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范文 | 路孟婷 [摘 要] 对于审计质量是否会受非审计服务的影响,国内外专家学者尚未得出统一结论。文章总结介绍了当下国外、国内不同专家学者针对该问题的各类观点,主流观点有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无关,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三种观点。 [关键词] 非审计服务;审计质量;实证;文献;综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06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14- 03 1 引 言 非审计服务是除审计服务以外包括咨询服务、其他鉴证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的总称。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了企业的战略规划得到实现,市场竞争力得以增强,企业对非审计服务的需求在日趋增长,从而使得非审计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追捧的项目。该项蓬勃兴起的新业务也引起了学者的热议,针对“非审计服务是否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这一点国内外相关学者专家正进行一场激烈的争论。 2 国外关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看法 2.1 非审计服务有损审计质量 Hylton(1964)认为注册会计师受聘于企业,为企业提供非审计服务,给出相关意见,注册会计师的意见极有可能被企业决策者听取和采纳。该项业务可能使得注册会计师面临自我评价的情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审计独立性。 Magee 和 Tseng(1990)则指出会计师事务所会会通过“低价揽客”手段实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客户的目的,再进一步获取非审计业务,实现高利润,这就会使得审计合同的风险报酬关系被改变,而这种改变是极有可能是由于非审计服务的提供。 Parkash和Venable(1993)从代理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美国1978-1980年的《财富》披露500强企业非审计费用,得出结论对同一客户非审计服务的连年提供,使注册会计师在经济上对客户依附更多,负面影响独立性。 Frankel,Johnson和 Nelson(2002)发现非审计服务费与注册会计师纵容被审计客户进行盈余管理成正比例,非审计服务费越高,可操纵性越大,从而引起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盈余质量的怀疑。 Causholli,et al(2012)认为客户在支付较高的非审计费的同时,在盈余管理方面客户会得到更大的满足,注册会计师为获得可观的非审计费容易对客户屈从,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损害。 2.2 非审计服务无损害审计质量 Axelson(1963)是最早表明态度,认为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甚小。因为被审计单位无法控制注册会计师提出的意见是否被听取,所以该业务不是审计人员对“自身业务”的审计。 Simunie(1984)第一次站在“知识溢出效应”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会相互促进,对审计质量大有提高。 Craswell(1990)从审计技能和效率出发,认为注册会计师通过非审计服务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被审计单位,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最终可以提高审计质量。 Pitt和Birenbaum(1997)通过声誉机制,得出由于声誉败坏带来的损失要大大超过损害独立性获取的利得,因此为了维持和增加声誉资本,注册会计师会选择保持独立性,抵抗客户施加的压力。 此外,澳大利亚Barkess 和Simett(1994),Craswell(1999)等学者也未发现二者之间的必然关联;在英、美两国Lennox(1999)也没有发现二者具有显著关系。 同时以Craswell和Franeis(2002)、Elizabeth和L Zhou(2003)为代表的学者认为非审计服务能够提高审计质量。他们通过审计技能和效率,声誉资本和诉讼成本出发进行论证,注册会计师会通过加强了解企业发现问题,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通过避免被诉讼和声誉受损提高审计质量。 3 国内关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看法 3.1 非审计业务有损审计质量 陈汉文(1999)、程小琴(2002)、桑笑(2003)等持有的观点是审计人员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时,就如同是球员兼裁判,不利于客观的评价,不利于保持独立性。 陈国辉,王军法(2008)使用审计质量的常用替代变量——可操控应计利润额进行实证研究,对2006年深交上市公司年报里的有关数据做了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非审计服务费用额成正比例。因此认为得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有损审计质量。 陈丽英(2009)将2004-2007年间A 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展开分析,发现非审计费用比重与财务报表重述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从而认为审计质量一定程度上受非审计服务影响。 孙一力和张岩(2013)认为在知识溢动效应的作用下审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更深入,降低审计成本,有助审计质量提高,并且非审计服务的增多使被审计单位依赖会计师更多,二者之间产生更强的经济利益,引起独立性降低,甚至引发审计舞弊现象。 李小军,余怒涛,唐滔智(2014)通过独立方程模型确认非审计收费与审计收费之间的联系,显示知识溢出效应会在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两者间发生,但发现直接证据显示前期非正常应计对非审计收费产生作用,说明非审计服务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审计独立性[1]。 3.2 非审计服务无损审计质量 李建然(2003)通过对非审计服务对被审计单位可操控应计利润的影响进行检测,得出二者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 于海云(2006)通过实证研究、机构调研和分析非审计服务和审计服务的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提供审计业务的同时提供非审计业务两者并不冲突,甚至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提高审计能力和质量。 李建良和李冬伟(2006)认为当前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业务的同时提供,还未引起审计质量被损。 翟华云(2008)运用盈余反应系数代替对审计质量的度量,检验了是否提供非审计服务和提供金额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审计质量没有因此遭受影响[2]。 李江涛,梁耀辉(2011)通过将我国100强会计师事务所中51家对2009年1764家A股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事务所为研究对象,非审计服务衡量指标是事务所年度总收入减审计收入,从会计师事务所角度出发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是其发表的非标意见占总意见数的比例,以上指标皆站在会计师事务所角度,实证研究表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有显著提高[3]。 许丹(2014)应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分析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没有找到证据表明审计独立性以及审计质量会因为向被审计单位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受到降低,而且被审计单位的正向盈余管理受到非审计服务很强的抑制作用[4]。 4 总 结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大量阅读,对于非审计业务的开展是否会影响审计质量的研究有不同结论。侧重角度不同研究结果不同,至今尚未对此形成统一意见。本人更倾向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有积极影响的观点。首先,审计师事务所通过拓展非审计业务,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该业务更加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企业,也有利于审计业务的开展,有利于更符合实情的审计报告的得出。第二,一名有职业修养,有操守的审计师独立性的保持不会受所接业务的影响,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应该遵守的职业操守。第三,审计师事务所通过拓展非审计工作,提供更高水平服务,提升自身声誉,通过突出的声誉吸引更多客户,取得更多业务,获取更佳收益。因此,我国应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营造好的职业环境,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促进非审计服务的良好发展的同时保持审计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唐滔智,余怒涛,李小军.非审计服务、知识溢出与审计质量[J].商业研究,2014(3). [2]翟华云.非审计服务、审计质量与盈余价值相关性[J].财会通讯,2008(10). [3]李江涛,梁耀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与非审计服务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 财会月刊:理论版, 2011(8):78-81. [4]许 丹.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