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舟山港港口物流的发展研究 |
范文 | 程正华 摘要:文章第一部分从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其发展所呈现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功能定位;第二部分阐释在全球经济形势下其发展在舟山市乃至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用SWOT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后就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舟山港;港口物流;无水港;金融危机;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U69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first part starts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zhoushan port and points out its differences and functions. The second part explains its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and role in Zhoushan City as well as in Zhejiang Province's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global economic situation, and analyzing its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 with the method of SWO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problems, suggesting some strategies. Key words: zhoushan port; port logistics; no water port; financial crisis; SWOT analysis 1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 2006年1月1日,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两港一体化实施开始运作。宁波港有资金和技术,舟山深水岸线资源全国第一,综合建港条件世界罕见。两港资源整合,宁波—舟山港将成为世界特大型港口。作为上海航运中心南翼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后的强势发展,目前已经跃居到仅次于上海港的我国大陆第二大港和举世闻名的深水港。作为上海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舟山港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工业发展所需能源、原材料及外贸物资运输的主要中转港,是舟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其发展方向是以水水中转和工业港为特色的综合性港口。 近年来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充分发挥深水港优势。(2)以专业化形成规模效应,产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目前舟山市的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整合过程中得到发展提升,港口物流、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海岛服务也迅速崛起,培育和发展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且有发展潜力的海岛服务企业,提升了舟山市海岛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产业竞争力。(3)采用新的合理的中转方式。目前舟山港原油中转,从最初的海上过驳,到如今综合运用海上原油过驳、码头进罐中转和管道运输等多种中转方式;铁矿石除了开展水水中转外,积极挖掘水铁中转潜力;煤炭则形成了水水、水铁、水陆等多种中转方式。(4)改善集疏运条件,扩大港口腹地范围。舟山港现在已有遍布全球主要港口的航线,和四通八达的铁、公、水路及管道相连,已初步形成水水中转、航空、管道、高速公路等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大大扩大了港口腹地范围。(5)确立在“海进江”体系中物流中心。随着我国原油、矿石、粮食等物资的进口增加,长江流域对深水海口中转港口的需求,为舟山港打造“海进江”物流中心提供了契机。 2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的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分析 2.1.1世界经济和世界航运市场。美国的金融危机的根在于信贷扩张,祸在于次贷危机,本质在于全球经济的衰退,此次的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的经济危机。 世界航运市场与美国金融市场高度相关,世界航运市场处于资本市场的末端,根据长鞭效应,由美国资本市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对世界经济传导到航运经济的比例为1︰10,即世界经济增速降低1%,将引起世界航运市场10%的增速放缓。 2.1.2我国经济和我国航运市场。我国GDP中的出口部分将因美国的信贷紧缩而遭受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对欧美日三大贸易市场的依存程度高达90%,对美国高达40%。 我国航运业不景气期早在今年年初已现端倪。中美航线进多出少,中欧航线的集装箱出现供给过剩。航运市场由于油价上涨、人力成本的上涨、船舶资本成长的上涨和运力供过于求的困扰,预示着航运市场不景气期的到来。对物流企业而言,主要是生产企业——物流公司的客户受到了影响,导致物流公司的业务萎缩。还有就是国际航运、国际物流企业、货运代理企业、港口(海港、航空货运)以及港口物流相关的集装箱拖车运输业需求萎缩带来的影响,将使航运业的竞争加剧,导致兼并重组,而对外贸集装箱码头而言,意味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2008年第三季度,深圳盐田港出口出现负增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2.2微观环境分析 2.2.1浙江省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浙江省能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创立新的区域竞争优势,关键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 浙江经济面临着如何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的巨大挑战。虽然近年来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2000~200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7%,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7 521.09亿元,占GDP比重为40.4%(图1),但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表1)。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浙江服务业,从而保持浙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将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引擎,它的振兴将大大改善浙江经济整体素质,增强浙江的综合实力(图2)。(1)发展服务业是实现浙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2)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提升浙江制造业层次,打造“先进的制造业基地”;(3)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4)发展服务业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2.2舟山市经济发展分析 2.2.2.1舟山市经济发展战略。针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趋势,2007年3月,中共舟山市第五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服务富市”的发展战略,针对舟山市的经济社会实际,深入探讨了舟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对舟山市产业结构的演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有统计显示,2007年舟山市服务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84.43亿元,占GDP的45.3%。 2.2.2.2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既然舟山市政府确立了“服务富市”的发展战略,而在舟山的海岛现代服务业中,最能体现速度,最具发展潜力的,就是舟山港港口物流业了,它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目前舟山港共有生产性泊位43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2007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8亿吨,在全国各大港口货物吞吐量中排列前茅(图3)。舟山港港口物流业今后的发展重点应该是以大宗能源物资储运中转项目为主,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能源物资储运中转基地。 《福布斯》杂志2006年发布的“中国内地最适宜发展物流城市榜单”中,“宁波—舟山港”名列第三位。由此可见,舟山市港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将港口物流业作为舟山发展海岛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要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打造全国重要能源物资储运中转基地、长三角重要对外贸易物流基地、市域临港工业物流支撑基地。 2.2.3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2.2.3.1舟山港的竞争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舟山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杭州湾口外,扼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于长“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舟山海域交通四通八达:距上海浦东仅70n mile,与宁波北仑隔岸相望,与台中、高雄、长崎、釜山、大阪、首尔、香港、马尼拉等重要港口距离均在1 000n mile以内,并形成一个近乎扇形的航运网络。可以说,舟山港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和走向世界的海上桥头堡。 (2)良好的港口资源。舟山港的进港航道水深17~21米,可供15万~20万吨级的船舶顺利进出。港区深水水域面积达100多km2,可同时停泊1万~20万吨级船舶几百艘。港口深水岸线资源丰富,有1 538km。其中水深大于10米的岸线有183.2km,水深大于20米的岸线有82.8km。整个港口具有叩门多、陆域少、水深、少淤泥、避风等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些优势为舟山建成区域性的航运中心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随着船舶向大型化发展,舟山的深水港优势愈加明显。区域性航运中心的货物中转地位,将成为舟山港的一大特色,初步形成了集一干线四大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港。 (3)扎实的运力基础、不断改善的港口基础设施和出具规模的集疏运网络。近几年来,随着舟山港区位优势的日益显著,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舟山,像国内的中石化、中石油、中化集团、宝钢集团、中海油、中远等,还有一批著名的跨国企业如日本的玛鲁哈公司、常石公司等。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舟山市的现代港口物流引资后实现较大突破,运力得到大大提高,航运企业已基本形成经济成分多元化、资金实力较强、组织机构精炼、货源渠道自成一体、运力科技含量有所提高的格局。港口设施也得到大大改善,形成初具规模的集疏运网络。 2.2.3.2舟山港的竞争劣势 (1)港区后方堆场功能单一,能够从事物流的区域较少。 (2)港口建设用地跟不上港口发展要求。 (3)对外陆路交通不方便。 (4)物流信息网络尚未形成,信息技术在物流应用中的水平不高。 (5)缺乏现代物流新理念。 (6)缺乏人才。 2.2.3.3舟山港面临的机遇 (1)《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通过审批。由交通运输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组织的《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评审会议于2008年7月14日至18日在舟山朱家尖召开并通过评审。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后迎来更大的机遇:首先是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已全线通车,宁波与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新的两小时交通圈,宁波将进一步成为长三角南翼的交通枢纽,同时也使宁波—舟山港的腹地延伸至整个长三角地区。而舟山与宁波之间除了轮渡之外,陆岛大桥在2008年年底竣工,将会结束舟山港无陆路运输的历史,从而借助宁波这个交通枢纽,将自己的经济腹地延伸到“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吸引更多的货源。 (2)上海港黄浦江两岸散货码头的撤除。为满足上海世界博览会总体规划要求,上海市决定对黄浦江两岸进行重新规划,对沿岸原有的散货码头逐步撤除,另外上海港只会保留少部分煤炭码头,其他散货码头运输将逐步向上海市周边港口转移,这无疑给舟山港带来更多的需求。 2.2.3.4舟山港面临的威胁 舟山港的发展面临着其他港口和陆路等运输方式的竞争: (1)东亚港口的竞争,主要是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高雄等亚洲大港。 (2)国内其他港口的竞争,其一是长三角港口群内部的竞争。其二是与环渤海港口群的竞争。 (3)国际物流公司和航运企业物流参与港口的竞争。 2.2.3.5舟山港的战略分析 (1)优势机会战略:加快舟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港口服务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以港口物流为主的服务贸易型行业为导向。 (2)优势威胁战略:加快舟山市三大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利用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建立并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区域协作,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3)劣势机会战略:舟山市本身各种资源相对缺乏、发展港口物流产业来带动其他服务型行业发展成为必然选择,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对港口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4)劣势威胁战略:要充分发挥舟山港口物流优势,建立有竞争力的服务性产业体系,提升区域地位和品牌知名度。 3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的对策 3.1积极拓展国内物流市场 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无水港”,以其高效运转和保证整个供应链的畅通,帮助当地外贸企业实现“一关三检”将货物运出去,这既有利于帮助各地政府招商引资,又能刺激经济的发展和需求,从而把自己的经济腹地延伸到更广阔区域。 3.2更新观念,转变经营思路,引入现代物流新理念 目前,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发展上处于起步阶段,传统观念和管理粗放问题比较突出。所以首先要转变经营思路,引入现代物流新理念,增强现代物流服务意识。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是一次新的革命,必须突破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及时转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二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的实质是服务,无论是航贸企业,还是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第三方物流等企业,作为现代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发展现代物流首先是一个服务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现代物流意识深入到行业管理和航运企业中。三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观念。各港航企业应从实际出发,与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长期的相互依赖和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3.3政策引导,转变经营体制,构建与舟山经济相适应、与周边地区相匹配的现代物流中心 将舟山港建设成现代物流中心,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引导,通过政府国土、财政、工商城管、产业等的调控和政策引导,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和垄断体制,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广泛吸引国际著名的港口、船公司、贸易商和物流企业参与舟山港现代物流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1)构建现代物流中心应从舟山实际出发。(2)构建现代物流中心要与舟山经济相适应,有助于舟山经济的发展。(3)要与周边地区相匹配,作为上海、宁波这两个国际性大港的“后花园”,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4)要利用各种优势,以深水港、信息港、枢纽港“三港”的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形成汇集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的综合性的现代物流中心,充分发挥舟山港的港口功能。 3.4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实现现代物流业的信息化 舟山港要构建现代物流中心,不仅要拓展港口的服务功能和提升港口服务效率,还需要通过港口的信息系统管理好业务,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使港口内部的业务流程之间、业务伙伴之间做到信息共享、交换和流动的同步化,与客户共筑利益共同体。为此,舟山港要重点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系统,使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加快企业间跨地区、跨行业的业务协作;实现由传统的分散经营向统一的流程一体化运作的网络经营转变,形成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3.5要加快培养和引进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航运人才 现代物流业是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港航企业经营现代物流服务,必须拥有一批具有物流技术、富有经验的物流管理人才,首先,要提高港口操作人员的物流服务意识;其次要对货物流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再次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开展物流理论研究,造就一批熟悉现代物流运作规律并具有开拓精神的物流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 中国航运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人才短缺问题亦相应凸现。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国内外高级船员尤其是能胜任操纵大型集装箱船、VLCC(超大型油轮)、LNG(液化天然气船)等船舶的高级船员、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国经营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精通航运政策与法律、通晓资本运作的人才、英语与业务俱佳的业务骨干、国际组织中的中国专家。 参考文献: [1] 陈祥燕. 我国政策谱写长三角经济发展新篇章[J]. 海运纵览,2008(7/8):4-6. [2] 张菡. 快速发展的宁波舟山港[J]. 海运纵览,2008(5):23-26. [3] 李宝奕. 现代物流:港口发展的新活力[J]. 海运纵览,2008(5):31-33. [4] 张善杰. 我国“无水港”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 海运纵览,2008(7/8):21-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