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探索 |
范文 | 陈翁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管理部门越来越关注智能化技术创新融入城市社会服务管理的话题。作为基层管理创新的新模式,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与管理将进一步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深化改革提供条件。本文以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为例,通过分析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模式,结合城市管理网格化发展中取得初步成效的“数字城管”和“智慧城管”实践,在智慧城管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框架。 一、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1]。 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城市管理网格化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城管使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有效解决多部门管理和协调的问题。同时,数字城管也是城市“管”、“治”的基础工程,是公众都可享用的“公共品”。因此,在已有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作为智慧城管的公共平台[2],为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到2017年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 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突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实现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融入参与式的城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二是网格化服务与管理将实现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服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促进协作性公共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时代政府部门的治理机制,整合政策制定与执行,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各行业、各系统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互动、无缝链接、协同服务、快速反应、整体推进,为社会和市民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四是整合“碎片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型政府深化改革的品质。 二、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概况 在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的数字城管建设开始于2003年。数字城管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城市事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方式。它通过应用、整合多项数字技术,利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通过建立主动发现问题的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长效考核的评价机制,实现科学、严格、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多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管”,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 在数字城管建设运行9年后,杭州、南京、宁波等一些城市开始启动智慧城管升级建设工作。2012年4月,作为国内首家智慧城管中心,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与数字城管相比, 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是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各类信息资源,推进数据融合[3]。智慧城管通过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各个环节、不同人与物之间的泛在互联;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运行状态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管理对象拓展到“人、事、物”全方位管理,实现公众参与的城市治理[4];通过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挥智慧城市管理的整体效能;强调“以人为本”的开放创新,汇聚公众智慧,推动社会创新,实现以监管为主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 三、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特色 2013年12月,温岭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开始推进智慧城管建设。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智慧转型 1.“云”化资源 利用政务外网资源,搭建与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共享资源的“政务云”,将各部门的“信息孤岛”融合汇聚到统一的云计算资源库,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信息壁垒,以“统一归口、分布使用、交互共享”的资源动态管理模式,实现跨部门的信息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对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第三方天翼云。通过虚拟映像,将温岭市智慧城管视频资源与省级智慧城管平台互联互通,成为首个接入省级平台的县级试点,实现了省级平台对温岭市的宏观监管和指导,形成了具有温岭特色的第三方云与政务云共存的“混合云”优势,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物”联感知 通过融合信息感知平台,接入信息采集员的“城管通”、执法队员的“执法仪”和行业监管员的“处置通”等,通过智能终端获取的问题描述信息,以及渣土车、环卫车、行政执法车等车载系统获取的位置描述信息,通过分析作业车辆、作业人员和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的位置和实况,实时指挥调度;通过统一视频感知平台,集成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建筑渣土监控系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时监控系统等,整合天网工程中城市管理问题高发的66个点位,形成了面向城市管理的有效智能监控优势。 3.“大”数分析 在原有数字城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扩建,优化系统流程,实现智能化案卷提醒和回复,开发智能分析评价系统,提升智慧城管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通过一、二期工程建设,实现主城区29.93平方公里的标准化采集覆盖,同时建立可量测实景影像空间数据,将城市管理的事部件定位于全息影像空间参考系中,确保平台城市景观的可视性;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未知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为政府部门决策、减少可能的风险提供一手数据。 (二)注重“物联网+”理念融入,创新服务民生 1.立足大众创新,提升公众参与 建成以微信、微博等为渠道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创新市民参与机制;在省内首创建立wiki门户网站,促进城市管理的民主决策。同时,对有效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为城市管理提供良好建议的市民,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2.立足社会创新,探索服务转型 在全国首创建立停车诱导微信公众平台,整合自驾车泊位寻找和公交、公共自行车站点、路线三位一体的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建立城市管理问题投诉渠道。市民通过微信直接发送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和意见建议。自2014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全新改版上线,点击量突破200万次。 3.立足知识创新,推进政产学研融合 加强与省内智慧城管专家组建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城管研究所的紧密合作,探索校政合作新模式。全省首个县级“智慧城管”教学实践基地落户温岭,双方互聘技术顾问、专家,共同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智慧城管方向)人才,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为学院师生讲座,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专题研讨。双方通过调研拟定的《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规划方案》通过省级评审,获得一致好评,作为全省县级市智慧城管建设标准方案推广;双方共同申报的合作科研项目“基于温岭的智慧城管信息采集项目”被省建设厅立项。 四、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思考 2013年,时任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在“智慧地推进中国城镇化”主题报告中提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升级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捷径”,各地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优化数字化城管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物理性公共平台”;“智慧城管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数字城市管理技术应用,以业务驱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5]。 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核心是社会管理,智慧城管管理领域的核心是城市管理,二者虽然领域不同,但是网格化管理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本文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引入智慧城管平台的理念,将网格化管理延伸到街区和乡镇,叠加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综合治理、权力阳光、决策、管理、服务、政务公开、社会监督与参与等项目内容,建立配套、完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监督考核的闭环机制;围绕“政府城市综合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管理”,通过有效整合各部门的公用资源,统一实行“一个三级网络体制、一个统一服务入口、一个流程调处到底、一个监督考核机制、一个智能化平台”[6],最终是要着力于解决基层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源整合。通过对数据库(包括今后新增的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城市基础对象数据库、实景影像数据库,以及各类管理业务的数据库并加入时间维度,以此构建温岭市独有的、时空一体的城市数据库。二是热线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热线,包括市长热线12345、城管热线96310、城建热线12319、民政热线96345等特服号码和其他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企业的投诉咨询热线,搭建“一号对外”的服务平台,实现市民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政府部门提供的社区治理、小区管理、生活和便民服务。三是视频监控资源中心。通过整合视频监控资源,主要包括天网工程(公安局),公园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建设规划局),车站、公路的视频监控,以及公交、出租GPS监控(交通运输局),各市场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市场监管局),城管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行政执法局),以及酒店、宾馆、商场等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搭建覆盖全域的视频监控网络,及时了解、掌握城市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四是公共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政务公开信息,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教育科研等专业数据库之间的共享交换。五是地理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国土局的基础国土资源数据、建设规划局的天地图、交通局的道路路网信息、水务集团的给排水管网、供电局的电力线网等数据,在与智慧城管平台基础数据进行叠加、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信息覆盖面更广、基础设施功能更全的政务地理信息服务中心。六是拓展网络。数字城管的闭环监管流程是现代城市科学管理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在此提出创新性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即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构建市级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网络,通过采集、派遣、处理、考核的闭环监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级网络即市级网络,组建温岭市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整合信访、公安、司法、民政、人社、国土、卫计等部门,建立融信访接待、户籍登记办理、法律咨询、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平台;二级网络即街道、乡镇网络。通过整合派出所、流动人口管理办等资源,建立集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机构;三级网络即行政村、社区网络。通过在行政村或社区建立基层管理服务站,开展各项便民服务,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通过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已整合的城市数据信息,推进数据融合,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面到协同一体的四个平台,即业务协同平台、公共事业监督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城市社会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展望. [D] [2] http://www.gkzhan.com/news_People/detail/414.html [3] 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4] 宋刚,孟庆国.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J].电子政务,2012(2/3):1-9. [5] http://www.vsharing.com/k/CIO/2015-9/714403.html [6] 智慧城市白皮书[M].(2012),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论坛 (责任编辑:李静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