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加强气象行政执法问题的研究 |
范文 | 梁田甜 李锦虎 徐红梅 摘要:近年来,气象部门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气象部门行政执法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行政执法体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全面的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开展气象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对拉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气象行政执法的情况探讨,查找行政执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加强气象行政执法的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气象:行政执法;执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P451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目的 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执法体系不断完善,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关切的问题。因此,查找新形势下气象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对加强气象行政执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气象部门行政执法情况 2.1 中国气象局行政执法体制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管辖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是负责全国气象部门的气象业务和组织管理工作,并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履行部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2.2 气象局行政执法人员情况 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不断加强气象法制队伍建设,通过各级气象部门的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了专职与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的行政执法队伍,但从整体上看,这支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基本上是省局牵头成立执法总队,挂靠在省局政策法规处,各地洲局成立执法支队,挂靠地州局政策法规科,各县局成立执法大队。但总体上人员情况基本上由气象业务人员兼任。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截至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共有从事气象执法工作人员397人,其中专职人员35人,兼职人员362人,专职执法人员数量占总执法人数的9%。见图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目前有执法人员397人,其中持有执法证104人,持证人数占总人数的26%。见图2。 397名执法人员专业分布,以气象相关专业为主。新疆气象部门执法人员专业情况,见表1。 由图表可以看出,气象局的行政执法人员,尤其在基层一线气象部门的执法人员严重匮乏,专业人员缺少的情况更明显,大多数行政执法人员都是取得执法资格的业务人员兼任,但是对于气象业务人员而言,气象执法不是工作重点。 3 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1 气象局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政执法执行阻力大。主要体现在探测环境保护案件执法中。二是行政执法效力低。多个部门协作才能推进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问题。个别企事业单位利用上级主管部门的名义来规避此法律的执行。三是行政执法能力差。县级气象局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处理,当无法解决时立刻上报上一级气象部门。上一级气象局也无法解决处理时,向更上一级气象局请求出面处理。大多数在县级单位发生的事件,都不能被县级气象局处理,最终在上一级级单位出面协调下才可能得以解决。四是行政执法工作被动。气象行政执法工作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执法起来就会相当被动。类似的气象行政执法问题,在很多地方气象部门普遍存在。 3.2 气象部门行政执法问题探讨 第一,气象行政执法职能易被忽视,执法行为知晓率低。依据中国气象局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中的规定,中国气象局在规定的區域内拥有相应的行政执法权。中国气象局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首位任务是制作并发布天气预报等服务产品。因而各级地方政府通常知道的是气象部门科研性、公共服务性属性,忽略了气象部门的行政属性。各级人民政府对气象部门行政执法的不知情,是气象行政执法工作难以高效完成的主要原因。 第二,气象局实行双重管理体制,执法工作被地方政府“不予理睬”。中国气象局属于垂管单位,财务、人事权均在本部门内,往往被地方政府“不予理睬”,这就造成在行使行政职能时不被重视,地方政府认为只要保证地方气象项目正常运行即可。 第三,气象部门责重权轻,执法效力难以保证。气象部门在面对政府不重视或者各部门之间不配合行政执法工作时,只能通过行政沟通来解决,没有现场处置和判决权;气象局的行政执法在执行过程中遭到企事业单位拒绝配合时不能强制执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使受阻,也无形中增加了行政执法的成本。责重权轻是气象部门行政执法困难的现实原因。 第四,执法队伍缺少专业执法人员,执法工作专业性不强。法律法规赋予气象部门特定行政执法权利,但由于气象部门的执法人员大多数是由事业编制的在职职工,他们主要承担气象业务工作,行政执法只是兼职。气象部门对基础业务有标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但执法工作成绩并没有相关体系,对职称晋升没有影响。这是造成执法人员在工作中没有积极性、效率低、应付了事等现象的主要原因。 4 新时代下气象局行政执法的建议 4.1 规范行政执法流程 通过调研气象部门行政执法情况,发现气象部门执法者要在执法过程中完全依靠法律和法律程序,按照规定的执法流程,一步一步的推行,切实做到执法的专业性、公正性、高效性,给公众留下好的执法形象。 4.2 行政执法框架的保障 一是加大体制的改革创新,让执法者享有真正的执法权。适当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立法、执法和司法体制,建立推动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法治秩序,建立垂直行政执法机构,打破双重管理体制;要完善立法,赋予气象执法强制权。 二是建设气象部门行政执法信息系统。提供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服务,建立气象部门行政执法信息系统,破除部门及职能的壁垒。采用科学手段,开发气象部门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做好信息技术保障支撑;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作用,利用基层气象信息员的“踏实肯干”的特点,积极发挥其作用,解决实现“纵向到底”的难题。 三是提升气象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依据、执法对象和执法人员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要提高气象行政执法人员的准入门槛,落实气象部门行政执法培训机制,制定执法人员薪酬福利标准。一方面要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规范他们的执法方式;另一方面,要让这支队伍有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加忠诚度。 四是扩大宣传,重视监督。充分利用媒体等平台,广泛开展气象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让大众知晓气象法律法规,理解并支持气象执法工作,解决“不知道”“不认同”和“不配合”的行为。 五是建立监督机制,保障我国气象行政执法健康发展。为了杜绝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采取异体监督和同体监督两种监督方式。通过比较,同体监督容易受到行政权力的干扰,主要立足于效率。异体监督,可以杜绝行政权力对执法过程的干预,具有高透明度、广覆盖面等特点。 5 结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经济飞速发展,普通群众对天气资讯的需求逐渐多样化,气象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国气象局将进一步加强气象部门防灾减灾职能,预报预测气候变化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关注的话题。加强气象行政执法力度,是防灾减灾的核心。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政府即气象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原因,提出以下对策。第一,进一步构建气象部门行政执法框架。完善立法,建立垂直执法机构,减少行政权力对气象执法工作的干扰,创新执法方式方法,提升执法效率。第二,研发气象执法信息系統。破除部门及职能的壁垒,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员作用,协助做好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提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服务。第三,加强执法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气象行政执法人员的准入门槛,落实气象部门行政执法培训机制,制定执法人员薪酬福利发放标准,激发气象执法人员执法活力。第四,不断强化执法监督。加强对气象行政执法过程的监督,改进气象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司法监督和大众传媒监督方式,通过同体监督和异体监督,促进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发[2006]3号,2006- 001-12. [2]冯军.行政处罚法新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 3. [3] 田波,论我围气象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制度及其完善[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4]罗豪才,宋功德,软法亦法一治理呼唤软法之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5]廖柏林,气象行政执法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10. [6]管国双,气象行政执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5. [7]张宏基,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中的问题[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 [8]罗豪才,堪中乐.行政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9]卞光辉,陈红兵,气象依法行政读本[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10]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条例[Z].国务院令第3 4 5号,2002- 02- 04. [11]国务院.气缘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Z].国务院令第623号,2012- 12- 01. [12]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Z].中国气象局令第6号,2004- 02- 01. [l3]中国气象局.施放气球管理办法[Z].中国气象局令第9号,2005-02- 01. [l4]中国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Z].中国气象局令第8号,2005-02- 01. [15]张宏基.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制中的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11. [16]刘宪华.气象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解析(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39- 41.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Z].国办发明电[2006] 28号,2006- 07- 05. [18]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Z].国务院令第570号,2010- 04- 01. 作者简介:梁田甜(1980-),女,回族,籍贯:江苏徐州,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