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红色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研究初探
范文 贾茵
一、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和接待旅游者进行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截止2017年,我国已建立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一百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为解决当地民众生计而修建的伟大水利工程,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工程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2011年,红旗渠被评为红色旅游景区。2017年,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成为未来五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工作的重点。红旗渠总干渠开凿于峰峦叠嶂的太行山腰,整个工程浩大而又艰险,其河南境内的青年洞、分水岭等代表性重点工程渠段所属景区地势险要,建设施工精准,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及景观价值,仅2015年就吸引了45万人次参观游览,并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二、红色旅游景区面临的问题
与轰轰烈烈的红色旅游发展态势相反,我国红色景区的规划和建设面临千篇一律的发展趋势:高大的入口主体雕塑成为进入红色景区的标志性景观特征,静态的图片展示结合影像资料的介紹形成被动式的隔着玻璃看、挤着脑袋听。在历史遗迹旁配以简单的图片文字解说和碑文纂刻成了游客争相拍照留念的场所。除此之外,红色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和内涵,既不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也不能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多数景区变成了“打卡式”的一次游和走过场。相比之下,国外具有纪念、观瞻性质的场所,总能给游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和感知力。总体上,旅游规划程式化的套路和开发模式的粗糙陈旧大大降低了游客对纪念场所的敬畏感和神圣感,景区简单机械化的管理模式更无益于红色景区品质的提升。究其原因,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了纪念对象的模糊定位,纪念主体内涵理解的浅薄导致了缺乏实际价值的开发建设。
一些景区的开发品质始终不尽如人意:红色景区游览内容形式单一,依然处于门票经济时代,参与性和启发性游览感受几乎为零;旅游产品辨识度低,部分景点基本处于零开发阶段,高质低用;旅游项目多为农家乐、垂钓等低端产品,与红色旅游主体基本无关联。此外,景区多头管理的处境造成各利益主体从不同角度出发管理景区,各自为政,很难实现旅游发展的统一考量。
总体上,我国红色景区旅游起步较晚,旅游模式同质化现象突出。在以政府主导的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行政干预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景区的规划和管理,红色旅游业非市场化现象是现阶段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三、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策略
我国红色资源分布广泛、区域性特征明显,在日趋成熟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准确定位红色旅游景区的纪念主体,才能防止红色主题不跑调;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有助于红色旅游品牌的建立。红色旅游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统筹规划;以政治为导向,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文化传承;以市场为手段,积极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一)红色资源是红色旅游景区最核心的价值
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提升红色旅游景区核心价值的关键,规划和设计丰富完整的游览体验线路本身就是进行红色旅游的最好教育方式。通过故事性的节点设计增加游览乐趣,最终达到突出红色、坚守红色的目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以拨发专项资金的形式对延安、井冈山等一大批革命老区的旧址、遗迹、场景等进行修缮和复原。革命先烈和伟人战斗过、工作过和生活过的地方极大地激发了参观者的爱国热情和爱党情怀,成为红色景区最核心的资源,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红旗渠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重要的建设工程之一,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条漂浮于太行山腰的人工天河凝聚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民族精神,是红色旅游的精神载体,也是景区最重要的红色人文景观。红渠自身的纪念性和故事性足以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回忆和传承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优美的生态环境提升红色旅游品质,是红色文化灵魂所在
与传统旅游景区相比,景区环境所反映的革命精神内涵是红色旅游景区最大的特点。景区生态环境资源同红色文化资源一样,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对景区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应采取分区保护的模式,核心区作为红色遗产部分,原真的生态环境能够最大强度地保留红色历史风貌,太行山蜿蜒流动的渠水与雄伟的太行山脉几乎形成完整的统一体,独特的自然景观成就了人工天河的壮丽秀美。对红旗渠景区山水一体化的保护是塑造红色文化精神的关键。缓冲区作为红色文化的延续部分,适量的景观设计有助于提升景区整体生态环境品质。借助科学的旅游策划,红旗渠文化遗产廊道与林州城市休闲绿道互为补充,使红色旅游结合地域特色,形成新的亮点。开放区借助原有红旗渠支渠网,最美林州休闲绿道丰富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原有废弃水闸等水利设施通过景观化的处理介入到自然环境中,渲染出浓厚的红色时代主题氛围。优美生态环境是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精神文化高度发展的必然表现。
(三)全域旅游推动红色旅游景区全面发展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的整合,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红色旅游本质上是一次具有实践性的学习体验过程,优秀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策划能够有效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的品牌影响力。以红旗渠风景区发展为例,在以纪念性为主的红色景区内,恰到好处的增加体验性空间,不但能够有效分解人流,便于景区管理,而且更容易将游客带入设计者营造的氛围:油票、布票、粮票、宣传、标语、大字报、红星帽……这些充满强烈时代主题的物件最能引起同龄人的时代共鸣。吃人民公社大锅饭、住石屋土炕、穿革命绿军装、看露天黑白电影、颂扬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全方位营造的时代主题村落形成红旗渠特有的主题旅游模式。游客沉浸在旅游体验中,切身体会革命年代的艰苦,忆苦思甜,最终达到红色旅游的教育目的。
(四)智慧景区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智慧景区建设不仅实现景区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更能通过高品质的管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特别是随着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智能化的景区游览服务系统将使景区的各项服务更加人性化。如游客手机扫码自动验票,借助微信同时收听语音讲解;根据景区实时反馈的人流动向,自由选择景点游览路线,规避拥挤,景区管理方也能同时完成对景区流量的监控和预警等工作。
针对70、80后主力消费群体,智慧景区建设有着无可比拟的服务优势。通过线上活动,游客可以随机互动交友,同时参与主办方的线上有奖征集活动。景区的营销推广也可以借助智慧景区的建设开展更多富有趣味的线下活动,实现景区品牌的传播与拉新。通过智能网络,实现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全面、透彻、及时地感知。
四、结语
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旅游,学习和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极大鼓舞,带来愉快感受是红色旅游的首要目的。红色旅游景区应该统筹规划与安排,抛弃传统说教、参观的古板形式,通过引人深思的场馆设计、身临其境的情景展示、可参与性的特色活动、智能化的管理运营手段,努力挖掘红色文化潜力,使红色旅游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朱岩.红色旅游景区景观设计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9-16.
[2]李明伟.提升红色旅游品质重在加强规划管理[N].中国旅游报,2016(3).
[3]高芳芳.基于红色旅游的景观保护与规划——以中共中央西北局延安旧址景区设计方案[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14-18.
[4]河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林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D].2011-10
邹超亚.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360doc.com/userhome/2838407.
(责任编辑:申舒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