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范文 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研报告课题组
摘 要:相对于综合类高校,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比例较大,尤其是党外代表人士知识层次高、艺术造诣深、社会影响广泛,担当着把握艺术发展、引领文化建设、传承时代精神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调研发现: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来源充足,具有重要的“源头”作用;在学历、职称、党派结构等方面与首都高校总体情况有不同特点;艺术特色鲜明,各具特点;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态度、价值观呈现主流、积极、向上的特点,但在参政议政作用发挥程度、教育培养参与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和加强指导。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调研概况
本课题以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舞蹈学院5所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为研究样本。上述5所样本高校均为专业类重点高校,党的关系都在北京市委,归口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管理。其中,部委属高校3所、市属高校两所,“211工程”高校1所,涵盖美术、音乐、戏剧、服装、舞蹈5个艺术门类。课题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个案研究以及文献研究四种主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5所高校中抽取125名党外代表人士作为调查对象,实际发放问卷125份,回收问卷121份,有效问卷121份,回收率96.8%,有效率100%。调查样本占总数的49%,符合调查统计的一般抽样要求,其结果具有可信度。
访谈调查分别采取小组座谈与个别访谈,对5所高校的统战干部及党外代表人士进行访谈。课题前期举行统战干部座谈会,就各校工作现状及课题框架等问题展开探讨。后立足于问卷调查结果,分别对5所高校的7位统战干部、35位党外代表人士进行了求证式和补充式的个别访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充分与翔实。
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来源与结构
通過综合比较,发现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来源与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来源充足,具有重要的“源头”作用
截至2014年年底,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高级知识分子比例为47%,高于首都高校42%的总体比例;处级以上党外干部比例为18%,高于首都高校12.6%的总体比例[1];党外校级领导干部配备比重8∶5,高于首都高校40∶37的总体比重;具有高级职称的民主党派成员比例为71%,接近首都高校总体比例75%。[2]上述几个方面均超出或接近首都高校的总体水平,应是艺术类高校需要重视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实践与研究的现实依据。
2.艺术类高校学历、职称、党派结构与首都高校总体情况有不同特点
首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总体上以博士学历、正高职称、民主党派成员最多,而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以硕士学历、副高级职称、无党派人士最多。一方面,由于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学科背景主要集中在艺术学,而艺术学2011年才首次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单列为一个学科门类,博士点相对较少。说明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学历、职称还有上升空间。另一方面,党派结构特点表明艺术类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有待发展。
3.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艺术特色鲜明,各具特点
这支队伍的共性是反映和体现了艺术类高校特色,分布和衔接情况平衡有序,发展稳定。同时又具有一定个性,各校特点不同,如中央美术学院以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处级以上党外干部最多,中央音乐学院以民主党派成员、党外校级领导干部最多。
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特征分析
通过对5所高校,121位党外代表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态度、价值观呈现主流、积极、向上的特点。高度认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政治共识观念。参政议政态度积极,作用发挥比较充分。普遍认识到教育培养的必要性,并且希望通过教育培养提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在具有普遍的共性和共识之外,呈现不同群体特征。同时,调查发现党外代表人士在参政议政作用发挥程度、教育培养参与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和加强指导。
1. 思想认识主流向上,高度肯定党的领导
92.5%的调查对象认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96.7%认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4.2%认为在艺术类高校党外人士中倡导“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建言献策助推发展”有意义。
可以看出,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思想主流积极向上。绝大多数人高度肯定党的领导,认可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充分认识到建言献策的意义。
2. 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政治共识观念强
调查对象认为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应具有的三个首要素质是“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政治共识”,其次是“突出的专业成就”。说明相对于专业能力,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更看重责任感、大局观和政治观等观念意识,一定程度显示出他们较高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这对于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 参政议政态度积极,作用发挥比较充分
63%的调查对象持积极的参政议政态度,53%认为自己在参政议政或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充分发挥了作用,说明首都艺术类高校大部分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的态度和作用积极。
通过对不同类别党外代表人士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有党派归属的人士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态度更加积极,且认为自己发挥作用充分的人数比例更大。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交叉党员和民主党派成员持积极参政议政态度的人数比例高于无党派人士,分别为76.6%和53.4%。前者认为自己充分发挥了作用的人数比例也高于后者,分别占比53.2%、49.3%。二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处级以上党外干部是参政议政以及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态度和作用都比较积极的两类人群。数据显示:这两类人群中态度积极和作用充分的人数比例均分别居于前三位。三是“双肩挑”党外干部比党外教师参政议政态度更加积极,但是认为自己发挥作用充分的人数比例更小。具有积极参政议政态度的“双肩挑”党外干部(兼具教师和处级以上干部双重身份)比例高于党外教师(单一教师身份),分别为87.5%、59.6%;但前者认为自己发挥作用充分的人数比例低于后者,分别为37.5%、43.9%。
4.肯定教育培养的必要性,希望得到多方位提升
一是教育培训覆盖大部分人,素质能力提升成首要期望。88.3%的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培训有必要,60.8%参加过教育培训。说明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普遍认识到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并且半数以上参加过教育培训。影响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教育培训的三个首要影响因素是“教学工作及创作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培训”“校外培训机会较少,覆盖面不广”和“培训内容不够丰富”。调查对象最喜欢的三种教育培训形式是“外出调研”(64.5%)、“专题讲座”(59.5%)和“案例教学”(50.4%)。值得注意的是,“理论教育”的选择比例最低,仅为9.9%,这对理论教育的开展提出了一定挑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理论教育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实效性。希望教育培训侧重的三个首要方面是“如何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素质与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说明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希望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二是半数愿意参加挂职锻炼,丰富阅历提升能力。95%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过挂职锻炼。55%愿意参加挂职锻炼,最希望挂职的时间长度为半年,其次为3个月。希望通过挂职得到提升的三个首要方面是“丰富人生阅历”“提升工作适应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和“增强实践能力”。
三是希望实践锻煉与专业结合,了解跨学科情况。调查对象最愿意参加的三种实践锻炼活动形式是“结合专业研究方向,参与外出考察调研”“考察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协同创新中心,了解跨学科、跨艺术项目情况”和“校内挂职锻炼”。说明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希望实践锻炼可以与专业研究相结合,并且了解跨学科、跨艺术项目的相关情况。相较于校外挂职锻炼,更倾向于校内挂职锻炼。
5. 群体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倾向各有侧重
对各类党外代表人士进行关联分析的结果表明:一方面,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在坚持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存在高度共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群体特征。这种群体特征差异对于分类管理指导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具体而言:
一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看重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共识和参政议政能力。他们更希望通过挂职提升参政议政能力,更倾向于建议“完善反馈机制,调动党外人士建言献策积极性”。
二是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负责人更看重党外代表人士的大局意识。他们希望教育培训更侧重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主党派史教育”,更希望通过挂职提升工作、心理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倾向于建议“积极输送党外人士参加挂职锻炼”和“关心支持艺术类高校留学归国党外人士发展”。
三是无党派代表人士更看重党外代表人士的责任意识、专业成就和社会形象。他们希望教育培训更侧重于如何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素质与能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希望通过挂职丰富人生阅历和增强合作共事能力,更倾向于建议“搭建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交流平台”。
四是处级以上党外干部更看重党外代表人士的自律意识和领导组织能力。他们希望教育培训更加侧重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更希望通过挂职提升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倾向于建议“针对艺术类院校特点,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教师更看重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共识,更希望通过挂职增强实践能力。他们更倾向于建议“定期开展党外人士联谊活动”和“加强校内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工作”。
综上所述,首都艺术类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认识与态度积极向上,但是在实际的作用发挥和参与度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47%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在参政议政或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发挥的作用不够充分,39.2%的人没有参加过教育培训,95%没有参加过挂职锻炼。“本职工作太忙”(64.5%)、“不知道如何参政议政”(62.8%)和“参政议政渠道不畅通”(41.3%)是影响参政议政作用发挥的三个首要因素。说明党外代表人士的认识和实际作用发挥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既有党外代表人士本身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同时也与高校为其提供的外部环境需要改善有关系,应该引起艺术类高校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委教育工委. 规范推进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J].中国统一战线,2014(2):56.
[2]北京高校做好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课题调研报告[R].北京高校做好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组, 2014.
(执笔人:王蕾、何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卜 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