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
范文 | 陈佳怡++徐菱 摘 要:通过对我国物流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并结合目前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特征,提出了加强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优化布局建设现代物流网络节点,以建立国家物流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为纽带,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创新服务,创新管理,提出建立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新兴行业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供应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y analyzing existing problems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combining the feature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putting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a large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eco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optimizing the layout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logistics network nodes,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big data service platform, strengthening the resources integration ability, innovative services, innovation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the internet era of big data management mode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industry.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on; internet of objects; big data; supply chain logistics 1 物流信息化现状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1]。物流企业的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直接决定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成本,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对物流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 2013年1月1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物流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因此,多年来,虽然许多物流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改造,但是绝大多数仅限于企业内部在现有的业务流程框架内对物流作业信息的存储、查询、统计分析,与企业外部的信息互换共享性较差。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的《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网共享标准》2014版和2015版,针对物流信息化涉及到的数据元、道路运输电子单证、物流园区(站场)电子单证、装箱单和设备交接电子单证以及平台服务功能调用接口技术等信息化内容进行了标准规范,为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企业之间信息的互联共享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2 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据统计,2012~2014年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8%左右居高不下,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出6.8个百分点。而相比之下,美国是8.5%,日本是8.7%[2]。我国物流成本占比过高的原因,虽然有经济结构中工业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的因素,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和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比例过低,没有形成社会化大物流的生态环境,导致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衔接不畅、效率低下。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化水平低,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生产、运作和管理的需要 首先,物流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数据,虽然高达94.3%的物流企业内部使用了管理软件,但绝大部分主要是在现有的传统物流框架和流程基础上采用计算机管理手段解决企业内仓储、运输等各业务流程的信息管理问题,信息化水平还处于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10%[3],多数企业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各个企业缺乏信息的互联共享,直接影响了物流作业流程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 其次,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程度低,无法实现现代物流对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金融流四位一体同步运行的要求。据统计目前我国物流仓储设施为5.5亿平方米,达到国际化标准的仅有不足1 000万平方米,超过70%的物流设施建于20世纪90年代前[4],落后的基础设施直接制约了物流作业效率和流程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2.2 缺乏社会化大物流的思维模式和市场协调机制,企业各自为战,市场高度分散 首先我国物流业社会化程度低。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统计,我国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实施主要是由企业自身来完成的,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大多数企业都还保留着“大而全”的经营方式,管理粗放、功能单一、效率低下。而在美国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约为58%,欧洲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为76%[5]。 其次,企业决策者还没有形成社会化大物流的思维模式。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和规模化的竞争优势,在物流信息共享和物流设施的共建共享方面缺乏动力。大量的物流企业聚集在中低端市场,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市场秩序混乱。2016年2月17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前五十名物流企业的总收入仅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8%,中国物流市场还是高度分散”。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Fedex(美国联邦快递)、UPS(美国联合包裹)、DHL(敦豪国际)、荷兰TNT等一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正在加紧资本运营,已经在我国形成了网络化扩张[6]。 根据Armstrong & Associates的统计,2013年全球排名前20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只有中外运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其余全部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物流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少定价议价的能力,竞争力明显偏弱。 2.3 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有待进一步建立,物流资源亟待整合 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社会化,是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基础。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不合理,造成了运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制约了供应链流程再造和优化的能力,这是我国物流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尽管很多物流企业都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是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及土地资源的投资很大,因此要根据市场需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节点的建设,对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2.4 物流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较低,政府相关部门的综合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1年,LOGINK成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平台接入企业实现信息交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是,中国物流业要有效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必须从我国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占中国物流业95%的中小物流企业在生存和发展方面的共性问题[7]。目前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效率低下。即使全国70多万家物流企业都接入这个平台,面对着散落在各个环节和区域的海量数据,他们大部分也没有挖掘分析和使用的技术能力。因此,LOGINK系统在应用层面上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府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物流技术服务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以LOGINK系统为依托,为企业提供物流供应链综合数据资源开发和增值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3 现代物流业信息化的几个显著特征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国际上物流信息化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表现出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系统化的明显特征: (1)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送技术、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实现了物流仓储、运输、管理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和物流运作管理效率,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的互联共享,为物流企业打造以供应链物流为核心的新型业务模式创造了条件。供应链物流是以物流活动为核心,协调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货处理业务,以及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等活动。既包括了采购、外包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所涉及到的全部物流活动,也包括了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涉及到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商和客户等[8]。物流企业通过与用户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实现由传统的运输、仓储、配送为核心业务转变为向用户提供全程供应链物流服务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企业。 著名的保洁公司和宝马公司这方面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他们不仅把原材料采购物流、生产过程的零部件配套转运物流和成品的运输等全部外包给专业的合作伙伴,而且与合作伙伴共同制定物流方案,把作业流程全部纳入了成本节约的考量因子,根据不同的配送方案要求建立不同的成本方程。不仅实现了第三方物流与本企业的销售和生产管理活动的高度和谐,而且从供应链管理上实现了成本最优化。 (3)大数据技术成为物流企业提高预测决策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支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催生出了很多新的产业形态,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开展,使企业的市场营销和服务实现了云端化,使产业供应链实现了扁平化,减少了中间环节,倒逼物流服务企业必须以更加敏捷的反应、专业的服务和高效的物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大数据技术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信息和市场竞争信息、外部合作企业信息和用户体验互动信息等的深度挖掘和筛选,制定出科学的并且具有应急处置能力的决策方案。 在这方面,以打造智慧物流为目标的“菜鸟网络”已经做了成功的尝试。据多家网络媒体报道,2014年双十一,阿里巴巴全天交易额571亿元,比2013年增长近一倍;2015年双十一是912亿,比2014年增长60%,整个物流体系的运作十分顺畅。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与各物流合作企业建立了开放式的数据共享平台,“菜鸟网络”根据天猫和淘宝网上各个店家的商品预订信息和客户浏览信息、收藏信息等,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当天的商品销售情况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同时根据物流公司开放的物流数据,及时为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预测信息,使各合作物流企业及时制定出科学的物流解决方案,没有出现以前的爆仓现象。 4 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建议 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我国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上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立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化体系 从宏观上,国家要加强顶层设计。一是在保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目标的前提下,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保证国际物流大通道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强对大型物流枢纽和重点区域物流节点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构建社会化大物流的一级主干网络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化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究,为物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在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的同时,通过完善物流法规,加强监管,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为物流业的规范发展创造环境。 从微观上,各省地市一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布局,加强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国家一级骨干网配套的二、三级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构建能够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需要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使物流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二是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物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打造区域竞争优势;三是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解决物流业长期以来缺少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问题,为物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2 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 第一,加强对二维码技术、无线射频(RFID)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实现物流信息采集和处理过程的动态非接触式批量作业,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对物流园区自动化仓储设施建设的政策引导。自动化仓储设施不仅可以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但是由于自动化立体仓库一次性投资较大,因此很多企业对建设自动化仓库兴趣不大,对此,国家应出台一些积极的引导政策。 第三,以建立现代化物流网络节点为目标,强化对国有传统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改造。把这些基础设施纳入打造社会化大物流的网络化格局内,加强信息化改造,统筹规划利用,使其具备创新服务的能力,这也是传统物流企业抓住机遇,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但是,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和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支持。 4.3 以建立国家物流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为纽带,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实现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合作式监管模式 LOGINK系统作为一个开放共享的物流单据和服务电子交换的基础网络,它的目标功能是以信息发布和交换为主,没有把数据资源的整合和深度挖掘利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受专业技术能力的限制,海量的数据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巨大价值。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已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并在很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根据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2012~2016年预测与分析》,2016年大数据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1.4%,大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作用。 因此,建立国家物流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是今后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创新服务模式,为物流企业提供高层次的技术支持和决策服务,而且可以创新行业管理模式,实现与时代相适应的合作式监管。 (1)国家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构成(如图1所示) 国家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以LOGINK为基础数据来源,系统由物流服务供给资源信息群和物流服务需求资源信息群以及物流行业相关的配套资源(金融、保险、安全、企业信用体系等)信息群所组成,大数据服务平台是信息系统的神经中枢和智能决策中心,系统各构成要素的信息化、智能化是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例如,运力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社会运力资源动态监测系统能够获得真实可靠信息的基本保障,社会运力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实时监测运力设备及货物的位置状态,而且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实时掌握运力设备的技术特征和工作状态,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作业效率、规范安全生产具有直接作用。 (2)国家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 国家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不仅要为政府主管部门和大型专业物流企业提供信息交换和动态监测服务,同时还要为物流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和决策支持服务,解决他们在信息管理和挖掘利用能力上的不足,引导整个物流业规范运行、健康发展。 大数据服务平台可以提供两个方面的服务。一方面根据物流需求方提出的服务需求,自动完成对物流需求方的物流信用认证、物流交易信息服务和仓储信息服务,然后通过社会运力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和地理资讯系统(GIS)等自动选配在企业信用和服务能力上合格的物流提供方,同时完成路径优化和业务流程规划。当双方电子合同签约后,系统自动完成承运车辆识别卡信息、电子单证信息、货物出入库仓储信息和车辆跟踪信息等的服务工作,实现运力资源调配和业务流程再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数据系统通过为他们提供标准化或个性化的服务,不仅可以使他们能够直接分享信息化产生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互联网电子商务时代新型的行业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大数据平台可以根据全国各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与各省市物流大数据系统的合作,引导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打造区域内或行业细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物流业长期存在的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和超载超运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引导整个产业向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健康轨道上发展。 总之,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和我国成功物流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信息化是物流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核心要素,信息化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后我国物流信息化将向作业过程自动化、决策管理智能化、服务功能集约化、物流管控透明化和系统资源生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物流信息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王喜福,沈喜生. 现代物流信息化技术[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 索冬冬. 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比例不足25%[EB/OL]. (2013-11-28)[2016-04-15]. http://www.ca800.com/news/d_1ns03dsjcs0f2.html. [3] 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 2014年中国物流行业现状分析[EB/OL]. (2014-08-29)[2016-04-15]. http://www.chinabgao.com. [4] 姚尧.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物流[J]. 中国经济信息,2013(7):70-72. [5] 中国仓储协会.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报[C] // 2000年中国物流研讨会论文集,2000. [6] 德勤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 2015年中国物流产业投资促进报告[Z]. 2015. [7] 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4年中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及绿色物流发展现状[EB/OL]. (2014-07-10)[2016-04-15]. http://www.51report.com/free/3044899.html. [8] 鲍尔索克斯. 供应链物流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9] 中研普华公司. 2015-2020年中国自动化立体仓库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EB/OL]. (2014-12-10)[2016-04 -15]. http://www.chyxx.com/research/201412/298226.html.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