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盾壳霉对罗平县旱地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范文

    李庆刚 周翠萍 赵凯琴 熊琼 雷丽仙 张美玲 彭钰 雷元宽

    

    

    摘要 ? ?采用对比法设计,以9个油菜品种为试验品种,于油菜出苗后拌细土撒施盾壳霉,探索盾壳霉防治旱地油菜菌核病的效果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罗平县旱地油菜出苗后田间撒施盾壳霉防治菌核病,对成熟期菌核病发病株率无明显影响,但病情指数下降明显,品种间菌核病综合防治效果为1.41%~30.47%,平均防治效果为14.7%;使用盾壳霉对油菜千粒重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 ?旱地油菜;盾壳霉;菌核病;防治效果;云南罗平

    中图分类号 ? ?S433.4 ?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5739(2020)22-008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油菜是中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1]。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是油菜病原菌的破坏性寄生真菌,主要通过破坏性侵入和寄生油菜核盘菌的菌丝体和菌核中,并在其细胞内和细胞间生长发育,继而形成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从而导致病原菌丝体的细胞死亡、分解,进而降低菌核形成数目和萌发能力,最终达到防治菌核病的目的[2-4]。

    罗平县地处东经103°57′~104°43′、北纬24°31′~25°25′之间,属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15.1 ℃,夏季受暖湿气流影响,多大雨和暴雨;冬季受昆明静止锋影响,常阴雨连绵。年平均降雨量1 743.9 mm,是全省四大多雨区之一,年均相对湿度85%,年均日照时数1 685 h,年均气温15.1 ℃,年均无霜期为280 d左右,适宜冬油菜种植。罗平旱地油菜常年播种面积保持在5.5万hm2左右,总产保持在15万t以上,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6、1/5,素有“滇东油库”之称[5]。油菜是罗平县最重要的产业之一[6],种植面积占罗平耕地面积的80%以上,由于长年种植无轮作条件,加之罗平县油菜生长期内高温高湿,导致油菜菌核病发生较严重,是罗平县油菜生产最主要病害。采用常规杀菌剂防治,因防治难度较大,加之农民对菌核病的认知较难,导致罗平县油菜生产中不防治的情况较普遍。使用盾壳霉防治油菜菌核病,既能减轻防治难度,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及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贯彻“绿色植保”理念[7]。为解决罗平县油菜生产对菌核病防治的需求,探索盾壳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及稳定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1 ? ?材料与方法

    1.1 ?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选择在罗平县板桥镇小法郎村某农户承包地进行,海拔1 480 m。于2019年9月底烤烟收获后机耕2次耙平,10月11日播种,种植规格为0.40 m×0.33 m,7.5万塘/hm2,密度22.5万株/hm2。播种覆土后喷除草剂“广佳安”进行芽前除草,其他管理同大田常规。11月5日,油菜出苗后按每袋0.13 hm2的用量,拌细土撒施。

    1.2 ?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盾壳霉粉剂,华中农业大学研发,使用方法为油菜出苗后拌细土撒施,每袋0.13 hm2。供试油菜品种为云油杂51号、云油杂28号、云油杂M52034、云油杂12号、云油杂29号、云油杂30号、云油33号、18JD141、18JD003。

    1.3 ?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对比法设计,每个油菜品种设2个处理,即施盾壳霉处理组和不施药处理组(CK)。每个品种种植面积50 m2,其中施药处理组面积25 m2,不施药处理组面积25 m2(CK)。

    1.4 ? ?测定项目与方法

    记录油菜生长关键生育时期;油菜成熟前,全区调查每个品种每个处理组的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每个处理调查100株油菜正常植株,按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确定病级。1级:全株1/3以下分枝数(含果轴)发病或主茎有小型病斑;全株受害角果数在1/4以下。2级:全株1/3~2/3分枝数(含果轴)发病,或分枝发病数在1/3以下但主茎中上部有大型病斑;全株受害角果数达1/4~2/4。3级:全株2/3以上分枝数(含果轴)发病,或分枝发病数在2/3以下但主茎中下部有大型病斑;全株受害角果数达2/4~3/4。4级:全株绝大部分分枝数(含果轴)发病,或主茎有多数病斑,或主茎下部有大型绕茎病斑;全株受害角果数达3/4以上。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油菜成熟后全小区收获计产,评价菌核病的产量损失。

    1.5 ?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均采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 ?結果与分析

    2.1 ? ?气候因素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分析

    2019—2020年度罗平县总体气候温和,降雨和日照充足,试验油菜出苗整齐,植株生长旺盛。2020年1月25日受雪灾影响,试验油菜品种正处于初花至盛花期,早熟品种处于盛花期倒伏严重,加之田间高温高湿,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对防治菌核病试验极为有利;油菜灌浆成熟期,温度高,雨量适中,光照充足,角果成熟较好。

    2.2 ? ?不同处理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组平均发病率为78.0%,对照组平均为79.53%,发病株率差异不显著;处理组平均病情指数为36.06,对照组平均病情指数为42.30;综合平均防效为14.7%。使用盾壳霉防治菌核病在不同品种上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品种间防治效果差异较大,云油33号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30.47%,云油杂51号效果最差,防效只有1.41%。

    2.3 ?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知,处理组平均折合产量为3 286 kg/hm2,对照组平均折合产量为3 323 kg/hm2,处理组和对照组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品种间差异较大,增产的品种有5个,减产的品种有4个,增产幅度最高的是云油杂28号,较CK增产30.95%;减产较多的是18JD003,较CK减产18.41%。千粒重方面,处理组平均为3.84 g,对照组平均为3.64 g,处理组比对照组增加 5.49%;品种间增加幅度差异较大,增加的品种有7个,增加幅度较大的为云油杂28号,增幅达23.37%。

    2019—2020年度罗平县降雨正常,其间受雪灾影响,出现不同程度倒伏,早熟品种倒伏严重,产量部分为返花荚果构成,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稍晚熟品种影响相对较小,导致产量结果变化较大。试验产量结果未能完全反映防治效果,但千粒重增加幅度最大的品种与产量增加较多的品种均为云油杂28号,说明通过防治菌核病增加产量的同时,提高了千粒重,进而提高了油菜籽的商品性和出油率。

    3 ?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罗平县旱地油菜生产条件下使用盾壳霉粉剂,于油菜出苗后田间撒施防治菌核病,平均防效为14.7%,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对田间发病株率却无明显降低作用,田间产量表现没有增产效果,达不到田间防治目的。但从9个试验品种病情指数统计结果来看,虽然各品种间差异较大,但均一致表现出有防效,说明使用盾壳霉后,对土壤中菌核病致病的核盘菌数量有一定的抑制和分解作用,降低了病情指数,但田间表现结果未达到防治目的。究其原因,一是罗平县常年种植油菜,是油菜菌核病高发区,土壤中核盘菌总体数量过大,防治使用的盾壳霉数量不足,或使用的时期、方法不当,导致盾壳霉的生长发育速度滞后于核盘菌,防治后田间总体核盘菌群数量仍然较大,未能有效控制菌核病的发生[8];二是试验小区面积较小,对照小区或临近地块中释放出的大量核盘菌子囊孢子通过空气等传播到试验小区,致使試验小区的实际侵染油菜植株的病原没有真正减少,同样不能有效控制菌核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用盾壳霉防治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绿色防控方法。在生产实践中要解决防治效果不好的问题,应从增加盾壳霉使用量以及寻找最佳使用时期、方法着手开展进一步研究,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应采用大面积连片和多年连续使用等联防机制[9],方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4 ? ?参考文献

    [1] 程晓晖,刘越英,黄军艳,等.油菜菌核病田间病圃抗性鉴定方法的建立与我国油菜新品种菌核病抗性鉴定[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北京:中国作物学会,2018.

    [2] 姜道宏.核盘菌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生物学及其寄生生态学特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1995.

    [3] 王小龙.小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生物防治的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2.

    [4] 韦善君.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花期防治油菜菌核病潜力及有关机理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0.

    [5] 雷元宽.油菜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云南农业,2003(5):5.

    [6] 李俊蓉.云南罗平油菜花节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9(4):51-52.

    [7] 陈雁,贺军,张敏,等.荆门市2015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分析[J].湖北植保,2016(3):48-49.

    [8] 杨龙.生防菌盾壳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生态学基础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9] 丁颜敏.两种耕作制度下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生防菌盾壳霉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3: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