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苏州舟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研究 |
范文 | 糜卉 王敏杰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对乡村振兴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本文以苏州舟山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了解舟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针对舟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舟山核雕;文化传承;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乡村振兴关系到我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振兴乡村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苏州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苏州的特色、品牌和亮点,特别是近年来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成绩斐然。苏州市委2018年发布“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制度供给,力争走出具有苏州特点、体现标杆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作出有益探索、提供可行路径。 本文以苏州舟山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了解舟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针对舟山村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1 苏州舟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 苏州舟山村相传因春秋战国时吴王在此建造战船、训练水师而得名。这座古老的小村庄,百年来有着一门绝活核雕。蘇州舟山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核雕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20世纪70年代,舟山村成立舟山雕刻厂,其影响开始辐射,越来越多的舟山人持刀雕核;同时在舟山周边相继成立了舟山工艺雕刻厂、吴县东山雕刻厂、舟山雕刻厂等集体企业,并开始聚集部分老艺人从事核雕工作,核雕产品成为企业主要产品。部分核雕产品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苏州舟山核雕的神奇之处在于“精巧”。核雕作品造型活泼、立体感强、线条清晰流畅、人物有神、刀法细腻、风格各异。以材取景、以小见大、价值极高,是玩赏和收藏的珍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核雕艺人开始尝试将核雕作品推向北京、上海、济南等南北方的文玩市场,开拓出“走出去”的推销之路,各地市场反应良好,雕刻艺人收益逐渐增加,此番市场开拓为舟山核雕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崭新途径,并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喜爱核雕的民众与日俱增,舟山核雕的发展迎来了壮大时期。目前,舟山核雕城、核雕老厂区等上百家作坊集聚舟山村,成为制作和销售核雕的主要场所。舟山村核雕产业人口总人数已超5000人,其中外来从业者约3500人左右。舟山村有近200家村民从事核雕相关产业,建有工作室500多个,由老、中、青三代核雕艺人共同支撑舟山核雕产业。核雕全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亿元,核雕者年人均收入超8万元/年。并且形成了一条比较成熟的核雕产业链。拥有较大规模的核雕队伍,拥有一批核雕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大师,核雕从业人员跨老、中、青三代,拥有各类工作室、陈列室超500个。舟山核雕从业队伍逐步壮大,舟山核雕的出名让从业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核雕的销售也告别了艺人出门推销模式,进入规模化的生产销售模式,舟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核雕之乡”。 核雕为苏州舟山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舟山村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发展核雕产业的同时,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了核雕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舟山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2018年7月,苏州光福核雕制作技艺被列入《苏州市传统工艺重点振兴目录》,2018年11月,中国(苏州)首届“舟山杯”核雕大赛开赛,70名国内工匠香山竞技。大赛以“传承.匠心”为主题,凭借核雕大赛打造核雕文化品牌,积极探索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2 苏州舟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苏州舟山村发展核雕产业振兴乡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和根本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舟山村乡村建设还没有到位。目前仅是进入舟山村的200多米的道路两侧,开设了核雕文化艺术馆和核雕工作室。进入舟山村内部,破旧的老房子,还有陈旧的道路,都没有很好地开发和保护。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如何使外来从业人员在舟山村能够安居乐业,融入本土文化,都有待在舟山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予以重视。 第二,舟山村的公共环境建设状况有待完善。很多核雕工作室周边环境不佳,我们了解到,来舟山村的只有少数核雕爱好者,导致舟山村人气不足,生态环境吸引力不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舟山村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作为核雕的发源地,应该充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将核雕元素融入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乡民住宅的建筑风格要体现出吴地风格,营造洁净优美的乡村环境,使舟山村成为可以体验核雕文化的休闲旅游胜地。 第三,舟山村核雕从业人员经营环境简陋,难以扩大经营规模。舟山村扩建时,对部分村庄进行了拆迁处理,由政府出资统一建造了供核雕从业人员经营的房屋,被当地居民称为“小木屋”。这些小木屋面积仅10平米左右,出租给核雕从业人员。但他们普遍感到这样的经营环境,难以接待顾客,仅是手工作坊,环境简陋,能以激发顾客感悟核雕艺术的美,我们采访的一批核雕大师都渴望改善经营环境。 第四,舟山村缺乏核雕人才培养机制。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舟山村从事核雕产业的从业人员中,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本地村民中从事核雕产业的人员中,年龄层次不合理。很多老艺人表示,本地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艰辛的工作,对核雕产业的后续发展表示担忧。 舟山村要激发年轻人能够长期从事核雕行业的工作,就要加强培训学习,改变他们的从业态度,由谋生转变为热爱这个行业,才能坚持这份工作。 3 舟山核雕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针对舟山村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建议舟山村围绕核雕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大力发展核雕特色文化产业,夯实舟山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舟山村应根植吴地文化,重视核雕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从业人员应重视核雕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随着市场逐步扩大,核雕消费者对舟山核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舟山核雕事业的艺人在努力提高雕刻技艺的同时,应提高創新意识,注重对核雕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求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 第二,不断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核雕销售服务网络。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基于服务消费者的理念,舟山村己成立了核雕党支部,配合打造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让店铺在线上线下都有销售渠道。建议舟山村要借鉴淘宝村模式,地方政府要因势利导,主动引导电商产业在本地的聚集与扩张,打开网络销售渠道,拓宽舟山村就业与创业的途径。 第三,大力建设舟山乡村文化。本次调查,我们对村容村貌、交通状况、博物馆建设、生态环境和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满意度调研,乡民对于政府加大投入开展博物馆建设满意度较高。在改善村容村貌方面,前几年对舟山核雕村的环境整治工作,村的道路、饮水、通信、电网、环卫、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但乡民认为舟山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待逐步完善,大力发展舟山村的文化旅游项目。 第四,着力复兴具有苏州特色的乡村伦理文化。在本次调研采访过程中,商户和村民普遍反映,舟山村主要开展核雕技能比赛,对乡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村民之间、商户之间也缺乏文化交流。舟山村亟待开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乡村文化建设,针对舟山村外来人口较多的特点,重构乡村伦理,传承乡土文化。 舟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遵守乡村自身的发展规律,完善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重塑乡村社会规范,把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并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乡村建设要注重生态宜居,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深度植入吴地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特色乡村、开展文化宣传,大力发展舟山村的文化旅游项目。真正让核雕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核雕工作者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乡村成为乡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 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4):2-12. [2] 邢鹏昌.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8(22):15-16. [3] 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8(1):4-1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