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范文

    吴剑妹 江海旭

    摘 要:对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进行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从甘什黎村、非物质遗产保护村、雨林苗寨以及实景演出《槟榔·古韵》等项目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依据存在的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景区吸引力差异较大、旅游收入类型单一、生态资源破坏严重等问题,提出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应加强旅游体验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景观讲解服务,减弱差异化;开发文创产品,形成商业模式;坚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发展现状;对策建议;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1.012

    1 文化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文化旅游是指以旅游实践感知和了解人类文化为目标的行为过程。多表现为体察除常驻地区外的传统文化、历史遗迹和节庆活动等。文化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具有兼容性、矛盾性以及多样性。文化旅游产业是21世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黄金产业,既具有满足人们特殊精神需要的重大功能,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我国新兴产业。文化旅游是将文化融入于旅行中,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化赋予旅游产业丰富的内涵与活力,将支撑旅游产业长远发展。

    2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概况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海南省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处,旅游区距三亚市28公里,交通便利,仅需车程40分钟即可到达。旅游区共分为三大区域,即甘什黎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雨林苗寨,同时还设有大型实景演出《槟榔·古韵》。槟榔谷因两边丛林茂密,中间有一片槟榔谷地而得名,旅游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且具有多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槟榔代表黎族的形象,在黎族,不仅送礼甚至是成婚都不能缺少槟榔,“槟榔”二字可以说是黎族人的文化标签。作为海南最原始的主人,黎族人一直以神秘的雨林为栖身地,而海南槟榔谷作为海南省槟榔的发源地,展现的是原汁原味的黎族民俗风情。旅游区成立于1998年,自成立以来,旅游区规划一直坚持以保护和弘扬海南省原住民的传统文化为主,因此旅游区在黎苗民俗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区规划开发以发展民俗旅游资源为主,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为核心,这种旅游类型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例如旅游区内的雨林苗寨展示苗族生活的风景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護村呈现黎苗两族的历史文化并增加亲身体验民俗环节等。槟榔谷可以说是海南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代表了海南最原始的黎苗两族的民俗风情,也是推动海南省民俗旅游发展的重点。

    3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发展现状

    旅游区的修建及发展使一批濒临失传的黎族苗族传统技艺和海南本土文化现象得到保存和传承。旅游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槟榔谷除具有海南独特的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外,其独有的黎族苗族民俗文化氛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旅游区的游览项目主要由甘什黎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雨林苗寨以及大型实景演出《槟榔·古韵》组成,这四大游览项目各具特点且共同发展。

    3.1 甘什黎村

    据什黎村拥有百年的历史,是海南土著民族黎族的生活印记。在这片区域中生长着全省树龄最老的百年槟榔林,展示着正在逐渐消失的黎族建筑船形屋。甘什黎村拥有全省乃至全国唯一的黎族艺术馆、牛文化展馆和文身馆,详尽且全面地为游客介绍黎族工艺美术的悠久历史、文身绣面的神奇之处等。

    甘什黎村以独特的黎族生活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代表了旅游区的形象。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发送问卷,对海南省内居民、到海南省游玩的居民及旅游区内工作人员、游客进行抽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数量167份,其中有132份问卷中的观点基本相同,他们认为甘什黎村与旅游区其他项目相比知名度较高,项目成熟度较高。

    3.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

    海南省共有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旅游区内就包含10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由12个古老的船形屋和一条文化长廊组成,文化长廊展示的是黎族文化的历史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村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黎族纺织业在悠久历史中逐渐变迁的博物馆,其中有收藏着“见血封喉树皮衣”的无纺馆、麻纺馆、棉纺馆、“一幅世界上最大龙被”的龙被馆以及黎锦展销中心等。

    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旅游区通过展馆展览、舞台演出、游乐体验等形式向游客展示,海南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弘扬。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角度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开发新型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文化内涵都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走马观花似的旅游方式转变成为追求旅游地特色、旅游舒适度以及旅游文化意义。在旅游市场需求转变的大趋势下,各种新型旅游模式应运而生。以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文化旅游模式成为旅游区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黎苗文化的历史的见证,还是黎族苗族智慧的融合,蕴含着海南的独特文化。旅游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体验类项目相结合,进行深入的诠释与演绎,使旅游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展示与宣传。

    3.3 雨林苗寨

    旅游区的雨林苗寨,经过多年的历史变迁,是海南省唯一一处真实展现苗族文化的地区。槟榔谷的雨林苗寨建立在后山雨林,在还原海南苗族狩猎文化的基础上,展现苗族人迁徙不定的山体游牧生活,旅游区使游客能够更真实的感受到海南传统苗族文化和生活习俗,进一步贴近海南苗族的狩猎文化、苗族药文化及人与自然生态共同发展的局面。雨林苗寨所呈现的独特雨林风光对游客有极高的吸引力,雨林苗寨的雨林特色成为提高旅游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3.4 实景演出《槟榔·古韵》

    实景演出《槟榔·古韵》通过黎族打柴舞、舂米舞等形式,生动的将黎族生活展现在舞台之上,通过实景演出,展示了最原始的钻木取火工艺、黎锦纺织技艺等,同时将自制的黎族乐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地融入歌舞演出。歌舞演出项目有助于提高游客的观景热情,同时对旅游区的形象宣传有着重要作用。

    4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发展存在问题

    4.1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4.1.1 旅游体验服务不成熟

    旅游体验是指处在旅游区中的游客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感知旅游区与游客常驻地不同的文化与自然风光。旅游区的体验服务发展不够成熟,游客对旅游区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此外,旅游区内导游以及服务人员多为当地黎族和苗族的原住民,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俗文化的诠释得到加深,但是由于导游及服务人员普通话水平有限,容易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感。近年来,旅游体验感逐渐受到旅游者的关注和重视,促使旅游市场不断细分与发展,因此旅游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旅游区对旅游体验感的服务不是很成熟,主要停留在表层,对细节的把握和体验感的增加等方面开发不够完善。

    4.1.2 民俗文化项目较匮乏

    文化旅游项目和体验实践活动的结合,将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从互动所产生的本身效果而言,民俗文化本身带有一定的神秘性和挑战性,游客的亲身参与会延长停留时间,感受会更加深刻。旅游区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大多停留在观赏阶段,应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例如,建立黎锦坊和陶艺馆,不仅可以供游客参观,旅游者还能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但是旅游区内这种民俗体验项目开发不够完善,项目类型匮乏。

    4.2 景区吸引力差异较大

    随机对旅游区内游客发放问卷调查,实地发放、实地作答的方式提高了问卷有效率。本次调研主要对旅游区内景观类型的吸引力情况进行调查,发放问卷数量200份,回收问卷数量176份,有效问卷数量155份,有效率达到88%。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对旅游区内游览项目喜爱度的差异较大,76.14%游客对旅游区内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动态文化景观关注度较高。旅游区内的静态文化景观和百年谷仓群等地方物产景观对游客的影响力较小,仅有23.86%的游客关注这类游览项目。

    4.3 旅游收入类型单一

    旅游区的主要经济效益来自于门票收入,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不够完善,例如特色项目的收费体验、旅游纪念品等。虽然旅游区内购物商店等商业设施存在,但是游客购买情况不佳。旅游区作为承载黎族苗族文化的载体,在旅游开发中,没有充分利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民俗文化所独有的特色特性,对黎族苗族特色民俗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特别是非遗类民俗旅游纪念品亟待开发。

    4.4 生态资源破坏严重

    虽然旅游区坚持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前提进行旅游开发,但是因为管理不当、措施不够具体等原因,在旅游区内仍存在破坏生态资源现象,例如游客隨手乱扔垃圾、游客破坏展览物品、因盲目的商业开发对生态资源造成污染和破坏等。

    5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发展对策建议

    5.1 加强旅游体验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区给予旅游者的最直观体验感,加强旅游体验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区发展的前提条件,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也不例外。首先,要加强旅游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还应该对旅游区内从业人员加强相应的管理。导游是旅游过程中与旅游者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导游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旅游区的形象,旅游区除了要求导游了解并熟知旅游区的信息外,对导游的基本文化素养和语言标注度也应该提出较高的要求。针对旅游区的实际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对导游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加以培训。最后,营造旅游区文化氛围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营造氛围需要从旅游体验感入手。旅游区内工作人员应积极向游客推荐体验类项目,提升游客的游览热情。

    5.2 增加景观讲解,减弱差异化

    相比于动态景观,静态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小,需要一些辅助设施来提升静态景观的游览参观价值。为解决旅游区内不同项目对游客吸引力差异大的问题,旅游区可对导游提出要求,导游需要对静态文化景观细致讲解,通过导游讲解提高静态景观吸引度。在旅游区内的几大博物馆中增添电子设备介绍;或是在现代物流与采购

    馆内增添真人版时装走秀等类型的活动,实现景观的动静相结合。

    5.3 开发文创产品,形成商业模式

    旅游商品往往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是引发游客对旅游区回忆的重要线索,同时也是实现提高旅游区经济效益、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经济保障。需要将文化元素注入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提高文创产品售卖的经济效益。旅游区的文创产品开发应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应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形成商业模式是旅游区规划与开发的关键,只有找到旅游区的盈利模式和适宜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才能确保旅游区稳健发展。好的盈利模式能够为旅游区和各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能够帮助文化旅游产业建立生态价值链。通过融入创新性设计的方式,设计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旅游商品。在保证其不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及特性,符合旅游区民俗文化特色的前提之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断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着力将民俗文化价值转化成为实际经济效益,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文化旅游的发展。在旅游区的深入发展中需形成文化旅游商业模式,对细节加以关注,提供个性化服务。

    5.4 坚持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区的规划与发展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长期引导员工时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旅游区内可以建立相应的赏罚管理制度,最大程度上保护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时,通过大量宣传让游客重视环境保护。旅游区作为海南省黎族苗族文化的代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旅游区的发展应以对资源的保护为前提,对旅游资源实现合理利用和开发,这是旅游开发的底线和根本依托点。自然资源脆弱且不可再生,在旅游区的后续发展中也应始终坚持旅游体验与资源保护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侯爽,刘爱利,黄鸿.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9,(4):5866.

    [2]王琳.民俗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2):5859.

    [3]冯伯方钧,郑纯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以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为例[J].旅游纵览,2018,(3):103+105.

    [4]张振祥,蒋倩,龚雪.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基于旅游体验[J].现代商贸工业,2016,(14):1923.

    [5]胡琼琼,谢祥项.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吸引力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8):46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