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 |
范文 | 段红智 摘要:文章从发展的角度,指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必要性,在学科化的实施过程中学科馆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科化服务和传统的服务模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并简要概括了学科化服务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制度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11月15日,“保定学院学科服务项目仪式正式启动”,保定学院院长从“高度、宽度、温度、制度”四个方面阐述了学科服务项目开展的意义,并指出图书馆要利用好这一平台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服务保障,系部教授和馆员实行一对一正式对接。保定学院学科化服务的正式启动,在学院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读者,为了使学科化服务得以顺利进行,有必要对学科化服务进行全面的阐述。 1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学科馆员制度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展开。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之一。2016年初,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见,高校图书馆要因服务环境和服务对象要求的变化而适时调整自己的服务方式与策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学科化服务作为一种主动性、专业性、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图书馆以自我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深刻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提高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化服务现在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学科馆员在院系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学科馆员不但应当具有丰富的图书馆知识,比较高的外语水平,还应该对系部专业知识相当熟悉,只有这样,学科化服务才能够有效的实行,才能够对院系的科研起到实质性帮助。科技在发展,服务方式也应该有所改变,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2提高馆员素质是图书馆学科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包括许多方面,第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因为面对的服务者是高校大学生和老师,爱岗敬业和服务好读者是高校馆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高校图书馆员的服务应该是热情的,而不是冷漠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应该深入人心,给广大师生以正能量,给他人带来阳光和温暖,热心解答读者的询问,竭尽全力去帮助师生,用微笑服务于每一位读者,善于洞察读者的需求,在点滴小事上让读者感受到馆员高尚的情操。要做到让读者满意,馆员要以身作则维护好图书馆的环境,每天都保持图书馆的整洁和干净,勤劳、热情、积极进取,具有高尚情操的馆员是受学生和老师欢迎的。第二,馆员要具备娴熟的业务素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图书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科馆员不能停留在原来的知识体系中,还应该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图书馆员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包括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学、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等等,只有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结构,馆员才能有效和娴熟地处理业务上的各种信息,才能够为读者提供快捷、准确、优质的服务。第三,要提高馆员的心理素质。图书馆的事务很繁琐,工作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厌倦,郁闷和消极的不良情绪。这需要馆员及时的化解,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理,自己积极阳光才能够感染别人。干净整洁的环境、融洽的语言交流、温馨的提醒和快捷的服务,是广大师生所需要的,也是高校图书馆人文和谐的体现。 3传统服务和学科化服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传统的服务模式主要是借阅,重藏轻用,以纸张文献为主,它的服务对象是面对特定的读者,在某种意义上带有封闭性、被动性,一般都是等着读者上门。学科化服务模式让图书馆工作人员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服务是具有针对性的,灵活积极、目标性强是它的特点。实行学科化服务并不是抛弃传统的服务模式,而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发展。取其精华,剔除一些陈旧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只有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为了图书馆的发展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把握机会,力争上游,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补充新的能量,把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4关于高校学科化服务的一些影响因素 学科化服务作为全新的服务模式从开展以来就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学科化服务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它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是高校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要想充分发挥学科化服务必须有经济上的投入,一些信息资源的引进和一些硬件设施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学科化服务的有效展开和高校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二是馆员的自身素质必须提高。高校图书馆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适当的引进人才,培养现有人才是学科化服务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三是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管理要有计划性,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高校学科化服务的顺利开展和各方面的大力协作是分不开的。 5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几点建议 5.1突出特色,強调重点 对于高校而言,在众多学科当中,一般有几个学科是重点学科,而重点学科建设不仅是评价高校教学实力、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更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重点学科特色馆藏对于相关专业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形成具有本校学科化特色的馆藏体系,有的放矢地建设好馆藏信息资源和具有专业优势的特色学科资源库,是高校图书馆打造特色化服务品牌的关键所在。 5.2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让学科馆员成为一种职业,利用绩效和其他行之有效的途径提高其待遇,让他们在工作中有成就感,建立竞争机制,竞争上岗。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具有不断进步和向上的活力。用一些制度来激励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科服务由团队来完成,也是知识管理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的必然要求。建立一支富有活力和创新力的高校图书馆团队是必然要求。只有这样,学科化服务才能有效的进行。美国德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曾说过,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与优秀的学科化服务团队是密不可分的。 5.3加强合作交流,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文献信息中心,还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文化、开展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职能。这决定了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开发新的服务项目,避免服务领域单一化倾向。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服务领域,如开通手机图书馆、微信平台、微博服务等,促进服务平台的交互性和人性化。 “读者至上,以人为本”始终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学科化服务一定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可以不定期的召开读者和馆员见面会,畅所欲言,耐心听取读者的建议,答疑解难,加强彼此的互动,让学科化服务取得良好的成效。读者至上,满足读者之所需,提高服务质量,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5.4加强学科馆员业务培训和科研活动 图书馆要不定期派人去其他地方学习,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外出培训为图书馆打开了窗户,为图书馆的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定期组织馆员的专业素质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把握工作要点,了解现代化技术的操作技巧,同时还可以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实现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检索、整理和管理,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5.5关注心理健康,提高人员的抗压能力 图书馆是一个安静整洁的地方,由于工作的性质不可能大声说笑,有时候一些负面的情绪得不到很好的调节,淤积在心,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高校图书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在闲暇之时召开一些茶话会让大家畅所欲言,把一些心得体会与他人分享,也可以聘请一些专家进行心理讲座,来减轻和舒缓工作压力。 5.6学科化服务,要注重高度宽度温度制度 新的时代,需要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站在新的高度,用学科化服务模式让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原来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在此基础上,需要拓宽服务领域,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高校馆员的服务要遵循“中正、平和”的原则,在服务过程中,态度平和又不失原则,温度要适中,热情有度。学科化服务要有高度,注重宽度,保持适当的温度。学科化服务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度的保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非常之必要。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顺利开展,馆领导的高度重視是关键,系部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是保证,学科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基石,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科馆员的培养,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科馆员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学科服务。学科化服务模式会给高校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仍处在起步阶段,服务的方式、方法以及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在发展过程中也许会走一些弯路,但是前景是乐观的,只要不断总结经验,就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