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金融市场的发展需与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匹配 |
范文 |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争夺高科技领域话语权的新时期,如何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来更好的服务创新市场的培育成为各国在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创新的两种基本类型——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详细介绍说明了不同的创新模式需要的融资方式存在着差异。金融市场要想更好地服务创新型企业,势必要对不同的创新类型提供不同的支持方式。因此,文章接着分析了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对这两种融资方式的作用优劣,并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渐进式创新;突破式创新;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一、 创新的类别及其特点 1. 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维持持续增长的根本源泉,也是企业提升自主竞争力,获得高额回报的重要方式。但是,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都受到外界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企业创新活动按照创新强度的大小,可以分为突破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顾名思义,突破式创新的特点在于它是对现有的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变革,例如: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市场、或者是改变了人们的某种生活方式等。这类创新一旦成功就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深刻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淘宝在我国的出现就是一例突破式创新的典型例子,它不仅创建了一个联系个人客户和小店主的交易平台,也是后续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壮大的基础。这种创新一旦成功,企业就能迅速占领这一空白市场,获得超高额收益。与之对比,渐进式创新更加类似于改良,是一种对现有技术进行持续改进的过程,它是在原有发展成熟的某一细分市场中对原有技术或工艺进行改进,从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重要的是,渐进式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现已存在的成熟市场。因此,进行渐进式创新的企业大都是那些已经有一定的技术积累的企业。由于其目标市场已经较为成熟,渐进式创新成果的预期收益也较为确定。此外,进行渐进式创新的主体要么是业务模式已经非常成熟的企业,要么是在某一行业具有深厚积淀的企业,例如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和成立时间较长的大型企业。 突破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在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同时存在,但两类企业创新活动的占比则有着较大差异。例如,美國的突破式创新更加引入注目,其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领域内的突破式创新使其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引领着计算机科技发展,给全世界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与之相反,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也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其企业创新活动的存在感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德国和日本的企业创新活动以渐进式创新为主。例如,日本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的工匠式创新享誉全球,其产品强调细节的精益求精,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渐进式创新,它不会对现有市场结构产生颠覆式影响,但却会逐步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品质。 二、 金融市场发展助力企业创新活动 创新方式不存在对错,也不存在优劣,两者都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的方式。但企业的创新活动总体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使得其具有区别于一般投资的特点,例如,企业的创新活动往往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且需要经历较长的投入周期,在取得成果前需要持续不断地投资等。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创新活动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的支持。一个发达的、具有多层次融资结构的金融市场对于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创新型企业可以通过银行信贷、风险投资、政府投资、社会基金投资等方式获得外部资金来源,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可以满足企业不同类型的融资需求,孵化更多的企业创新活动,从而助力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因此,发展良好的金融市场能够助力企业创新。与此同时,企业创新活动的发展也会激励金融机构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融资方式,从而促进了金融市场结构的多样化发展,例如硅谷大量高科技初创企业的兴起导致了当地各类风险投资机构的兴起。总的来说,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企业创新活动相互影响,彼此成就。随着世界各国开始积极抢占技术发展先机,如何通过改革和优化金融市场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总体可分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中,银行业规模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信贷。然而,由于银行信贷对企业的资产规模、经营风险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那些风险较高的创新项目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因此,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突破式创新的支持力度有限。以中国为例,从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发展成果来看,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给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在助力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一阶段我国的突破式创新却很少出现,这固然与我国缺乏自主创新传统、科技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因素有关,也与突破式创新活动难以获得外部融资的现状有关。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活动一旦成功,不仅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巨大的收益,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即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外部性作用。如果政府不对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活动进行支持,由于企业的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那么均衡的突破式创新规模势必会低于社会最优的创新规模,即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活动受到了抑制。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从制造走向“智造”,这要求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其中既有渐进式创新,也有突破式创新。为了帮助这些创新型企业更好地进行创新研发活动,中国的金融体系势必要从银行主导型走向各种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 对于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而言,由于银行体系不占据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这就鼓励和支持了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形成了金融机构之间相互竞争的市场环境。由于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强度较高,因而难以出现一家独大的垄断型金融机构,大量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相互竞争,直接融资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一般而言,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因而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投资模式。这一方面说明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可以更好地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更高,导致整体的金融脆弱性加剧。一般来说,政府对于资本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监管能力更弱,因而在金融体系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时,政府很难及时挽救局面。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政府对维持金融市场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需要在政府的监督下发展。 三、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两面开花 从资本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也为我国大量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风险投资不仅能够给风险较高的中小型初创企业提供股权投资,也能够通过入股这些企业来对其经营决策进行指导和监督,帮助这些企业更好地发展。正是风险投资背后雄厚资金实力的支持,我国近年来各种成功的创业企业才层出不穷,使得创新创业成为全民趋势。从间接融资渠道来看,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寻找未来的盈利增长点,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支持小微企业的口号,纷纷设立普惠金融部和理财子公司,为大批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主要是支持中小型初创企业,而传统的银行信贷则倾向于支持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和大型企业。事实上,这两类企业内部都会发生创新活动,其不同特点使其选择了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于中小型初创企业来说,抵押品缺乏、未来现金流不稳定等特点使得其天然不适合银行贷款这种融资模式。但它们的未来增长潜力却天然能够吸引风险投资者们,因为风险投资者是采取“广撒网”式的股权投资,只要其投资了一家成功的企业,就能赚取足够高的收益。对于银行来说,监管要求禁止其进行股权投资,且给中小型初创企业提供贷款则显得不具有吸引力——由于贷款利率一般都是贷款本金的一个基本固定的比率,银行无法分享企业成功时的高额收益,相反,给中小型初創企业提供贷款还使得银行不得不承担较高的损失概率、缺乏抵押品等风险。因此,对于银行来说,未来现金流稳定、有大量抵押品的制造业企业是更加理想的贷款对象。因此,我们发现,不同的金融机构会有不同的投资偏好,因而金融市场差异会对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事实上,上述两类企业的创新模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小型初创企业的创新活动往往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新,即突破式创新;制造业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往往会基于其传统的业务背景,依托于现有的技术水平,因而更多的表现为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即渐进式创新。 突破式创新的特点是它能够给现有的市场带来深刻的变化,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相应地,突破式创新的研发周期更长,未来成果的不确定性更高。目前,世界上对这类创新提供的支持最为完善的是美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在美国硅谷,创新型企业、高校和风险投资机构已经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创新支持系统--依托于美国顶级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美国高校的基础创新活动代表了世界技术的前沿水平,这为其突破式创新活动奠定了基础。此外,高校的基础创新与创新型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硅谷通过汇聚全球顶尖创新人才,为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最后,当地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机构则为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高校、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共同促进,使得硅谷能够出现大批成功的创新型企业,其产品和服务深刻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那么,为什么风险投资机构愿意支持风险如此高的突破式创新活动呢?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硅谷的创新活动的风险可控是最重要的两个原因。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能够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维持风险投资市场的规范化运行;硅谷的创新活动的风险可控则存在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因为硅谷代表了世界创新水平的顶峰,其声誉和以往创造的奇迹吸引了源源不断地风险投资家们。 渐进式创新的特点是它投资成本和未来收益都具有更大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使得其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一方面,企业的渐进式创业活动可以以确定程度较高的未来现金流作为还款保障;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企业或者大型企业都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银行不用过分担心这类企业陷入破产清算。对于银行来说,这类风险可控的贷款是非常理想的。目前,银行支持企业渐进式创新活动取得较好成果的现实例子是德国。相较于美国,德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发达,但是德国的小微企业并不存在严重的融资约束困境,这一方面是因为德国的政策性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且存在专门的担保银行为缺乏抵押品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另一方面,德国的小微企业大都为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其创新活动也是在传统技术或工艺水平上进行创新,即前文所述的渐进式创新,这就保证了德国的小微企业的还款率,从而保障了低息贷款和政府机构担保模式能够正常运行下去。因此,企业创新类型与金融市场结构相匹配才能最大化的促进企业创新,缓解企业的融资困境。 我国地大物博,两种类型的企业创新都具有较大规模,且都对促进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这两大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改进空间。首先,对于渐进式创新来说,目前我国为这类创新提供的融资方式还非常有限,大量的制造业企业还面临的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十年来大量的银行资金流入到房地产和基建中去了,这不仅推高了房价水平,也进行吸引了大量资金,导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足。制造业企业的利润水平却因为各种成本不断增长而保持低迷,这一方面使得制造业企业难以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加大了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风险,降低了银行的贷款意愿。 四、 我国金融市场的新变化与展望 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与不足,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对进一步改善我国企业的融资困境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银行资管新规的出现和科创板的开市。银行业资管新规出台允许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这为银行支持中小初创企业打破了制度的樊笼,使得银行能够发行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我国的金融业是典型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银行业资金规模庞大,却一直因为监管限制和风险收益不匹配而无法服务到广大的中小型初创企业,这抑制了我国的企业创新。历史告诉我们,压迫越严重,反应越强烈。长期以来,我国大量的中小型初创企业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这催生了民间借贷和地下金融机构,但是这种民间借贷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风险控制,因而其防范风险能力低、资金成本高,加上各种非法集资和欺诈乱象的频发,给企业的政策生产经营和创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其这种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不确定性较高,一旦经济不紧气,就会产生系统性的资金链断裂现象。2008年后,我国大量的企业陷入三角债问题就是典型例子。银行理财子公司依托于银行的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专业的信贷审核、风险控制水平,必将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史上亮丽的一笔。 其次,在2018年底成立的科创板则是为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直接的融资渠道,势必会为科创类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极大地鼓舞我国企业的创新热情和信心。对于中小型初创企业来说,科创板的推出使得他们可以在发展早期就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机会。国内一些优秀的独角兽企业就可以在中国上市融资,而不需要寻求国外的资金支持。中国正处在转型升级时期,未来各类创新型企业将层出不穷,科创板的成立不仅能极大地激励企业的创新活动,也能让投资者共享企业创新获得的巨大收益,进一步激励企业的创新活动和提高投资者们投资中国的创新型企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聂辉华,谭松涛,王宇锋.创新、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世界经济, 2008,31(7):57-66. [2] 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20-26. [3] 江其务.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回顾与创新思考[J].当代经济科学,2002,24(1):25-31. [4] 王云美.创新型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12. [5] 徐时华.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8. [6] Benfratello L, Schiantarelli F, Sembenelli A.Banks and innovation: Microeconometric evidence on Italian firm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90(2):197-217. 作者简介:段利利(1993-),女,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资金流量表、企业创新、动态融资结构。 收稿日期:2019-11-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