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范文

    魏兴国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受传统发展体制所影响,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水平也较为低下。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民安县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技中心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基于此,下文主要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然后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

    农作物栽培技术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载体,长久以来,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给农村产业持续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目前各地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政府颁布了多项政策来实现产业转型,并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产业作为传统产业,其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据着相对特殊的位置,当下亟需对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情况进行系统梳理。

    一、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甘肃各地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体制、工作方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发展、完善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旧存在相对明显的行政化管理、计划经济色彩,虽然该体制有利于综合发展规划和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整合,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体系死板、僵化、单一的弊端越发突出,其运作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需求,问题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推广合作不紧密

    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是基于“科研”成果开展的一项工作,二者为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但目前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中,“科研、推广”却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在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只有科研机构、推广机构相互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推广,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各地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部门、农业技术科研部门分别受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二者不能实现无间合作,信息沟通存在较大的问题,最终导致“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简而言之就是“科研、推广两张皮”,科研成果难以真正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不能促进农业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滞后

    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具体方法、推广范围,由政府部门制定,但是在农业体系中,农户、农业企业才是真正促进产业发展的“主体”,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以“自上而下”的单方向传播方式,影响了农业信息传递效率、农业信息反馈效率。目前,多数农作物栽培技术科研项目的针对性不强,没有认识到当前农业市场需求、农户需求,农作物栽培技术科研人员往往只追求科研数量,不重视科研项目的针对性、实用价值,最终导致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展开,或推广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得不到实际应用,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受制于传统管理体制,无法主动的、深入的去探寻目前影响农业发展的问题,无法为农作物栽培技术科研开展起到导向作用。

    3.技术推广资金不足

    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公共性”事业,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目的是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业发展,所以财政支出是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因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导致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开展工作。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农作物栽培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比值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甘肃各地经济欠发达的县域,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作物栽培技术科研经费逐步增加,但是仍旧存在科研机构缺乏资金保障的现象。农作物栽培技术基层推广人员是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和广大农户建立联系的主要媒介,但是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相对艰苦,工作条件较差,工作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工作人员无正常的费用支持,人才流失的情况相对严重,种种外部问题,造就了一个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效率低下的现状。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对策

    目前,各地农产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关键阶段,各地的农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助推力,必须要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需要”,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解决“科研、推广”两张皮的现象,具体措施如下:

    1.以市场为导向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农产业发展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有直接关系,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也应该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供求”变化为导向,构建出一个合乎农户需求、消费者需求、农业企业需求的推广体系,从而实现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农作物栽培技术科研的产业化发展。政府部门在这方面要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通过颁发奖励政策、优惠政策,吸纳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参与到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体系中来,以让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能够切实了解到当下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通过各个利益主体的无间合作,拓展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深度、广度,切实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率。

    2.以创新为核心

    需要积极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经验,打破传统的、行政化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主体,倡导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机构、科研机构以及农业企业的合作,形成一个创新的、多元化的传播主体,最终构建出一个一体化的传播机制。同时,还要丰富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内容,构建起涵盖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的服务体系,整合农业企业力量,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让“农业科研成果”能够真正在农业生产中生长发芽。比如,可让农业企业进驻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在技术推广人员宣传技术方法的同时,由企业为农户提供优惠的产品服务,以构建出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近几年,民安县按照“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培育壮大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高原夏菜、设施果蔬、草等特色产业,确保绿色产业种植面积达80万亩。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建成中药材加工作坊100个,精心举办2019中国(甘肃民乐)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着力运营好“西部药都”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加快海升60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值得借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水平决定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针对目前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诸多问题,广大从业者要有足够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深入探寻农户需求、市场供求关系,通过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水准,并实现科研、推广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我國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农户对秸秆还田的认知态度[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5).

    [2]王红梅, 屠焰, 张乃锋, et al.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五料化”利用现状[J]. 科技导报, 2017(21):83-9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6: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