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日本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追踪体系分析及启示
范文 周 敬 李 煜
摘要:食品流通中的安全追踪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日本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食品流通安全追踪方法。文章介绍了日本近年来食品安全追踪体系的实施现状,分析了食品安全体系的思想核心及构建食品安全流通体系的条件,最后结合我国现状,对发展我国食品安全流通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食品流通;安全追踪;流通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afety tracking is essential to ensure safety in food circulation. In Japan, there have been a better method of safety tracking in food circul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safety tracking system in Japan, analyses the core idea of food safety system and conditions of building food safety circulation. At last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of our country,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safety circulation system are given.
Key words: food circulation; security tracking; circulation system
0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特别是近年来,三鹿奶粉事件、含有三氯氰胺的毒鸡蛋和添加了“瘦肉精”的猪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因此,如何控制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实现有效的监管就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忽视的课题。日本在食品安全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安全监督体系,尤其在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监控方面,值得我国借鉴。

1日本食品流通中的安全追踪
1.1日本食品流通安全追踪体系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日本相继发生了1996年的O157大肠菌中毒和2000年的雪印乳业公司金黄葡萄球菌污染奶品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日本进一步改进了食品生产和检测技术,修改和完善了《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基本法》和《关于食品制造过程管理高度化临时措施法》等法律以强化食品监控。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意识到食品的物流过程监控和生产过程监控的同等重要性,加大了食品物流过程中的监控,以保障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并在《综合物流措施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利用信息记录的自动化和简便化,加快开发和导入食品安全跟踪体系”的食品物流发展方向。

1.2日本食品安全追踪的概念及实施现状
作为日本食品物流监控的核心,“安全追踪系统”的本质体现在“在食品进入消费手中之前检验出不良品并将其处理”和“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原料、加工和物流等信息”两点,即通过该系统,极大地防止食品事故发生,并具备向消费者提供食品的产地、生产加工和物流等信息查询的能力。此外,在流通层面上,当食品事故发生后,可以通过流通渠道记录迅速地回收同批食品,查究事故原因,调整现有的流通渠道,让食品绕过有问题的节点继续流通,确保其他食品流通渠道的安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扩大。食品安全追踪的实施还明确了食品流通渠道上各企业的责任,使得食品供应链上的安全管理更加透明化。最后,通过食品信息的传递和保管不断的规范化,能够提高在库管理和品质管理等效率,利于企业管理,进而节约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总费用。日本食品追踪体系流程图如图1所示。
在日本,由于食品追踪体系的食品事故预防、事故原因追踪、食品整个生产和流通过程透明化等多个优点,该体系的实施备受人们关注。2005年农林水产省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民众认为十分有必要实施该体系。该体系的具体实施情况则如图2所示,从图中数据可发现,食品制造业和食品零售业中引入了食品安全追踪体系的企业比例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到2007年,已经有近三分之一的食品制造业和食品零售业引入或部分引入该体系。可见,食品安全追踪体系正在日本食品界内逐步普及化。
2食品安全追踪体系的运作特点
虽然不同种类的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追踪的运作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日本食品安全追踪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商品进入流通前严把质量关。众所周知,日本国民对食品的鲜度和品质的要求很高。因此对于生鲜食品,特别是对于日本国产的蔬菜、水果、鲜肉等保质期短且加工程序简单的食品而言,经常要在产品采摘和加工后的第一时间送往消费地,以免丧失最佳的消费时机。对于蔬果等几乎不需要加工的食品,经常采取直送的方式处理,即将采摘下的蔬果送到当地农协的拣货场经一些简单的分拣和包装后立即运往销售地。

然而,这种快速的直送方式是以进入流通环节的食品全为合格品为前提的。为此,日本的农家在收获农作物的前两周左右必须参加由当地农协组织的抽样化验检查,只有检验合格的农产品才能取得进入市场流通的资格,在流通至零售商时只需简单验货即可。此外,这类食品的包装纸箱上除了印有产地等信息之外,还印有刻有生产者姓名的印章,这样在销售地,消费者可以通过纸箱上记载的信息查询产品出自于某地某农家。
(2)将食品的最终检验推向流通末端。对于便当等生鲜加工食品的流通方式多以午夜零点为最终包装期限,并经物流中心短暂分拣后再送往零售店,但也有部分商品生产后直接配送至零售店等情况。这类生鲜加工食品的流通过程如图3所示,从原材料的检查到整个制造工程都处于严格的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管理状态,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保证质量和无次品。日本国民对食品的新鲜度要求十分严格,不仅是生鲜食品,即使是加工食品,如果不能在食品保质期限的前期售出,也将极大地影响该食品的销售。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销售时间,食品不能在上架前的流通环节和检验阶段花费过多时间,在重视食品鲜度和时效的低温食品物流中更多的做法让其先行流通,商品的检验则推迟到商品上架时,根据之后的检查结果回收次品。如发现次品则立即回收,避免造成食物中毒等危害事件发生。

这种先行发货的物流模式缩短了提前期,大大确保了食品的鲜度。但这种方式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配送过程中的温度管理,一旦无法按照要求进行温度管理,食品的品质会在物流的过程中下降。

(3)流通中以制造批量为基本单位追踪管理。食品追踪的本质之一在于,将不合格品阻止在进入最终消费者之前的某环节。然而,食品具有量大且包装形式多样的商品特性,要在流通过程中对每件零散商品逐一管理几乎不可能。当前,虽然可以利用在单件包装上贴附IC芯片的办法来实现追踪管理,但是对于大宗、多品种、低价格的食品类商品在成本上很难实现。因此,如图4所示,在商品从发货到消费者过程中实施全程中,一些保质期相对较长的加工食品的入库、储存和出货管理等都有必要以制造批量为单位来实施。
以制造批量为基本单位追踪管理实际操作情况如图5所示,首先托盘和纸箱等为单位实施,制造批量的信息用条形码表示,通过扫描条形码来将物流信息读取到物流信息系统,并以该信息为基准管理库存、发货,食品保质日期及发货日期等信息数据。这一点对于以少量多品种多频度发货的商品十分不易实现,需要加强各企业间的交流和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
(4)客户端的商品信息查询。在单件商品方面则利用二次条码等来记录原料和生产的相关信息来实现追踪,消费者在任何时候能通过商家提供的扫描器或者手机等提取商品信息。这种追踪方法落实情况较好,目前已经有一些厂家实施并将该方法作为强有力的品质保障手段。
3实现食品追踪体系的条件分析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对于食品追踪体系的实现,以下4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1)企业间的合作与协同。食品追踪体系的实现是整个食品供应链上生产者、制造加工者及批发业者的合作的过程,尤其是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间的合作显得十分必要。食品供应链上各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明确各个企业在食品追踪体系中的位置和职责,每个企业派遣专门负责人管理。
(2)企业间信息系统标准化。为使食品信息能在食品供应链上高效的传输,各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实现对接显得至关重要。在供应链上建立通用的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规范条码型号和电子标签等信息表示的标准。共同构建信息系统,不但有利于食品信息的收集和共享,也降低了单家企业的投资额和风险,而且在事故发生时能迅捷地应对食品安全事故,节约不合格食品的逆向物流费用。
(3)严格的生产加工管理。由于一些生鲜食品的具有先行流通和后阶段检验等特点,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原材料的生产阶段,主要采用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方法控制食品安全性和品质。而对制造和加工企业则要求在HACCP管理下作业,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环节。此外,还要求一部分企业取得ISO9001和ISO14001认证。
(4)食品原材料生产监控能力强的农协组织。组织机构完善的农协组织在食品原材料的生产阶段已对农产品的生产实施严格监控,收集每批产品的化肥、农药等使用信息,并在丰收前组织农产品的安全检验。此外,农协作为食品供应链中最上游的关口,具有很强的集货能力,大部分的农产品是在农协汇集后再流向市场。农协严格的监控简化了食品流通初级阶段的安全控制,确保了进入市场流通的食品安全性。
4日本食品追踪体系对我国食品安全流通体系构建的启示
日本作为对食品品质高要求的发达国家,其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追踪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性。通过探求日本的食品安全追踪系统的运作及实现的必备条件让我们看到,在加强食品原材料监管的同时,构建高效的食品流通体系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的食品流通体系中存在安全监控法制法规尚不完善、物流作业环境差、流通成本高和信息反馈比较滞后等问题。结合对日本食品安全追踪系统的分析,对构建我国的食品安全流通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食品物流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完善。我国目前把对食品的安全监控主要聚焦在原材料及加工环节上,对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在物流过程中对食品安全控制和安全信息追踪的物流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构建安全的食品物流体系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需要政府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持。
(2)加快食品流通机制构建和完备。高效和安全的食品流通体系必然得有强有力的食品流通机制支撑。特别是日本的农协组织在其食品流通扮演了第一道安全关口的角色,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而在我国的食品流通体系中,尚缺少这种在食品流通初级阶段中对食品的出货和安全检验全程监控的非盈利组织。
(3)加快食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食品物流设备相对落后,大型的冷藏车和专用冷库等专业物流设施尚不普及。规范的物流设备可以降低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品质下降和货损等。故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规范食品物流工具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4)加快专业食品物流企业的发展。食品物流企业作为食品物流的实施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流通体系就必须发展现代的专业食品物流企业。食品作为大宗和人类必须的消费品,其货源充足。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往粗放型的食品物流模式将逐渐从历史的舞台淡去,发展现代的专业食品物流企业具有市场前景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5)加快食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普及。从日本的食品追踪模式可以发现食品安全系统在食品流通中起神经中枢的作用,贯穿于食品流通过程中各环节。而且,现代的食品物流信息系统,便于用户查询商品信息的同时,还能间接起到对原材料和加工企业的监管作用。
5结束语
食品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食品流通过程中的运作尚不成熟,若能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有比较有选择性借鉴日本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追踪模式的先进经验,能有效、快速地改善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对加快构建和规范我国食品安全流通体系,创造食品安全的社会环境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日本物流團体連合會. 数字でみる物流[M]. 東京:日本物流團體連合會,2007.
[2] 野口英雄. 低温物流の実務マニュアル指針[M]. 東京:株式会社プロスパー,2004.
[3] 伊铭. 中国食品流通安全发展现状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08(7):62-67.
[4] 蒙少东. 浅谈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瓶颈制约与因应对策[J]. 商业研究,2007(12):80-8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