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范文 | 郑剑桥 [摘 要]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标,而实训室是实训教学的重要平台,是学生学习技能的重要场所。提升实训室管理水平,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实训室管理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的管理水平,增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 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5. 086 [中图分类号] G717;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5- 0214- 03 0 引 言 高职院校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政策扶持下,开启了快速的发展,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规模也不断增大。而实训室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水平。因此,加强校内实训室的管理工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需完成的重要课题。 1 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现状分析 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数量、设备种类的不断增多,使得实训室的管理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以下,就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出列举和分析。 1.1 管理模式落后,缺乏体系 1.1.1 缺少电子信息化管理 目前,实训室的管理大多还是采取人工管理模式,实训室及设备的使用登记、日常维护记录由管理人员手工记录;实训课程的使用安排依靠人工排课;设备报修依靠人工填单申报,缺少电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管理模式,流程复杂烦琐、耗时耗力。另外,对师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没有实行电子信息监控管理,缺乏登记师生使用信息的过程性材料,使得设备因操作不当导致损坏的现象找不到相应的责任承担人。这种人工的管理模式使得实训室的管理水平滞后,未能体现出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应用电子信息化的先进性。 1.1.2 缺少统一的管理体系 学校对分属二级院系的实训室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定,二级院系乃至二级院系下的实训室管理呈现人员各自为政,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管理人员责任感强的、管理方式科学的实训室,体现出井然有序的管理状况。而责任感不强的管理人员则出现设备故障不及时维修;各项登记记录不完整;室内整洁度不达标等不合格的实训室管理状况,影响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示范性建设。 1.2 资源缺乏整合共享,更新不及时 1.2.1 缺乏资源整合与共享 学校未对二级院系的实训资源进行统筹和规划。实训室按专业课程设置对应建设,实训室的设备分属于各二级院系,这一举措就导致了多数的专业存在相似的实训室和相同的设备。而学校缺少对二级院系的实训资源进行整合,导致实训室的重复建设、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因各二级院系实训室的管理相对独立,致使跨专业选修课很难使用其他院系的实训室,未形成实训资源的有效共享,未能体现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化。 1.2.2 部分设备陈旧,未及时更新 实训室的设备在使用多年后本身存在老化严重的情况,再加上学生的不规范操作更加剧了老化的程度,这使设备的维护难度变大,增加了实训室管理工作的压力。另外,教学软件未能及时升级更新,使得学生在实训教学中掌握的实践技能相对过时,无法实现与企业的良好对接。以上这些情况对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示范性建设造成阻碍。 1.3 管理人員未完善,缺失提升机制 1.3.1 实训室管理团队未完善 实训室的管理主任多为教学主任或教师兼职,这类人员本身有繁重的行政事务或教学任务,很难真正兼顾到实训室的管理工作当中。因而真正参与实训室管理工作的只有实训室管理员,而实训室管理员大多资历尚浅,未能对实训室管理做到专业技术化。另外,大多数的实训室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因此,实训室的管理做不到全面发展,无法满足高职院校进行示范性建设。 1.3.2 缺少实训室管理人员提升机制 实训室管理人员大多培训学习机会少,未能与外界进行及时的信息技术交流,难以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同时,实训室管理人员大多非编制,一般都是聘用人员或雇请人员,这类人员不但薪酬待遇较低,而且职称评审困难。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实训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性大。这样的状况下,实训室的管理得不到良好的运行,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发展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 2 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提到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对实训室管理的要求,提出如下对策,以完善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的管理。 2.1 升级管理模式,建立管理体系 2.1.1 构建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 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不断重视,传统人工管理的实训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训室管理电子信息化系统。通过电子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实训室资产统计、使用安排、维修登记等一系列实训室的管理工作在系统平台上完成,通过系统查询信息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整个实训室的运行情况,实现实训室的动态管理。 另外,对师生在实训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实行实时的电子信息监控管理。譬如,师生需使用指纹或校园信息卡才能进入实训室;需输入个人信息才能使用设备资源等。在使用的过程中完整地录入实训室及设备的使用信息,不但可以通过查阅信息寻找损坏设备的具体责任承担人,还完善了实训室使用率的统计工作。 同时,实训室管理电子信息化系统要搭建在校园数字化平台上,与之形成全方位的示范性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实训室信息在校园平台的开放性。 2.1.2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实现实训室管理的规范化,就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统一管理体系。首先,对整个学校所有实训室管理要有整体要求,例如出台全校性的实训室管理人员守则,其次,由二级院系在学校整体要求的依托下制定专项管理细则。形成一个由上而下的实训室管理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实现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规范化。 2.2 整合资源,更新设备,实现共享 2.2.1 整合资源,实现共享 按照专业设置的特点,对二级院系的实训室及设备进行统筹和规划,整合相似的实训室和相同的设备,实行在综合性实训室进行相近专业的实训教学。除此之外,利用前面提到的实时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共享二级院系的实训资源,让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可以使用教学需要的实训室。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手段,推进数字化实训室的发展,实现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2.2.2 及时更新实训设备 对实训室现有的陈旧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处理,对购买使用多年的实训教学软件进行全面的升级换代。更新陈旧设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实训设备的维护压力,提高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教学软件的及时升级,能保证学生及时掌握先进的实践技能,更好地与社会企业对接。以上这些都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建设起到推进的作用。 2.3 完善管理团队,建立提升机制 2.3.1 完善实训室管理团队 在二级院系设立专职的实训室主任,并扩充实训室管理团队。首先,实行由专职实训室主任带领实训室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实训室管理,实现实训室管理的规范化。其次,扩充实训室管理团队,特别是引进技术型人才,提高实训室管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2.3.2 建立实训室管理人员的提升机制 重视建立实训室管理人员的提升机制。例如,加强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加他们与外界的信息技术交流;鼓励实训室管理人员开展课题研究,以此来扩大实训室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空间;增加实训室管理人员的晋级机会和福利待遇。同时对实训室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审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实行工作表现优秀者、岗位贡献突出者,可考虑破格评定职称级别,以此来解决实训室管理人员职称评审困难的问题。重视实训室管理人员的提升,对提高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3 结 语 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提下,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实训教学就必须要有坚实的硬性基础。而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实训室管理能保证高职学生实践教学的进行,促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增强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改革新标準的模范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枫.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当代职业教育,2015(5):16-18 [2]雷汝婧. 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模式探索[J]. 科教导刊,2015(1z):184-185. [3]李胜明. 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室科学化管理的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0(23) :12-13. [4]余红,田钧,龙钧宇,等. 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8) :1172-1174. [5]张卉霞. 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和实践[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4) :251-25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