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小企业贷前调查风险识别方法的探讨 |
范文 | 任利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我国传统的中小企业又处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银行做好信贷风险的防范,其作用和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在银行为中小企业开展贷款业务中,却发现多数中小企业自身欠缺较强抗风险的能力。如果在实际中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那么放货后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问题,这对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都会带来影响。因此,在放款前,必须要加强货前调查工作,科学有效的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识别,进而更好地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风险进行控制。 关键词:银行货前调查 中小型企业 信贷风险 识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FR32.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想要达到长远稳定的发展目标,并能够稳定投资回报和获得广泛客户基础的要求,那么就必须要对自身整体布局进行优化,而且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也应该更加的重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其信贷的风险主要包含: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和地域性风险等几个部分。而且银行工作人员必须要从受理中小型企业的贷款申请开始,就必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贷前调查中。贷前调查,对于是否能放贷款、能贷多少、贷多长时间、怎么贷等环节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更是防范信贷风险的关键环节。而且贷前调查属于企业信息收集的关键过程,该工作必须要通过企业、银行等人员协助配合,银行要从多个层次和角度来对贷款风险进行识别判断,进而有效减少为中小型企业放贷后带来的风险隐患。 1 银行贷前调查中的主要表现 对于以往流于形式的贷前调查、主观意愿断定、以经验调查等,都会给信贷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客户经理在做贷前调查工作时,一般会收集基础性的资料,包括最新的营业执照、财务报表以及公司章程等一系列资料,这就要求中小型企业必须向贷款申请银行提供上述资料;而且一些中小型企业的股权结构相对较为简单,财务制度也存在不健全的现象,这样会使其难以提供出能够反应中小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材料与信息。例如,财务报表、纳税申报以及银行的流水对账单等内容,即便通过勉强的形式来提供,也可能会存在很多虚假的成分,甚至会出现伪造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更加全面的掌握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而且粗放式的管理形式以及家族式的企业,其经营模式会使公司的管理结构变得更加的复杂,频繁的更换企业法人以及变化企业的注册资本等现象,都会直接或是间接的反映出企业信用状况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等信息;另外企业其他行为,包括向员工集融资行为,此类信息通过一般的内部交叉验证以及外部的信息渠道很难获得,但从其侧面将会发现企业在经营中的实际情况。而对于股权结构的单一性以及财务建制的不健全和诚信、道德风险缺失等,将会是导致中小型企业出现信贷风险等主要问题,其会从内向外、由表及里的表现出问题,因此必须要重视中小型企业内部因素分析工作的开展,重视其内在的关联性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风险表现,真正有效的开展风险揭示的全面性以及真实性,进而才能为其信贷审批提供可靠的依据,也能为银行贷前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 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管理基础 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对于贷款的风险管理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既要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也要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管理理论开展研究,进而为制定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识别方法提供有利条件。 2.1 信贷的配给 通过对当前利率情况进行分析,需要的贷款量如果超出贷款供给的情况下,应进行信贷配给。而对于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其关键的部分就是信贷的配给理论内容,而且在信贷的市场当中也包含信贷配给这一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价格的差异,那么对于借款人违约的风险控制就会出现很大的难度问题。根据当前市场的利率水平来看,有效的信贷配给制度能够对风险进行控制。而贷款必须要超过市场的供给,这样的信贷配给将能够降低市场风险问题,尤其是对市场高风险的价格上能够展示其重要的优势。 2.2 交易成本 有效的对制度比较分析理论进行全面探讨,使得交易成本理论随之形成。对于这一理论主要就是在《企业的性质》当中提出的。其理论认为在交易中的成本能够让市场交易满足费用。而这一费用就包含获得市场信息的费用、谈判交易签订契约的费用以及维护交易关系的努力费用。从整体角度来看,其交易的成本有缔约的成本、监督成本、谈判成本以及搜寻成本等。 2.3 贷款承诺 对于一些西方的银行研究理论界,在近年较为重视贷款承诺这一问题。在研究分析中对贷款承诺视为合约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结构中的关键性作用。有效的以贷款承诺销售以及购买等形式,其贷款人能够得到其投资的项目,而且信任度也会获得提升,从而能够要求银行给予相应贷款利率的优惠。 2.4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这一理论为研究市场经济开拓了新的思路。随后也有若干经济学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完善以及补充,使得其更为全面。 3 中小型企业信贷风险的主要识别方法 3.1 对其真实性以及可靠性进行调查 在进入到企业前,应通过不同的渠道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及调查,应结合企业法人以及实际控制人、股东等的从业经历进行分析,以此来明确中小型企业成立的背景和成立合理性等内容,也要全面的对其营业执照中的信息进行调查,明确其是否和其从业经历重合;之后核对企业中各项证件的年检情况,是否存在变更信息等现象;最后还要对贷款用途是否出现超越了经营范围以及贷款期限是否超出了经营期限等进行核对,从而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3.2 对借款企业的法人、实际控制人以及大股东信用情况进行调查 对于企业的信用情况,应从法人、实际控制人以及大股东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这也是银行开展贷前调查工作中最为关注的信贷风险对象。除去一些常规性的征信查询企业以及个人信用記录情况等内容,也要对企业的信用道德底细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在实际经营中是否涉及到诉讼、有没有存在拖欠他人账款,并对其金额、时间以及原因等进行调查,明确是否有拖欠工人工资的现象,而且个人是否有不良的嗜好等,通过全面整体的评估企业以及个人信用情况,为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3.3 对借款企业治理结构进行调查 对于企业在发展中,其治理结构是关乎其生存以及发展的重要部分。银行授信人员必须要重视调查企业的员工工资收入以及市场发展策略和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等结构和素质等情况,更要对企业文化情况以及领导人员的道德修养、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能力以及行为品质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不拘泥于企业所提供的调查材料。在一般的贷前调查中,应接触最多的就是企业的法人以及会计,因此实际的沟通和交流是应深入的了解公司的治理结构,以此来为信贷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依据。 3.4 对借款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 应先进入到借款企业的生产区域、库房等场所,通过实地调查企业生产环境以及操作的流程情况,更要对其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库存产品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掌握,有效的核对其经营范围以及经营资质的实际情况,明确其是否相符贷款要求。另外要对企业开展最近三个月或是更长时间段的水电费使用情况的调查工作,以此来判断企业当前的经营情况和表现。而且也要通过纳税申报表的核对来明确企业在稅务部门中的纳税情况,这样才能将企业的真实经营表现更好的展示出来。 3.5 对借款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调查 要结合企业所提供的近期以及以往三年内的会计报表,以及报表附注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明确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并结合企业的报表进行对比研究。更要对借款人财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并且要评估借款人偿债的能力。同时,要对借款人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判,从而为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提供坚实的信息依据。 3.6 对借款企业的银行对账单信息进行分析 查询借款企业在本行以及他行开立单位结算账户情况,同时要查询企业关键个人结算账户,明确借款企业在一定期间资金回笼的表现。另外,要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全面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以及用途等,核实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其还款能力,也能为银行放贷提供依据。 3.7 核实企业的担保情况 结合抵押物的情况,应进行实地调查,对担保物的真实性、合法性、变现能力、使用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明确其是否有诉讼或是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实地核实提供保证担保的企业,主要调查担保人的信用情况、生产情况和已对外担保情况等,全面有效的分析保证单位的担保能力,保证第二还款来源必须要充分有效,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问题。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复杂多变,传统的中小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银行做好信贷风险的防范,其意义和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问题,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为了杜绝银行发生信贷风险问题,就要做实贷前调查工作,并制定完善的贷前调查贷款风险识别方法。合理、有效的从多个方面开展贷前调查工作,防止银行在放贷后发生贷款风险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为银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斌.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防控策略分析——以光大银行为例[D].天津商业大学,2014. [2]陈洋.货前调查中小型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方法[J].新商务周刊,2017(3):53. [3]张莉.C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4]马文利.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识别与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0(17):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