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开放式课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发现状与思考 |
范文 | 王康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已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形势,开放式课程应运而生。开放式课程作为新型的课程改革方式,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开放式课程;课程改革;传统课堂;课程开发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8.158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8-0251-02 0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步,IT行业对入职人员的计算机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体现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授课方式,依然采用的是教室讲授、机房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处于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来说,这种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有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学科研团队根据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开放式课程改革的方案,力求激活课堂内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机实践操作的能力。 1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所谓的主体教育,就是依靠主体来培养主体的教育,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弘扬人的主体性,这是主体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第二,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正在成长着的主体,有一定的主体性,又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这是主体教育人性论的体现;第三,只有发挥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才能培养主体性强的人,这是主体教育所采取的基本策略。主体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每个人得到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的作用。只有学习者从主观意愿上产生学习兴趣,并且成为学习者不断前进的动力,才会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才能成为学习中的成功者。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入这样一种状态。 开放式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以及自主学习,形成综合型立体化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综合性案例;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控制课程的整体走向和进度,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过度自由”的情况。 科学家研究表明,人体的各种感官都是通过神经与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连接,并通过刺激相应区域获取信息。人体通过将存储在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不同信息进行协同处理,从而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存储下来。而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信息仅刺激了大脑听觉区域的皮层,使听觉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而其他区域处于抑制状态,容易形成习惯化的负性学习,但单一的信息刺激会使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习惯化是包括人在内的动物会因为反复相同的刺激而使反应降低,动物会更加容易疲劳。因此,多种教学资源配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2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辅助。注重的是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的实践机会和课程的参与性严重不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压抑,大多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佳。 随着时代发展,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室+PPT”的方式替代“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使知识传授更加直观。课堂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机房上机操作的训练,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已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相同时间内的信息量不断增加,而学生还是与过去一样被动地接收。那些曾经接触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学生可能跟得上,而那些基礎较差的学生可能就会觉得老师传授内容过多,而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课时数却并没有增加,这样就给教学者和学习者双方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3推行开放式课程的必要性 开放式课程对比原本的课堂教学排除了诸多限制,把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到网络平台,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选择一套个性化的课程学习体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与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主体教育理论观点非常一致。因此,高校推行开放式课程势在必行。 4开放式课程推行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广,开放式课程被更多高校重视,但由于开放式课程的理论并不系统,教师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很多教师在组织开放式课程的时候还是以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为出发点,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模块化,知识点未经细致分解。教学资源与学习内容衔接不够紧密,模块大而粗,学生在脱离课堂的情况下面对这样的学习资源,很容易束手无策,整个课程开发完成以后缺乏配套的服务与支持体系。因此课程的体系和资源存在的诸多不足,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开放式课程实施效果不佳。 在国际上,大规模开放式课程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慕课”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开放式课程之所以成为焦点,原因在于它能够将诸多前沿课程完全开放、免费地提供给全世界所有人,这样大大降低了高等教育的成本,使得现在的高等教育模式正在土崩瓦解。正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大学着手建立开放式的在线学习平台,开发课程学习包,并将其优秀的课程放在网上,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5开放式课程思想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开放式课程需要对原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整合,配合在线资源设计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且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开放式课程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对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良莠不齐,教学起点过低,水平较高的学生不感兴趣,若是起点过高,又会打击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习者同时进行课程学习,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习者,引导他们跟上课程进度或者开拓学习内容。 笔者在武昌职业学院承接重点科研课题《计算机基础课程MOOCs教学资源建设与研究》。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课程教学实施“结果导向、过程控制”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按学生分组研究、教师课堂指导、过程测试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实施“网上练习任务考核+教室学习测试”评定。 该模式打破传统格局,充分借鉴开放式课程的思想,开创性地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根据自己专业水平的高低及对知识理解速度的快慢,自由控制学习时间的长短和学习内容的难度。学生在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后,可以自主决定在什么时间进行階段性能力测试和考核,进而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师需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协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指定的教学计划内完成课程学习,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领、指导和辅助的作用。除此以外,教师还必须及时整合、更新和开发任务驱动式的项目化教学资源,以便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新课程的考核方式同样打破传统课程结束一锤定音的惯例,教师将整个考核进行项目化拆解,每一个项目测试都能体现出学生该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考虑到高职学生自觉性较差的问题,学生需要先完成网上必修的操作练习时间,学习时间达到指定课时量后,方能参加阶段性能力考核。这样做既不影响学生学习的自由性,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了鞭策和推动作用。最后,教师将周考核测试成绩按照相应比重进行累加,作为课程过程性考核的重要依据,既避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过度自由”,又促进了课堂教学、网络信息化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综合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6相关思考 开放式课程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学科研团队需要根据学习者群体需求和个体差异性,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并应用于他们的学习过程。然后,教学科研团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以及后期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他们在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实施效果,并提出有效措施来提高以后的实施效果。 此外,教学科研团队还需要通过理论分析、调查研究、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开放式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测,并总结经验,为今后开放式课程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7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体制的转变,大学教育不再是少数人所享有的,逐渐成为了公众所共同享有的资源。如何使这些丰富的学习资源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为每一个人纳为己用,这便是开放式课程研究的意义所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