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杜牧的诗歌理念及其创作实践 |
范文 | 周成 摘 要:生于晚唐的杜牧门第显贵,家学渊博,既富有率真俊朗的诗人气质,更有追效李杜的壮志豪情,他敏锐地察觉到中唐奇丽、通俗手法的不足取,晚唐苦吟、艳情作风的不足效,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诗歌理念,同时将它付诸创作实践,成就了他以情感志意为主,以性情思致当先,以俊爽畅达之气贯通之,以深厚的才学见识驾驭之的意气俊发、远神远韵的独特风格,达到了晚唐诗歌艺术的一种化境。 关键词:杜牧;诗歌理念;艺术手法;创作成就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篇洋洋洒洒、笔力千钧的《阿房宫赋》让杜牧开启了“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及第后寄长安故人》)的仕途之路,也开始了 “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的诗歌求索。与很多出身草芥的诗人不同,杜牧贵族的门第与家学的深厚让他颇有肩负时代重任的政治使命感。胡震亨《唐诗谈丛》曾指出:“杜牧之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所以,才思极高的杜牧,促使他在下笔处常有意旨高远的神韵,而他所怀揣的宏大理想,也使他在晚唐诗歌的创作中走出了一条个性鲜明的道路。 1 意气俊发,回归盛唐气象 严羽以禅论诗,高举玲珑剔透的盛唐兴象,而将晚唐诗歌视为“声闻、辟支果”一类的禅宗末流。而事实上,如果我们去读杜牧的诗集,会发现杜牧意蕴自如、气脉贯通而又才情卓著的诗作不失为一种向盛唐诗歌的回归。而杜牧之所以表现出与晚唐苦吟诗人、艳情诗人和隐逸诗人作风的不同,除了与杜牧特殊的身世教养有关以外,也与杜牧自觉的文学主张有着莫大的联系。 在《答庄充书》中,杜牧提出了他著名的文学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未有主强盛而辅不飘逸者,兵卫不华赫而庄整者。四者高下,圆折步骤,随主所指,如鸟随凤,鱼随龙,师众随汤、武,腾天潜泉,横裂天下,无不如意。”在这段话里面,杜牧用兵家的思想形象地概括出一个“主意辅气,卫之以文采”的经典命题,而“意”与“气”实则是中国古代两个很重要的文学概念。 《庄子》的《天道》篇就提出:“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秋水》篇又说道:“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之后,王弼在《周易略例》、陆机在《文赋》中都有过精妙的言意之论。[1]到了唐代,韩愈大力倡导“文以载道”的传统,影响深远,很多诗人也将文中之“意”转向为治世之“道”。而在宋代苏轼的眼中,意并不是某种特定的道统思想,而是作者创作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之前的主导意念和主观情志,并且提出“夫言至于达意”(《答谢民师书》),它更加具有个性品质。综合各种观点,参考王运熙先生的意见,我们可以将杜牧的“意”理解为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感情志意。[2]至于“气”,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提出来的“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而韩愈发挥其说,进一步提出“气盛言宜”的观点。所以,借鉴前人的理论,我们可以将杜牧所说的气理解为作者内在的性情气质和作品表现出来的气脉,有气者自有风神。 此外,杜牧以其家学的渊博为荣,更以勤学精思勉励自己。一方面他慨叹“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书》);另一方面,他又勤勉地告诫自己潜心读书的重要性:“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上池州李使君书》),并指出学习诗文的路径:“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正因如此,在杜牧的诗文中,我们常常可以领略到他高妙的才识与深雅的思致。 当然,前文《答庄充书》所论及的“文”的概念还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它主要是指文章。但是,正如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内编》所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無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无论文章或诗词,富有情感志意的作品才能引人感发;另外,再加之以作者的性情气质,自然可以触动读者;当然,如果还能有美丽的辞藻,有醇厚的才情,那就更是一种美妙的艺术体验了。而对于诗人杜牧而言,如此艺术之道,可谓稔熟于心头而游刃于笔端。 2 明朗畅达,抒写性情之诗 读杜牧的诗歌,我们很容易抓住杜牧的情感志意,这种情意的体验与李商隐之诗的隐晦是大不相同的,这或许正是刘熙载所谓的“雄姿英发,人如其诗”吧。总的来说,杜牧作诗总有明确的志意驰骋其中,像走坂的铜丸,像注坡的骏马。辞采豪劲也罢,清爽也罢,其层层烘托的主题意旨是明朗可感的,并且从中可以想见杜牧此人的奋发俊朗,可谓是性情之人的性情之诗。 具体而言,其诗中之“意”又以这样三种情感志意较为典型:其一是抒写其理想与胸襟,关心时事政治,颇有壮怀奋发之意。比如《郡斋独酌》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政治抱负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而在长篇古诗《感怀诗》中更是直面御边和平藩战争这一当时政治问题中最尖锐的矛盾,用激愤轩昂的文字高歌关西男子的雄壮之音,抒发一代正义士人的心声;[3]另外,在《河湟》一诗中他声讨元和以后无心恢复河山的统治者,以“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的犀利笔锋直刺人心,冷光四射。其二是在即景抒情中注入深沉的历史感慨,表达一种永恒阔大的哲思,是为怀古悯时之意。当然,由于其才情超逸,所以其怀古之作很少直接议论,而以鲜明的形象来寄寓悯时伤今之怀。比如《故洛阳城有感》“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寄题甘露寺北轩》“天接海门秋水色,烟笼隋苑暮钟声”、《登乐游原》“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奉陵宫人》“玉颜不是黄金少,泪滴秋山入寿宫”等等,透过那些沧桑悲怆的千古遗韵,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杜牧心中抹不去的历史情意。 至于第三种意,我认为是杜牧在大量的即景、咏物和赠人之作中所抒发的情思悠长之意,这些作品大都是杜牧性情感怀的自由流露,其风情雅致让人有“鹤舞长空”之感。这一方面的作品非常多,比如《润州二首》其一“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其神理融为一片,得晋人风味;比如《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诗人将无限抑郁的情思化为名士的清狂和笑看古今的体悟,豪情真率;又比如“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以倩秀之笔,写客子思乡的孤清寂寞,几分多情驰想,韵味悠长。至于其扬州题材的作品如《遣怀》、《赠别》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则更是如此。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