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化和旅游统计体系框架构建探讨 |
范文 | 王京萌 摘 要: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统計应具有统一的统计体系。参照文化和旅游的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基于资源、经济和公共服务三个大维度的统计标准框架,框架的资源维度目的在于摸清文化和旅游的“家底”;经济维度测量旅游和文化产业(包括文旅新业态)的规模、经济贡献率;公共服务维度测量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情况、文化的传承的保护情况。并简要阐述了数据的获取方式和大数据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文化和旅游;统计体系框架;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11 0 引言 文化和旅游融合已经悄然展开,要真正做到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品融合还需要漫长的探索。就统计而言,建立相对统一的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融合。统计系统构建为数据分析挖掘提供良好的基础,进而影响分析决策,对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起到指引作用。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新业态不断应运而生,以往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入较少新业态的度量和新技术的使用。文化和旅游分别统计的体系不利于文旅融合与发展。本文参照国际标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并加入新技术对文旅事业的影响,初步建立文旅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1 文化和旅游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1.1 文化统计体系研究进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统计的角度是这样定义文化的:文化是某一社会(社会群体)独特的精神、物质、智力和情感特征。范围包括:艺术、文学、生活方式、聚居方式、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 “互联网+”时代,我国2018年文化产业分类新增了互联网文娱平台、可穿戴文化设备等。这标志着,统计指标体系随着社会和产业的发展应做出相应调整。创意与文化之争即将迎来文化新业态。 联合国文化统计指标系统框架包括横向和纵向,横向维度包括文化和自然遗产、表演和庆祝活动、视觉艺术和手工艺、书籍和报刊、音像和交互媒体设计和创意服务、旅游业、体育和娱乐;纵向维度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培训、存档和保护及装备和辅助材料。对于如何界定生产性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采用了产品集中分类法(CPC)以及国际标准工业分类法(ISIC);对于如何界定文化商品和服务,采用了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和协调体系(HS);对于如何界定文化职业及文化从业人员,则使用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法(ISCO)。在2008年之前对于文化参与度当前很多统计是基于对文化产品的服务和消费的指出的统计,在2008年之后,我国也随着欧美发达国家一样进行了一次时间利用数据调查,时间利用的统计能够准确反映人们的文化参与程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度量是行业遗留的难点尚未突破。 1.2 旅游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对旅游的统计首先要明确游客的界定。旅游是指出于商务、休闲或其他个人目的(非在被访问国家或地点受聘于某个居民实体)在持续时间(不足一年)内,出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某个主要目的地的活动。世界旅游联盟将统计体系分为与旅游业相关的基本概念、分类、数据、指标等,在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国家统计体系下测度旅游业的经济贡献。目前我国旅游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次、收入、花费、客源地、目的地;饭店和旅行社的数量、收入、税收、就业率;旅游教育培训涉及的高等院校数及在校生人数等。与文化统计类似,主要从经济的维度度量,然而社会层面的统计相对较弱。作为社会化的产业,社会和公共服务同样重要。 《2008年国际旅游统计建议》和《2008年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均得到国家统计局的同意认可。基本统计信息方面,主要从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两方面统计,包括基本的概念体系、相关的分类标准、对应的指标体系及统计结果表式等。“卫星账户框架”遵守国民核算原则,设置了一系列全球标准和定义来测量旅游对GDP、就业、资本投资、税收等等的贡献,以及旅游业在国家收支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统计中,我国的旅游统计体系无论在基本统计还是旅游贡献测定方面都与国际框架、建议存在一定的差距。 1.3 文化和旅游的统计方法 文化和旅游的统计方法受限于统计科学的发展,以往主要以抽样调查、部门报表和专项调查三种途径。统计调查项目由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地方会根据本地区特色和实际需要适当的增加地区性的统计内容。然而,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能够缩短数据的更新频率,在用户画像、精准营销方面为统计增添新方法。 2 文化和旅游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的设计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借鉴国际对文化和旅游的统计框架,结合我国文旅融合的大背景及统计现状,拟从资源、经济和公共服务三大方面设计统计框架。文化和旅游不仅具备产业的经济属性,同样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加入资源维度的测量,是从整体把握整个产业的规模。资源描述的是文化和旅游事业具有的机构数量、从业人员、资产情况,能定量的反应文化和旅游的“家底”;经济方面是描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市场情况和对经济的贡献率;公共服务包含了文化和旅游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辅助性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是衡量文化和旅游对社会大众的服务方面(如图1)。 2.1 资源维度 包括文化和旅游的机构组成、人员构成等。文化类机构细化参照《2017文化发展统计公报》。 2.2 经济维度 经济维度分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衡量市场规模、创造价值、投资额等,产业类别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和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和旅游相关产业融合为(9+9=18类),每个大类下面分成若干种类和小类,共计70中类、211小类。其中小类中文化和旅游有重合的类别,归为一类,并不重复统计。如旅游娱乐类别下包含了旅游文化娱乐:文艺表演旅游服务、表演场所旅游服务、旅游市内娱乐服务、旅游摄影扩印服务,这就是文旅融合的产业。文旅融合度越深,证明旅游的文化内涵越丰富,才能使旅游产业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2.3 公共服务维度 主要体现文化和旅游对公众的服务和附加产生的社会服务价值。可从表演、展览的服务人次、场次测量;以及随服务产生的附加社会价值,如建设的旅游通道、公共图书馆的停车位、大型购物场所等。传承和发展维度既体现了文化的社会属性、又伴有经济特性,是文化独有的特点。主要代表类别有文化参与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遗产评估。其中文化参与度主要通过调查公民在文化活动中的花费时间,欧盟一些国家就建立了时间使用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可能以音乐、故事、舞蹈等各种形式出现,可从艺术表演和语言的层面测量。语言测量通过调查语言使用者的绝对数量、教育材料的形式、数量、隔代传递比例等。 3 统计数据获取与收集 3.1 数据的来源 文化和旅游数据广泛而杂乱,非结构化数据居多。传统的统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统计需求。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的发展,“互联网+”带动了很多领域和文化旅游领域的融合。大数据逐渐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冲击着各个产业。现如今,统计方式又增加了互联网大数据。 (1)互联网大数据。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逐渐覆盖了大部分的支付领域。消费大数据可以获取游客的消费情况,同时获取游客的其他信息,如住址、消费偏好等。 服务满意度评价,很多服务部门为了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收集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旅游行业居多),随着爬虫技术的发展,能够获取全网公开的评价数据,通过语义网和本体对评价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改进并提升服务。 (2)部门统计数据。部门统计数据如图书借阅信息、博物馆购票信息、景区购票信息、投诉信息等。 (3)共享数据,如公安机关的出入境数据、住宿业的住宿身份信息;民政部的户籍信息;将来也会产生可以对外共享的数据:如,不文明旅游名单等。 3.2 统计方法优化 传统的数据统计方法一般是年度、月度,很难做到实时。而大数据的统计不但多样,而且是时效性上远远高于传统数据统计方法。大数据可以对统计数据修正和优化,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验证。大数据提供了另一种数据分析思路,与传统统计“逆序”,如通过收集游客的客源地、消费特征等画像来推断游客的消费习惯,从而预测行为。 4 统计指标的核算和评估 资源、公共服务两个子类可直接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不同层级指标的权重权重,最后计算综合得分。经济子类统计中,旅游产业可使用专门的方法和工具,即旅游卫星账户、投入产出表、社会核算矩阵等,整个区域体系的综合评分通过二级子类得分标准差比值加权计算。 5 结论 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给文化和旅游带来了革新,无论是统计体系还是数据收集方式都将面临巨大挑战。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融合应该带动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统一。清晰的产业划分和科学的统计框架是文旅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资源、经济和公共服务的统计体系虽然还有待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和带动产业融合的进程,促进从业务融合向产品融合转变。科学的统计和系统的分析能够促进文旅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UNESCO.The 2009 UNESCO Framework for culture statistics[M].Montreal,2009. [2]郭熙保,儲晓腾.文化统计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6-81. [3]联合国.2008年国际旅游统计建议[Z].纽约,2011. [4]Madrid.The System of Tourism Statistics and its links with the National Statistical System[R].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2011. [5]Division U N S S.organisation fo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ld Tourism Organizition-2008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Recommende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S].2008. [6]杨美沂.构建我国旅游统计体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306(1):97-100. [7]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Z].2018. [8]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Z].2018. [9]EUROSTAT.European Union time use survey[EB/OL].https://ec.europa.eu/eurostat/en/web/products-eurostat-news/-/E1-WGM-20021204. [10]黄海阳,李剡.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C].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