成府、州、县,各设专官分管行政、军队、刑事,与明朝制度基本一致。阮圣祖(1819—1840年在位)将全国分为31省,省内设立总督、巡抚、布政、按察和领兵各职,以文官担任。省以下,分为府、县、州等。在山区,阮朝不仅委用土官,同时实行流官制度。这基本上是移植和模仿清朝的地方官制。
刑法制度,黎朝参考《大明律》制定《洪德法典》,并一直实行到18世纪末。阮世祖(1802—1819年在位)时,命编《皇朝律例》(惯称《嘉隆法典》),“实际上几乎是《大清律》的翻版”①。
2.经济制度
黎初将土地收归国有,名为“公田”。“公田”一部分颁给贵族官僚作为“禄田”,一部分补充到公社的土地里,按“均田制”分给农民。由西山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西山朝没收的黎朝贵族、官僚等的私田和超过规定期限的荒地,交村社管理。他们修改了均田政策,保证农民有足够的口分田过活。阮朝剥夺了农民斗争的成果,又没收了西山朝分配的土地,重新实行均田制,分田时首先优待官吏和士兵。
越南历朝均以中国币制和铸币技术为基础,铸制其“通宝”、“元宝”。如,黎出帝(1786—1789年在位)铸“昭统通宝”;西山朝时期,又铸“泰德通宝”、“光中通宝”。阮世祖铸“嘉隆通宝”,不但在国内使用,而且大量流入中国。
3.教育与科举制度
黎朝在京城设立国子监,置祭酒等;在地方开办学校,置教授。学生所学,为儒家经典著作和中国历代王朝历史。阮朝国子监中,生徒分为“尊生”(皇室子弟)、“荫生”(官吏子弟)、“学生”(民间俊秀子弟)三种。学习的内容,仍是儒家的“四书五经”和词章之学。
越南又仿效中国建立了科举制度。黎朝开科取士,分为乡试(在地方举行)、会试(在京城举行)与殿试(由皇帝主持),乡试及格者才能参加会试。中国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诗、赋和时务策,文体要用八股,越南的科举考试也大体相同。黎裕宗(1705—1729年在位)时,又仿中国设置武举,考试内容与录取方式与中国大体一致②。阮朝继续推行科举制度。越南学者称,“阮朝官吏几乎全靠科举选拔,教育和科举制度生搬外国的内容以及采取脱离实际的经院式学习方法”。
二、中国语言文字、文学的影响
1.语言文字
黎朝统治者提倡汉语汉字,“看不起字喃(越南)和民族语言”,汉字在越南仍处于独尊地位。西山朝时,下令以字喃为主要文字,并把汉字书译为字喃书。这样,字喃得到了一定提倡。不过,由于字喃“字无定体,有口传其音而难写成字者”③,颇不方便,因此逐渐失去生命力。17世纪,西方传教士创制越南拼音文字,最终代替字喃。
2.文学
近代以前,汉文学一直是越南文学的主流。黎朝,汉文学进入全盛时期。黎贵忄享(1726—1784年),官至工部尚书,曾出使中国,名重一时。他博学多才,著作丰赡,振文风,兴改革,有“越南王安石”之称。黎朝末期,文学家辈出,硕果累累。其中,尤以邓陈琨《征妇吟曲》等最为著名。在阮氏割据势力统治下的南方汉文文学也十分兴盛。当时,河仙镇成为南方文学荟萃之都。《大南列传前编》称:“(华侨莫阝天赐)招徕四方文学士,开招英阁,日与讲论唱和,有《河仙十咏》问世,风流才韵,一方称重。”阮朝前期,汉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郑怀德(1764—1825年),华裔。他组织“平阳诗社”,后改称“嘉定山会”。其诗作富于时代气息,显示了阮朝初叶南方诗风,为世所推重。师友之中,以郑怀德、吴仁静、黎定光最负盛名,称“嘉定三家”。国君之中,阮圣祖擅长汉文诗,以好学博览见称。宗室、朝臣中的著名文学家也积极创作,使濒临衰微的汉文文学稍露生机。宗室有松善王、绥理王、白毫子,朝臣士子有潘清简、范富庶、高伯适、阮文超、阮庭火召、阮长祚、阮恂叔等人。其中,以阮文超、高伯适、松善王、绥理王四人最负盛名。嗣德有诗赞曰:“文如超、适无前汉,诗到松、绥失盛唐”,评价甚高,是对阮朝一代汉文文学最好的概括。白毫子(1819—1870年)填词精绝,独步词坛。阮朝妇女中亦不乏擅长汉文文学者。阮氏点(原姓段)著《宫怨吟曲》,香艳哀怨,撼人心弦。浪漫派女诗人胡春香生于18世纪中叶,其《春香诗集》传诵一时,堪称文坛翘楚。
18世纪至19世纪前期,越南的字喃文学在文坛上完全占据优势。但是,汉文学仍对其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著名作家和作品有:阮嘉韶(1741—1789年)用字喃双七六八体写成长诗《宫怨吟曲》,该曲模仿明人韩邦靖《长安宫女行》而作。阮辉嗣(1743—1790)用字喃将中国明末第八才子著《花笺记》译成长篇的字喃诗。字喃文学的代表作家,首推阮攸(1765—1820年)。阮攸出身于文学家庭,有文才,著作十分丰富。用汉文写的有《青轩诗集》、《南中杂吟》、《北行杂录》,用字喃写的有《招魂文》、《众生十类祭文》、《笠坛离拓言》、《二女长流生祭》,《金云翘传》是其主要作品。《金云翘传》以中国清初余怀同名章回体小说为蓝本,经艺术加工改写而成。这部从中国“移植”到越南的文学作品,成为越南文学中的一块瑰宝,其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部越南作品。
此外,如《林泉奇遇》取材于中国唐朝传奇《孙恪传》和元杂剧《孙恪遇猿》,《苏公奉使传》取材于中国的《苏武传》,《王嫱传》取材于中国的《汉宫秋》、《西京杂记》,《潘陈》取材于中国的《玉簪记》,《西厢记》取材于中国的《西厢记》等,都是越南字喃文学中的成功之作。
三、理学与佛教的传播
1.理学
黎朝后期继续独尊儒学,提倡程、朱理学。如,1734年,黎朝颁《五经大全》于各地学官。1755年,黎朝又将文庙中的孔子“改用衮冕之服”。在这种情况下,程、朱理学在越南日益兴盛。越南学者称,“到了黎朝,儒教取得了统治地位,成为封建制度的正统的思想体系”,“黎朝的儒教受到宋儒学说的深刻影响”。16至17世纪,“封建政权仍然努力保护儒教,并以它作为社会生活的纪纲”④。阮朝广立文庙,国王亲诣文庙行礼,成为制度。阮朝又仿照明朝嘉靖之制,停止文宣王称号,改立神主,称“至圣先师孔子”。史称,黎末阮初,在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打击下,“封建秩序连同儒教的纲常礼教一起土崩瓦解了”。但到19世纪,“阮朝大力恢复封建秩序,巩固儒教的统治地位”⑤,遂使程、朱理学又成为官方哲学,得到广泛传播。
2.佛教
黎朝独尊儒学,对佛教进行限制。如,1665年,黎朝申禁巫觋、僧尼等。1787年,黎朝为铸“昭统通宝”钱,下令寺观献铜像、铜器。因此,越南佛教逐渐失去往日的声光,衰颓不振。不过,由于佛教在越南影响长久,统治阶级中也仍有不少人信奉佛教。如,1737年,黎朝权臣郑杠铸大佛像,命百官输铜。所以,南北朝时代,在社会动乱中,佛教又有所振兴。北方在郑氏王朝支持下,禅宗重兴,竹林派名僧白梅麟角开创了新派“莲宗”。另有中国僧拙拙禅师开“拙公派”(称“新竹林派”)。在南方,一些中国僧人到越南弘法者也大有人在。他们在越南建寺造塔,传播佛教。如,1665年,中国禅僧元韶入越,“卓锡于归宁寺,建十塔弥陀寺,广开象教。寻往顺化富春山,造国恩寺,筑普同塔”。他又曾奉命回国延请石濂和尚,后“奉敕赐住持河中寺”。元韶逝后,黎显宗(1740—1786年在位)赐谥曰“行端禅师”⑥。元韶在越南创建了临济宗的“元韶派”,提倡禅净兼修。中国临济宗僧人觉灵,号玄溪和尚,入越后,住顺化法云寺,“精持戒行,僧徒日众”。石濂和尚于1695年抵达越南顺化,住天姥寺。因越南佛法“混滥”,他为文详述戒律要旨及禅学真谛,榜诸山门。又应广南王之请,传授三坛具足戒。自此,“越南僧侣始以念经修行为本务,一改佛门多年的积弊。他在越南虽只居留一年半,对越南佛教界却留下相当的影响”⑦。西山朝令每县只允许保留一座庙宇,当僧尼必须有能读佛经、会写字的条件,“凡在庙宇里而不识字的人则责令回家谋生”⑧,对佛教加以整顿和抑制。
阮朝继续抑制佛教政策。政府设置僧籍,以便控制;限制寺院购置地产,不准接受信徒的财物布施;禁止新造佛寺,寺宇颓败者不得修补。这样,越南佛教进一步走向衰颓。
四、科学技术的交流
1.自然科学
在历法方面,黎朝造《万全历》,实是明朝的《大统历》,或者说元朝的《授时历》。阮朝时,越南因清朝《历象考成》改定节候,制《协纪历》。1812年,越南改《万全历》为《协纪历》,越南历法从此正式确定。
在数学方面,明末清初,中国算盘传入越南,推动了越南数学的发展,同时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后来,明代著名数学家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也传入越南,有力地推动了珠算在越南的实际应用。
在医药学方面,越南也深受中国影响,提高了其水平。18世纪后期,越南出现了杰出的医药学家黎有卓及其医药学名著《海上医宗心领全帙》。黎有卓(1720—1791年)号海上懒翁,从中国医学著作,如《内经》、《锦囊备录》等中吸取营养,并重视越南的治病经验,努力寻找越南国内各种药材来治病。《海上医宗心领全帙》共28集,66卷,在理论方面采用《内经》精义,用药方面则一半采用中国药,一半采用越南药,该书是越南医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⑨。2.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在农业技术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蚕种在越南的传播。1836年,阮朝以中国蚕种分发北宁等地饲育,推进了越南的蚕桑技术。
在手工业技术方面,中国陶瓷烧造技术进一步向越南传播。1810年,阮世祖令华侨何达延请三个广东人到龙寿,“制造一种和琉璃瓦相似的彩色瓦”。大约在1880年,“龙寿的陶器业迅速发展起来,有将近一千名陶器手工工匠和士兵在这里从事生产”10。中国建筑技术影响越南,突出表现在顺化建设中。黎朝后期,掌握朝政的郑氏与南方割据势力阮氏长期对立,阮氏都城顺化。其后,阮朝仍定都该城。顺化营建于十八九世纪,其规模、形式遵照中国北京城的擘划,宫室堂宇都脱胎于中国建筑,具有浓厚的中国都城风味。
五、华侨传播中国文化
清代,大批华侨来到越南,参与越南的开发和建设,对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1671年,广东人莫阝玖(1655—1735年)率领四百余人,乘船抵达柬埔寨的蛮衾地区,开发了早先被称为不毛之地的河仙地区的银矿和农业。莫阝玖去世后,长子莫阝天赐继续建设河仙,奖励海外贸易。莫阝玖在世时,以木为城,宫室、服饰都以明式为准,又建孔庙,提倡儒学。所建七社村,从暹罗湾的磅逊一直延伸到湄公河口,后来被越南统治者逐步吞并。莫阝天赐奖励文学,聚集了很多来自福建等地的中国文人学者,其中有很高知名度的达18人,时人称“十八英”。中、越文人来往唱和,有《河仙十咏》流传。
1679年到达越南美荻(今定祥)的明朝总兵杨彦迪、黄进,以及进驻盘辚(今边和)的明将陈上川、陈安平,带来三千名士兵,战船五十多艘,就地开矿、耕种,与日本、爪哇、中国通商,使嘉定一带也具有了中国文化的风貌。
① [越南]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北京大学东语系越南语教研室译:《越南历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44页。
② 参阅史如林:《汉文化在越南》。沈新立:《中外文化交流史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③ [越南]《中学越史教科书撮要》复集。
④⑤ 《越南历史》,第323~324、356~357,471~472页。 ⑥ [越南]《大南列传前编》卷六《高僧列传》。
⑦ 朱云影:《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台湾黎明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672页。
⑧ [越南]明峥著,范宏科、吕毅译:《越南史略(初稿)》,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249页。
⑨ 参阅冯汉镛:《中越两国医药文化的交流》,载《中医杂志》1958年第8期;史兰华等:《中国传统医学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60~263页。
10[越南]潘嘉纟卞著,何延庆译:《越南手工业发展史初稿》,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5页。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责任编辑:倪金荣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