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生“推迟上学”政策实施调查报告 |
范文 | 叶琼娜 孔云 摘要:2018年,舟山市“两区一城”即定海区、普陀区、新城区域的小学全面推进“弹性上学”改革,春季学期部分小学已经先行试点,开始实施“推迟上学”制度。迄今,“推迟上学”制度实施已有数月,然而,在该制度推行过程中不断有问题出现,因此,本文将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达到更好地落实学生作息时间、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及家庭幸福指数、全面提高全市教育服务能力的目的。关键词:舟山市;小学生;推迟上学;政策实施;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 420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近年来,浙江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提案呼吁小学早上推行“推迟上学”制度。近期,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在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推迟上学”,做出部署、提出具体要求[1],该制度实施的初衷是为了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2]。事实上,在省厅文件出台前,舟山市教育局已经对“弹性上学”工作进行总体部署,计划2018年在“两区一城”即定海区、普陀区、新城区域的小学全面推进“弹性上学”改革,春季学期部分小学已经先行试点,开始实施“推迟上学”制度[3]。通过初步调查,了解到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各方面均出现一些问题。舟山市小学生“推迟上学”制度实施工作,存在改善和上升空间。 2 推迟上学政策实施现状 初步调查得知,“推迟上学”政策在舟山市小学试点中实施现状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学校、教师、学生群体三方面。 调查显示,舟山市“两区一城”中100%的城区小学已经实施“推迟上学”政策,至于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式,各个学校不一。据调查,东海小学全校推行“推迟上学”,学生到校时间由7:50推迟至8:00,上课时间由8:20推迟至8:30;舟山小学一、二年级推迟上学,到校时间由7:30推迟至8:00,上课时间也由8:10推迟至8:30;舟嵊小学允许一、二年级的学生在8:45上课之前到校;定海小学全校推行“推迟上学”,到校时间由8:00推迟至8:05,上课时间由8:05推迟至8:35。因此,舟山市“推迟上学”政策实施状况总体良好。 同时,在向实施学校的任职教师询问其对该政策的看法时,45%的教师对该政策持支持意见,40%的教师持反对意见,其认为该政策的推行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另外,60%的家长群体认为该政策的施行为孩子的早晨余出了更多睡眠、早餐时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有50%的双职工家长普遍反应目前生活节奏被打乱,上班时间与孩子上學时间冲突,接送工作存在极大不便;更有25%的家长反映,学校的“推迟上学”政策的推行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部分学校的孩子依旧被要求在老时间到校。目前,“推迟上学”政策实施存在一定问题,有完善的必要。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对象 本次纸质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的是舟山市“两区一城”的城区小学生,三个区域的学生各占1/3,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60份,问卷在1-6年级学生中平均发放。 本次电子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的是舟山市“两区一城”的城区小学家长,通过网上渠道发放问卷,共有800位家长填了问卷,有效问卷788份,其中,一二年级家长占据60%。 本次研究接受访谈的是舟山市“两区一城”小学中的学校领导与各个年级的任职教师。 3.2 调查工具 3.2.1 纸质调查问卷 纸质调查问卷使用汉语设计,采用不记名形式。问卷的对象为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群体。 3.2.2 电子调查问卷 电子调查问卷使用汉语设计,采用不记名形式,通过网上渠道发放,问卷的对象为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家长。 3.2.3 访谈 访谈问题由半引导性和引导性两部分组成,首先通过询问领导以及任职教师对“推迟上学”政策的看法,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的访谈。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学校、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关于各小学对“推迟上学”政策的重视程度,由表1可知,舟山市“两区一城”l00%的城区小学已经按照要求,遵循科学性原则,重新调整了学生的在校作息时间安排;另外,排除一些有特殊原因的学生,仍有20%的一、二年级学生于8:00前到校,有43%的高年级学生于7:40前到校。因此,舟山市“两区一城”部分城区小学“推迟上学”政策实施还有待具体落实。 由调查可知,45%的小学任职教师并不看好“推迟上学”制度,其认为出发点纵然是为学生好,但是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负担却是大大加重。从教师自身出发,工作负荷增加,以致教师对于早间到校执勤,早间班级管理等工作都推三阻四,兴致不高。 舟山市“两区一城”部分小学的早间执勤制度欠完善。由于部分学生早到,学生出现两批到的情况。调查可知,50%的学校完善情况良好,另有30%的小学完善情况一般,少数学校会出现早间执勤人员不到位,保安疏于职守,执勤教师对于晨间工作态度松散,部分早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并不能保障。 学生早晨到校时间段内活动内容单调。数据显示,课外书阅读在一周活动内占30%,剪纸、泥塑活动的频率为一月一次,40%的学生利用早晨时间完成前一天的家庭作业或者与同学聊天、打闹,更有甚者结伴跑到操场去玩耍。 3.3.2 家长、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学生家长对“推迟上学”政策的重视程度不高。由表1可知,60%的一二年级学生家长对“推迟上学”持看好状态,14%的家长持反对意见,剩余部分家长持中立意见;另外,29%的六年级学生家长不看好政策,他们认为,对于六年级预初学生而言,如此的时间安排对小初衔接会产生一定影响。问题及分析,见表1。 家长上班时间与孩子上学时间冲突,接送工作存在不便。调查显示,在城区学生家庭中,76%的学生家长为双职工,30%的家庭使用机动车接送小孩,38%的家庭使用非机动车接送小孩。八点早高峰时间段,学校附近出现大面积拥堵,交通极不便利,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上下学方式,见图1。 对于学生来说,“推迟上学”意味着早晨推迟起床,那么同理,正常情况下,就可以拥有更多的睡眠时间。但是,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日常睡眠时间依旧不能得到保障。63%的学生反应在完成不变量的作业后,睡觉时间相应推迟;28%的学生是因为作息习惯紊乱,家长的管束比较松散,造成其深夜还不睡觉;另有l0%的学生由于精力旺盛,早上睡饱了,晚上困意不大,也要很晚才能入睡。图2显示,只有9%的小学生的日常睡眠时间是符合小学生睡眠要求的。可见,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亟待解决。小学生日常睡眠时间,见图2。 另外,在“推迟上学”政策推行后,也相应衍生了一个放学问题。教育部文件表明,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应不少于6小时,在“推迟上学”政策推行下,学生的放学时间依旧不变,如此,学生的在校时间就无法得到保障,学习效率就会相应下降。学生的放学问题在家长群体也存在一定争议,60%的家长反应学生放学时间过早,由于自己还在工作岗位上,接孩子存在为难,变相加重了家中老人的负担以及社会上晚托班的增生与盈利。 3.4 研究策略 3.4.1 针对学校、教师的建议 学校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睡眠周期受制于大脑,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有着不同的睡眠时间和模式。不同年龄孩子应有的睡眠时间,6-9岁儿童需要10小时,10-15岁少年需要9.5小时[4]。学校需要向家长明确孩子有效睡觉时间的重要性。各班班主任可通过班会、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推迟上学”,并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发放《有关“推迟上学”告家长书》,对于家庭有特殊原因不得不提早到校的学生,尽早了解,记录好学生信息,提早做好一系列学生安全保障措施。 科学制定学生在校作息表。作息表夏、冬季分开,保证学生一天之内有不少于6小时的在校学习时间和足够的休息时间。学校规范好校门进出政策,给己通过申请的“早到生”发放通行证,其余学生不准自由进出,校门最早开放时间不得早于正常开放时间前10分钟。班主任认真观察,对于总是无故早到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并且与其家长联系,尽早沟通解决。 健全“推迟上学”工作小组,完善早间执勤制度。由各小学领导牵头,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所有校内职员均有明确分工:课务安排、后勤保障、环境卫生、宣传报道、考核评价等都明确专人负责[5]。切实保障“早到生”与“正常到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安排执勤保安加强巡逻监管,逐一筛查安全事故风险点,落实应对措施。 抓好晨间执勤教师队伍建设。凡是参加晨间执勤的教师要有责任心,每曰校门口需有两位執勤教师,每班配备不少于一位执勤教师,班级执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晨间学习活动。学校不定期开展晨间执勤教师座谈会活动,了解各部位问题并解决,定期开展晨间执勤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对于工作负责勤勉的教师给予奖励。 学校积极建设个性晨间活动。晨间活动,要求丰富多彩,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晨间诵读、去图书馆浏览书籍、给学生放映演讲视频或是公益性节目,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呼吁学生参与球类、棋类、乐器类社团,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教师全力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重视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有效减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任务,优化教学结构,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3.4.2 针对家长、学生的建议 家校合作,家长一并参与作息时间的制定,全方面考虑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家长的具体情况。以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为单元,家长集中讨论,学校再统筹各个年级存在的普遍问题,细化时间安排。低年级学生,应以幼小衔接,科学保障学生作息为主;高年级学生,应考虑到小升初的影响,科学调整到校时间,致力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段过渡。 家长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孩子学习好是建立在身体好的基础上的,应当尽量为孩子的减负考虑。对于孩子每日的家庭作业量进行了解,当作业量影响到了孩子的作息时间,应当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或向学校反映。 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父母陪伴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父母的陪伴与小学生自我意识和学业成绩都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陪伴孩子完成作业,有利于促进其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家长的陪同作业可以有效杜绝孩子写作业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如此,孩子不仅可以高效及时完成学校作业,还能在家长的督促下科学作息。 积极解决部分双职工家长上班与孩子上学时间相撞问题。学校在进行学生家庭状况了解后,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上学方式。学校可以开启“校车服务”,此前,了解学生家庭住址,科学规划路线,每辆校车配备一名司机和一名点名老师,力求能够为学生服务到家。家长也可以向学校申请早到,说明原因,提早到学校食堂用早餐,并且稍作休息。 具体落实好学生放学问题。学校无偿开设晚托班,一个年级设置两个班,供存在放学问题的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发展兴趣、开阔视野,学校拟定放学留校申请书,家长填写,学校通过。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舟山市两区一城小学“推迟上学”制度实施现状与社会民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制度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达到更好地落实学生的作息时间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学生及家庭的幸福指数,提高全市的教育服务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亦丰.浙江:小学施行推迟上学[N].中国教育报,2018- 02- 24. [2]浙江:在全省范围内指导实施推迟上学[J].中小学德育,2018 (03): 78. [3]毛武瑛.定海区四所学校试点推行推迟上学[N].今日定海,2018- 03-02. [4]亢晓梅.对推迟上课时间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2 (04):27-30. [5]王华山,周金华.坚持四个“到位”,为“弹性放学”护航[J].阅读,2018 (31):60- 61. [6]冯丽,父母陪伴与小学生自我意识和学业成绩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