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共享环境的数据与技术模块研究 |
范文 | 滕娇春 王沙骋 贾 佳 [摘 要]信息共享环境与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密切相关,近几年才受到国内外政府与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数据模块与技术模块是构建信息共享环境的核心。数据模块探讨了功能标准、模块构架、数据描述的抽象模型、数据环境的抽象模型和数据共享的抽象模型等。技术模块探讨了模块架构、服务接入与输出模型、服务平台与基础设施模型、框架模型、以及服务界面与集成模型等。 [关键词]信息共享环境;数据模块;技术模块;数据描述;数据环境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5.023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5-0075-03 “9?11”事件,让美国人深刻认识到了信息共享的重要性。2004年12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总统签署了《情报改革及恐怖主义预防法案(2004)》。在这个法案中,第一次提出了信息共享环境这个概念。 1 信息共享环境概述 1.1 信息共享环境在国外 《情报改革及恐怖主义预防法案(2004)》是这样定义信息共享环境的:信息共享环境是便于反恐信息共享的一种方式,它包括可能适于执行本法案1016节所必须的一些方法。在2007年10月31布什总统签署颁布的《信息共享国家战略》中,把信息共享环境共享的信息扩大到国土安全信息、恐怖主义信息,以及与恐怖主义有关的法律实施信息等。随着信息共享环境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信息共享环境将共享更多的信息。 信息共享环境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于2007年11月底开始。美国国土安全部规定,从2007年11月29日的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开始,美国国际机场及国际港口等开始陆续对进入美国的国际旅客采集10指指纹。通过10指匹配,一来可以尽量避免具有可疑指纹的嫌疑分子漏网,二来可以对犯罪分子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让犯罪分子来美国之前考虑清楚,他们在世界某个地方的保险箱、训练营或者犯罪现场等,是否曾不经意间给美国人留下过自己的可疑指纹[1]。 1.2 信息共享环境在国内 信息共享环境在我国首次大规模应用是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典型的有如下3种: (1)国际刑警组织通过全球“丢失或被盗护照数据库”,帮助中国对潜在的恐怖分子进行监控和防范。为了提高数据检索的效率,国际刑警组织还为中国“量身定做”了包含1 570万个丢失或被盗护照信息的批量检索系统[2]。 (2) 人脸识别系统的相关数据库收入了包括中国公民和国际人士在内的共计13亿多人的面部信息,包括300万人的黑名单[3]。 (3)当今的核、生、化、爆等恐怖袭击活动均与大气科学有着一定的关联。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气象台的科技人员依托相关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奥运中心区恐怖袭击危害模拟模型”[4]。 总的说来,构建上述信息共享环境的核心有两个:数据模块与技术模块。 2 数据模块 数据模块描绘的是一些必需的词汇、数据模型、功能标准以及信息交换结构等,以支持信息共享环境的使命与目标。 2.1 功能标准 功能标准界定的内容包括业务环境和信息交换,并且功能标准还提供实施指南。基于这些标准提供的信息,信息共享环境的参与者能够实施信息交换并把这些标准扩展到本部门的内部。功能标准应基于以下假设: (1)不应该是机密的国家安全情报; (2)必须在情报循环的各个阶段都应该考虑; (3)在实施时应该支持已经存在的标准,或者和已经存在的标准相融合,使信息共享与适用国际公法、行政命令,以及其他政策法规相一致; (4)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共享标准应用于数据、文件、相关的业务流程、信息流等; (5)标准的改进应该是个持续的过程; (6)元数据,特别是描述数据的数据,是一个关键的信息共享使能器。它能使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信息在通用特征的基础上在整个信息共享环境中得到理解、搜索和访问; (7)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是被选择的标记语言来促进信息共享环境中的信息共享; (8)必须为存取控制提供必需的引导; (9)标准化敏感但不机密(SBU)信息的定义应是标准实施活动的一部分; (10)注重用户培训。 功能标准应达到以下战略目标: (1)在信息共享环境中建立一个自治的、制度化的标准采用程序; (2)致力于动用国外参与者与私人参与者的力量,来提升信息共享能力; (3)选择和实施性能驱动的标准; (4)确保标准与国际公法、行政命令和其他政策法规相一致[5]。 2.2 模块构架 模块架构的根本目的是能够在机构间共享与重新使用信息。模块架构是通过基于标准的方法,来进行数据描述与分类,来发现通用数据和如何访问这些数据,来提升统一数据的管理实践,进而实现上述目标。 数据模块设计的原则是,为信息整合、协作、发现与共享,为整个信息共享环境建立一种通用语言,对组织的数据构架进行优化。据此,本文的数据模块架构包含3个标准化领域:数据描述、数据环境与数据共享(见图1)。 (1)数据描述是指如何理解这些数据,如何使这些数据相互协作。数据描述的概念包括实体、数据类型、数据属性、数据关系、数据资源等。图2是其抽象模型。 (2)数据环境是指如何发现这些数据。数据环境的概念包括分类管理、数据资产、数据管家等。数据资产是一个被管理的容器,包含数据、文件知识库、相关数据库或者网址等。数据管家指的是负责管理数据资产的人或者组织。图3是数据环境的抽象模型。 (3)数据共享是指如何交换数据。它的概念包括查询点与交换包。查询点指的是访问或者查询数据资产的工具或手段。图4是数据共享的抽象模型。 3 技术模块 3.1 模块架构 技术模块的模型采用三层分类法,本文将其分别称为高层、中层与基层,其架构如图5所示。 高层共有4个服务领域:服务接入与输出、服务平台与基础设施、组件框架、服务界面与集成。每个高层服务领域包括几个子服务分类(中层),在最底层(基层),每个子服务(中层)分类由几个标准和技术(基层)支持。 3.2 服务接入与输出模型 服务接入与输出模型的中层(A、B、C、D所示)与基层(【 】内所示)分别是: A 服务需求【身份验证/单点登录、立法承诺、托管】; B 接入信道【合作、网络浏览器、无线】; C 输出信道【端点对端点)、Internet/ Intranet、外联网、VPN】; D 服务运输【网络服务、运输】。 3.3 服务平台与基础设施模型 服务平台与基础设施模型的中层(A、B、C、D、E所示)与基层(【 】内所示)分别是: A数据库存储【数据库、存储设备】; B硬盘/基础设施【网络设备/规格、外围设备、服务器/计算机、嵌入式技术、WAN/LAN、视讯会议】; C软件工程【测试、整合式开发环境、软件配置管理、建模】; D支撑平台【平台相依、无线/移动、平台独立】; E输出服务【端口、网络媒体、应用程序】。 3.4 组件框架模型 组件框架模型的中层(A、B、C、D、E所示)与基层(【 】内所示)分别是: A 业务逻辑【平台独立、平台相依】; B 表示界面【内容翻译、静态显示、动态服务端显示、无线/移动/声音】; C 安全【证书/数字签名、安全服务】; D 数据互换【数据交换】; E数据管理【数据库连接、报告/分析】。 3.5 服务界面与集成模型 服务界面与集成模型的中层(A、B、C所示)与基层(【 】内所示)分别是: A 集成【事务处理、对象请求代理、数据库存取、中间件、企业应用集成】; B 界面【服务发现、服务描述/界面】; C 互操作【数据转换、数据格式/分类、数据类型确认】。 上述4个模型中,基层部分(【 】中的)的技术,在整个信息共享环境中也适用[6]。 4 结 语 信息的世界丰富多彩。本文并不奢望能一次性地为信息共享环境提出完整而周密的数据模块与技术模块,但仍然尝试着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探讨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Strategic Counterintelligence: Protecting America in the 21st Century[EB/OL]. (2007-10-24) [2009-04-15]. http://www.ncix.gov/publications/speeches/NRO-NMIA-CI-Symposium-24-Oct-07.pdf. [2] 崔静.平安奥运:国际刑警组织特别支援[N].新华每日电讯,2007-09-11(001). [3] 杜涛.人脸识别系统为奥运把关[N].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奥运特刊),2007-04-20(010). [4] 杨晋辉.气象精细模型助力北京奥运安保[N].中国气象报,2007-09-28(001). [5] ISE-SAR Functional Standard, Version 1.0 (ISE-FS-200)[EB/OL]. (2008-1-25)[2009-04-22]. http://www. ise. gov / docs / ctiss / ISE-FS-200SAR Functional Standard Issuance Version 1.0.pdf. [6] ISE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EB/OL]. (2008-10-21)[2009-04-28]. http://www.ise.gov/docs/eaf/ISE-EAF_v2.0_20081021.pdf. A Study on the Data Partition and the Technical Partition of the Information-sharing Environment TENG Jiao-chun, WANG Sha-cheng , JIA Jia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P.R. China)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Sharing Environment (ISE) is closely bound up with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 recent years, the ISE has gained broad attention and high recognition from the governments and the scholars both home and overseas. The data partition and the technical partition are the core of constructing the ISE. The data partition studies on the functional standards, the data referene model, the abstract model of data description, the abstract model of data context, and the abstract model of data sharing. The technical partition studies o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technical partition, the reference model of service access and delivery, the reference model of service platform and infrastructure, the reference model of component framework, and the reference model of service interface and integr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Sharing Environment (ISE); Data Partition; Technical Partition; Data Description; Data Context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